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娜
(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公路管理段,山西忻州 034000)
管涵主要是指埋于地下的水管,通常可作為地面標高以下的過水通道。圓管涵大多為鋼筋混凝土制作而成,在現(xiàn)代公路工程中應用非常普遍。圓管涵在公路工程中往往承擔著重要的功能,加上其應用的普及性,所以其施工工藝、施工質量必須得到高度的重視,尤其對承擔著重要交通任務的高等級公路來說,圓管涵的整個施工過程都必須得到全面保障。本文將對圓管涵的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具體介紹。
圓管涵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便道的修筑工作,同時對便道頂面進行橫坡處理,做好排水措施;對進場的材料做好檢驗工作,保證進場的碎石、管節(jié)等能夠滿足施工要求;圓管涵施工之前,還要做好放樣工作,使涵洞的平面軸線位置得到確定,使洞身與渠道保持順直,使擋土墻與道路平行。另外,還要對施工寬度及涵長進行放線,并標志出開挖線。同時讓出支模工作面。
基礎開挖的寬度和深度都應該符合設計要求。當開挖到設計基礎底面高程后,需要對圓管涵的基礎地基進行處理,對基底進行清理與整平。如果基礎內存在積水,應該及時排出,并在基礎兩側挖好排水溝,將水引到基礎一端的匯水坑并用水泵排出,以保證基礎內沒有積水。然后夯實到設計要求;管座及擋土墻基礎澆筑之前,需要先填上砂礫墊層,墊層厚度可在20 cm左右,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基礎的均勻性,進行基礎支模及鋼筋的綁扎。一切就緒后澆筑混凝土,混凝土厚度應為30 cm。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管口兩側的擋墻上插上立筋。
鋼筋混凝土管可以在預制廠進行預制加工。鋼筋混凝土圓管的預制方法有傳統(tǒng)預制法和工藝預制法兩種。
傳統(tǒng)的鋼筋混凝土管預制方法是采用震動制管器進行預制。傳統(tǒng)的預制法,預制圓管節(jié)相對簡單,對設備的要求也不算高。制作時,將可拆裝的鋼外模與帶有震動器的鋼內模組合成預制裝備。外模通常由厚度5 mm左右的兩鋼板半圓筒拼制而成,半圓筒可采用螺栓進行連接。內模則為一個整圓筒,下口直徑應比上口直徑略小,以方便內模的取出;預制前半模板表面涂上潤滑油。鋼筋籠放到模內,加以固定,將震動機打開,持續(xù)大約10 s的時間,使模型能夠緊密貼合在地坪上,避免漏漿。每節(jié)管都分層澆筑,每層澆筑好鏟平后開啟震動器,直到混凝土冒漿為止。然后灌注下一層。在最后一層震動至冒漿后,將頂面抹平;在灌注的過程中逐漸將銷栓抽出;在頂面抹平后,將內模吊起,起吊時要保證垂直,使內模脫離混凝土。外模在灌注5 min~10 min后拆開,并對混凝土表面缺陷進行修復;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圓管預制時,要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同時要做好混凝土的配比設計;這種方法通常適合應用于預制直徑在200 cm,管長在100 cm以下的鋼筋混凝土管節(jié)。
隨著我國高等級施工工藝的不斷更新,公路的標準也在不斷提升,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采用傳統(tǒng)管涵預制工藝,已經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因此,在一些高等級公路施工中,現(xiàn)代公路工程中對新的工藝方法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管節(jié)預制方法是離心制管法。這種工藝主要應用了鋼模的高速旋轉,使模內的混凝土能夠產生離心力,并均勻分布于管模的內壁之上,也可以將多余的水分排除出去。這種預制方法需要鋼模產生5 N/cm2~15 N/cm2的離心力。采用這種方法制作管節(jié)時,所采用的模型組合主要由模皮、環(huán)向帶、縱向邊板、擋圈、緊固絲桿等部件組成。同時利用螺栓將兩片半圓模板連接好,并在兩端套上擋圈,然后采用堅固絲桿來進行固定。在圓管成型后,將堅固絲桿及擋圈拆除,將混凝土管頂出內模。
