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宏偉
(忻州市煤炭設計研究院,山西 忻州 034000)
1)浩然煤礦井田有2號、3號、5號可采煤層。首采2號煤層是傾角11°的緩傾斜厚煤層,平均厚度5.51 m,煤層結構單一,賦存穩定。井田內2號煤層厚度小于4.0 m的區域,主要分布在二采區北翼,其中H401鉆孔厚度為1.73 m,SK2鉆孔厚度為3.15 m,井田內其他鉆孔厚度均大于4.0 m。由H401鉆孔、SK2鉆孔控制的區域面積36萬m2,厚度小于4.0 m的區域占全井田2號煤層可采面積的22%,選擇采煤方法時主要考慮厚度大于4.0 m的區域。
2)根據煤層賦存條件,可供選擇的采煤方法有:(1)分層綜采采煤法:分層開采技術成熟,掘進率高,但工序復雜,工作面分層,金屬網假頂,工作面支護為支撐掩護式支架,適用于煤層厚度3.5~6 m,煤層傾角≤30°的厚煤層。本井田2號煤層厚度5.0~8.0 m,平均5.51 m,采用此法需分2層開采,生產管理不方便,成本會加大,經濟效益會低。(2)綜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工作面支護為支撐掩護式支架,適用于煤層厚度2.0~5.5 m,煤層傾角≤25°的中厚煤層。此種采煤法生產能力大但與井型不相適應,且局部超過5.5 m厚度的煤層需留底或留頂處理,資源浪費大,對地質構造的適應能力低。(3)綜采放頂煤開采:工作面支護為放頂煤綜采支架,沿煤層底板開采放頂煤,適用于煤層厚度4~8 m,煤層傾角≤30°的厚及特厚煤層。本井田2號煤層為5.78 m,且煤層屬于中硬-中軟煤層,采用此法較為適應煤層賦存條件。
3)綜合考慮上述三法的優缺點,決定選用一次采全高綜采放頂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其中開幫采煤高度2.4 m,放頂煤高度3.11 m,回采面支護采用ZF4500/17/28型放頂煤綜采支架,架間距1.5 m,循環進度0.6 m,最小控頂距4.8 m,最大控頂距5.4 m。采用四六制,三班生產,一班檢修,每班推進2個循環。對于2號煤層厚度小于4.0 m的二采區(2號)北翼,采用一次性采全高,不放頂。后期5號煤層采煤方法與2號煤層相同;3號煤層采用薄煤層采煤機長壁采煤法開采。
影響頂煤冒放性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開采深度、煤層厚度、煤層結構、夾矸層數多少及其硬度和厚度、煤層頂板巖性及其厚度、老頂巖性及其厚度和巖煤體裂隙發育程度。本礦開采深度155 m左右,煤層普氏系數均<3,首采工作面平均采厚5.51 m,含0~4層夾矸,夾矸厚度0.10~0.50 m,主要巖性為炭質泥巖,夾矸層厚度對放頂煤的影響較小。2號煤偽頂為灰黑色泥巖,厚度0.05~0.30 m,一般0.1 m,在采煤時隨煤層同時垮落。直接頂為泥巖或砂質泥巖,平均厚度2.49 m,巖石層面平整,層理清晰,一般發育兩組節理,節理間距5~10 cm。老頂為K2砂巖,厚度(變化較大)2.42~3.95 m、平均3.16 m。底板為細砂巖,平均厚度3.81 m。根據該礦2號煤層放頂煤工作面實際,其頂板粘結性較差,工作面初次來壓步距10~15 m左右,頂板較易垮落;2號煤層節理較發育。綜上分析,本礦2號煤層頂煤冒放性較好。
1)根據頂煤冒放性評價,2號煤層采用放頂煤采煤法,首采區采高5.51 m,開幫采煤高度2.4 m,放頂煤高度 3.11 m,采放比 1∶1.296。
2)根據本井田煤層賦存條件,結合其它礦區放頂煤開采經驗,確定放煤步距1.2 m,即兩采一放。目前國內放頂煤方式以單輪順序、雙輪順序、單輪間隔、雙輪間隔為主。按具體條件,根據本礦煤層的特點,采用單輪順序放煤方式。
1)工作面的采煤工藝。工作面回采工藝主要有:采煤機下端頭斜切進刀→反向割底煤→正常上行割煤→反向割底煤→跑空刀清浮煤→推移前部刮板輸送機→移架→拉移后部刮板輸送機→放頂煤,完成一個循環。
2)工作面的頂板管理。工作面采用ZF4500/17/28放頂煤液壓支架支護頂板,架間距1.5 m,上下順槽超前20 m加強支護,配備DW31.5-20/100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π型鋼梁,也可用工字鋼代替。
3)工作面的回采方向與超前關系。由于后退式的工作面和巷道的維護條件好,工作面的推進方向確定為后退式。
4)采煤工作面的循環數、月進度、年進度、工作面長度。(1)綜放工作面的連續推進長度一般不宜小于800~1 000 m。考慮到工作面搬遷次數及煤損,會隨工作面推進距離增大而減少,結合礦井生產能力和滾筒采煤機參數,可算出工作面的推進度。根據采煤面三班生產,每班2個循環,每日6個循環,工作面長度140 m,循環進尺0.6 m,循環率0.85,年工作日330 d。月推進度:Lyj=91.8 m。年推進度:Lnj=1 010 m。(2)工作面長度的確定:工作面推進度一般是按采煤工藝要求、勞動組織、煤層的自然發火期等因素確定,考慮到本礦初次采用綜采放頂煤技術、勞動熟練程度等因,確定工作面日推進度3.6m。據此求得工作面長度:L=q/(SHcrk)=138.4 m。
式中:q為工作面日產量,t/d;H為一次采厚,5.78 m;S為工作面日推進度,3.6 m/d;c為工作面回采率,按平均80%計算;r為煤的視密度,1.48 t/m3;k為循環率,0.80;考慮到生產不均衡性,確定工作面長度為140 m。
綜上所述,該礦2號煤層選用一次采全高綜采放頂煤的采煤法,2號煤層頂煤冒放性較好。首采區201工作面采高5.51 m,工作面長度140 m,年推進度1 010 m,年生產能力963.7 kt。工作面采用ZF4500/17/28放頂煤液壓支架支護頂板,架間距1.5 m,上下順槽超前20 m加強支護,配備DW31.5-20/100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π型鋼梁,也可用工字鋼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