葉祥喜
(四川省蒼溪縣彭店鄉畜牧獸醫站,四川蒼溪 628431)
羔羊痢疾的診治要點
葉祥喜
(四川省蒼溪縣彭店鄉畜牧獸醫站,四川蒼溪 628431)
羔羊痢疾為新生羔羊產后7日內發生的急性、傳染性疾病,其典型癥狀為劇烈腹瀉,可誘發大批量的死亡。這些年,隨著防控意識的增強,羔羊腹瀉發病率略有減少。但是,仍是制約羔羊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日常防護不及時,將影響羔羊育成率,制約養羊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文章就羔羊痢疾診治要點做匯總闡述,為今后科學防病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
新生羔羊為主要侵害對象,發病率最高的集中在出生后1~4d,7日齡后基本很好見。
主要傳染源為病羔,帶菌母羊為第二傳染源。一旦有感染病例出現,可在病羔腸道內發現大量繁殖病原體,經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邊飼草、用具等等,健畜通過直接或者是間接接觸,可引發更大面積的感染。臨床感染病例,也有經創傷、臍帶感染誘發的,但是病例尚少。
比較分析,母羊管理不善,懷孕后期營養補給不到位。生產羔羊體質虛弱,更容易誘發此病。外界氣候嚴寒,風雪時分產羔舍溫度較低,接產衛生措施不到位,母羊產后放牧時間過長,羔羊哺乳不及時,饑寒交迫、時饑時寒,都將誘發此病發生。自流行態勢來看,感染初期多為散發性,之后呈流行性發生。各羊種比較分析,純種養發病率要高于雜種羊,而雜種羊則要高于土種羊。
潛伏期一般以2~3日為最多。臨診上可分以下幾種類型。
急性型:流行時最早出現的病例,常為急性型,死亡很突然,羔羊頭晚還似健康,次日晨發現已死于羊舍。若仔細觀察病羔,可于死前見到羔羊喜臥,無精神,不吃奶、對周圍事物沒反應,腹脹痛,低頭,糞便先似正常,以后變棕灰色半液體狀,有的有血液混雜,糞便惡臭,病羔粘膜發紺,脫水,呼吸急促,頭向后彎,昏迷,口流白沫,全身發涼,不久即死亡。病程數小時到十幾小時死亡。
亞急性型:為最常見的類型,病程可達1~2日,病羔無精神,懶于活動,喜臥,不愛起立,強令起立亦不動,弓背.似有腹痛感覺。不久腹瀉,糞呈黃色半液體狀,后帶粘液,顏色為黃綠、灰黃或帶血,肛門及尾根常沾滿糞便,腥臭味。病羔食欲廢絕,眼下陷,衰竭無力,長時間臥下,最后昏迷死亡。
病羔若不及時治療,很少見有恢復者。
本病的病變以消化道變化最顯著,真胃粘膜出血和水腫。腸粘膜充血,空腸、回腸可有黃色壞死區,豌豆大到黃豆大,外圍有充血帶,久者潰瘍可深入肌層。這種變化可透過漿膜而看到。腸內容物可由正常乃至純血及有黃色干酪樣壞死塊。大腸也發炎。腸系膜淋巴結腫脹或出血。肝腫大.膽壹充滿膽汗,心包有淡黃色積水,心內外膜出血。肺、脾常不見明顯變化。
此病自流行病學、典型癥狀分析,出生7日內有下痢、迅速蔓延,引起羔羊嚴重下痢,可疑診為此病。考慮到此病可與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發生致病作用,確診結合并緣分分離和鑒定也尤為重要。
試驗證實,B型魏氏梭菌誘發的羔羊痢疾,剖檢鏡檢可見腸內容物有強烈的毒素,可結合動物試驗進行檢查。若用B型標準血清能中和腸毒素即可確定本病為B型魏氏梭菌所致。
6.1 預防措施
此病與飼養管理不善有著很大的關系,改善飼養管理將大大減緩此病的發病率。
第一,加強母羊管理
1)班級授課內容組織。測試模型、信號預處理、信號處理與特征提取等內容涉及學科知識廣泛、聯系緊密,是各種電子儀器的設計、運行和維護基礎。信號測試模型內容學習模塊的建立,提出對心電、眼電、胃電、腦電、肌電等電生物醫學信號,脈搏、血壓、心音等非電生物醫學信號進行具體研究。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結合生理學、物理學、醫用傳感器技術、臨床醫學概論和電工電子技術等學科知識,探討信號如何轉化和量化測試。作為共性內容,引導小組討論研究各種生物醫學信號的生理機制、表現形式,進而討論分析獲取信號的方式。
早抓膘情,做好保胎工作。改善飼喂條件,尤其是冬季飼草不足的情況,儲備足量的飼料準備過冬。懷孕后期,及時補充優質飼草、青干草、胡蘿卜等,做好預控準備。
第二,積極備產
做好產前的準備工作,配備必要的產羔房。注意保暖,鋪設墊草。定期清掃圈舍,確保舍內清潔衛生。做好母羊護理工作,剪除母羊陰門處污毛。注意清洗母羊乳房及后軀,注意消毒管理工作。
第三,做好羔羊護理工作
此病爆發,常見與大群產羔。由此,做好羔羊護理工作,至關重要。接產注意消毒管理,新生羔羊與母羊單獨喂養一段時間,準圈前控制在2-3天的適應期,并逐漸擴大母子群。由此,可控制好母羊哺乳頻率,減少誘病因的出現。
第四,冬季做好預控
此病常見冬季嚴寒,可通過提前產冬羔的方式,減少此病冬季病發率。
此病常發區域,可于產后12h,通過服用土霉素的方式,每日劑量在0.15~0.2g左右,3~5d一個療程,達到預控疾病的方式。
第六,積極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是預控羔羊痢疾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建議于母羊生產前及時接種羔羊痢疾或羊梭菌病四聯或五聯氫氧化鋁菌苗的方式,羔羊通過獲得高效度的抗體水平,達到預控此病的效果。
第七,加強消毒管理
定期清掃圈舍,制定嚴格的消毒制度。對于羔羊接觸過的器械、用具等等,都要經過嚴格消毒,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和蔓延。
6.2 治療措施
有感染病例出現,立即將病羔進行隔離。早期及早診治,有著更為重要的康復效果。具體可用的治療方法多樣化,但是療效不一,可根據病情適度選用。
(1)早期有輕度腹瀉癥狀的,建議使用消除腸內容物的藥物,可用硫酸鎂2~3g,溶于溫水中。配合使用福爾馬林溶液0.2~0.3ml,1次灌服,效果更好。
(2)高錳酸鉀,使用濃度1%,每次15~20ml,上午、下午各1次,2~3d一個療程,效果較好。
(3)土霉素,每次用量0.2~0.3g。配合使用胃蛋白酶,每次0.2~0.3g。1次灌服,康復效果較好。
(4)呋喃唑酮,藥用劑量0.1~0.2g,每天2次,口服治療。
(5)呋喃唑酮(每次用0.5g)、磺胺胍(每次用2.5g)、次硝酸鉍(每次用量6g),混合加水100ml,每次用4~5ml,每天2次,可得到康復治療的效果。
[1] 張曉娟,李鳳雅. 羔羊痢疾的診治[J].現代農村科技,2009,(3):34-35.
[2] 賈俊元,高生智,史萬貴,等.甘肅省規模養羊場羊傳染病與寄生蟲病的調查[J].中國動物檢疫,2009,(2):44-46.
[4] 盧汝學.馬流感的防治[J].中國獸醫雜志,2009,(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