具體的操作如下:
將鋼模吊到制管機的機輪上,使鋼模檔圍能夠壓在機輪上。打開制管機電機,使皮帶能夠帶動機輪轉動,鋼模便可在機輪的帶動下迅速旋轉,并逐漸加速,直至設計要求的轉速;將喂料機打開,使喂料機的皮帶運輸機與鋼模中心對準,并伸進鋼模當中,喂料應從一端開始直到另一端;喂料完成后,要繼續(xù)旋轉鋼模以保證混凝土管壁的密實度,在達到要求后關機。這種方法應該使用塑性混凝土,對水灰比應該嚴格控制。
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對管節(jié)檢查符合質量要求后,便可進行裝運。管節(jié)裝卸時要小心謹慎,避免碰撞并破壞到管節(jié)。為了減少運輸震動對管節(jié)造成的破壞,應該在運輸車箱底部鋪上稻草墊層,同時利用方木進行固定。
在基礎混凝土強度合格后,需要對管節(jié)進行安裝時,應該根據施工現(xiàn)場的條件及地形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安裝方法,常用的安裝方法如下。
將管節(jié)滾到安裝位置前的1 m范圍內,使管節(jié)與涵的位置方向一致。將薄鐵板設置在管節(jié)前的基礎上,同時擺上幾根圓滾木,管節(jié)兩端放置好半圓形的托架,將杉木桿插在管內,用力抬起前端,墊入滾木,將管節(jié)滾動到安裝位置。
如果管涵的基礎開挖較深,可采用壓繩法來進行安裝,壓繩法可以將管節(jié)沿基坑邊坡側向滾入開挖坑中。這種安裝方法是一種側向的下管方法,下管之前需要將用來纏繩的樁埋設在基坑外3 m~5 m處。木樁的尺寸及埋深必須符合要求。將長繩套于管的兩端,將繩的一端固定在樁上,將另一端在樁上纏繞兩圈,用絞車或人工將繩的兩端拉緊。下管過程中兩端慢慢松繩,使管節(jié)緩慢下降到基坑內。下管時基坑內不能留人,當管節(jié)滾入基坑后,再用其他方法進行定位。
吊裝是指采用汽車或吊車進行管節(jié)的安裝,這種方法較為方便,效率也較高,所以使用頻率較高。在采用吊車安裝時吊鉤較為特殊,吊鉤應由一個支柱和兩個橫梁組成,要保證支柱與橫梁的剛度。
在涵管的接縫處做好防水處理,避免接頭處出現(xiàn)滲漏現(xiàn)象,將管口接縫用防水麻絮塞緊,然后再進行熱瀝青防水處理,最后用油毛氈包裹嚴實。
洞口擋土墻的模板如果采用的是木模板,則應該根據管徑尺寸,摳除正背面模板的中間部分。支模前需要將擋土墻的邊線彈出,同時將鋼筋支架焊接牢固;模板需要支在擋土墻邊線上,并采用螺桿將正背面模板對拉緊密。在兩側正面模與管口正對的位置,各加設兩根鋼管,同時采用緊線器將通過中間涵管的鋼筋拉緊,以使外模與管口緊貼,使模板與涵管能夠連成一個整體。最后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應該分層澆筑,并用振搗器振搗密實。
在擋土墻的強度達到要求之后,需要進行涵背回填施工,回填時應在洞身兩側大于兩倍管徑的范圍進行分層回填和夯實。
高等級公路的鋼筋混凝土圓管涵施工質量控制非常關鍵,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發(fā)生管涵開裂、沉降等破壞。因此,施工時不僅要處理好涵身的基礎,還要保證圓管節(jié)的預制質量、安裝質量以及涵背的回填質量,通過層層的技術控制,來全面保證圓管涵的整體質量。
[1] 湯國盛.公路工程鋼筋砼圓管涵施工淺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0):41.
[2] 劉 磊,王 忠.淺談混凝土圓管涵施工方法[J].水利天地,2011(9):41.
[3] 崔升波,李貴清.高等級公路圓管涵開裂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3):63.
[4] 王 東,蓋士飆,孫紅光.淺談混凝土圓管涵施工方法[J].水利天地,201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