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慶兵
?
針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療糖尿病52例
潘慶兵
(浙江省蘭溪市中醫院,蘭溪 321100)
針刺療法;糖尿病;刺血療法;拔罐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急劇上升,西醫治療雖療效確切,但副反應大。筆者采用針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療糖尿病52例,現報告如下。
52例糖尿病患者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67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6年;空腹血糖最低7.3 mmol/L,最高7.6 mmol/L;未經藥物治療19例,已服藥但血糖控制不佳33例。
根據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①具有典型癥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②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 ≥11.1 mmol/L,再重測1次仍達以上值者;③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實驗2 h血糖≥11.1 mmol/L者。合并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非酮癥昏迷、糖尿病腎病等明顯并發癥者不納入觀察范圍。
取地機、漏谷、三陰交、陽池、胰俞(胃管下俞)。常規消毒后,選用0.25 mm×40 mm毫針,三陰交、漏谷、陽池采用直刺,地機以與皮膚成45°角向后斜刺向腎經,得氣后行捻轉平補平瀉,留針30 min。胰俞采用刺血拔罐。針刺治療每星期3次,10次為1個療程;刺血拔罐每星期1次。治療期間控制甜品攝入,日常飲食如常,不加藥物控制,已用藥者空腹血糖降至8.0 mmol/L以下后停藥。每2星期檢測血糖1次。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檢查正常。
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檢查較前下降20%以上。
無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明顯變化。
52例患者經治療后,治愈22例(6例隨訪2年未發),好轉2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8.5%。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范疇,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選取足太陰脾經地機、漏谷、三陰交三穴,在人體全息論中分別對應上、中、下三焦。三陰交為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三經交會穴,蘊藏著肝、脾、腎三臟之陰,有健脾益氣、調補肝腎、調和氣血之功。漏谷主沉降脾經陰濁,其旁為新發現之“胰腺穴”(位于脛骨內側髁與內踝高點中央,脛骨內側后緣1寸處),亦對應胰腺。地機為脾經之郄穴,向后斜刺向腎經,意為脾腎同治,使清氣升、濁氣降。李時珍將“胰”認為三焦發源處,三焦者縱橫上中下,主持諸氣、通行水道。故加三焦經原穴陽池,加強氣化水液之功。胰俞是對增強胰腺功能有特殊功效的經外奇穴。諸穴合用,使升降有序,健運有常,氣血得化,臟腑百骸得以濡養,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2013-08-05
潘慶兵(1976 - ),男,主治醫師
1005-0957(2014)01-0043-01
R246.1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