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海鵬
(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隊,山西太原 030024)
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職責,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支撐。高校擁有林立的教學大樓、科研大樓,擁有貴重的實驗儀器、生物標本,擁有密集的公寓宿舍、流動人員,提高高校消防安全對師生、對學校、對社會關系重大,意義深遠。
第一,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是維護校園穩定、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大學城的建設,確保消防安全,維護校園穩定顯得尤為重要。高校人員密集,人才集中,群體活動多,學生消防安全常識普遍較為薄弱,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重大傷亡。社會和諧離不開校園的安定有序,校園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一個窗口,學校發生的事故往往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產生不良的連鎖反應。同時,高校是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重地,有著極為寶貴的教學資料、科研成果、實驗儀器,甚至是有幾代師生采集的實驗材料和標本,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損失,價值不可估量,無法挽回也無法彌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的消防安全不僅是高校自己的事,還是社會對高校的要求,也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必然訴求。
第二,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維護學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是高校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高校不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優雅的讀書環境、優美的住宿環境,還要為學生提供安全的校園環境。學校在消防安全上用心,方能贏得社會對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放心和學生在學習上的安心。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在教學、實驗中采用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而這些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在教學實驗中大量使用往往同時又具有較大的火災危害性,給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為此,高校要重視消防安全管理,建設與高校發展相適應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創造良好的教學實驗環境,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氛圍,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第三,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是提高大學生消防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高校火災的發生與大學生消防意識淡薄,消防知識薄弱息息相關,高校火災造成的巨大損失與學生安全逃生、自救技能差等因素息息相關。高校火災大部分發生在宿舍,主要原因是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常識、重視不夠等引起,在火災起初如果沒有采取合理的撲救方式,及時疏散人群,往往會產生嚴重后果。消防安全意識也不是只有學生在校時才該注意的,消防安全意識應該時時、處處保持,并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這也是學校教育對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還是灌輸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是形成消防安全思維習慣的重要方式,對學生走向社會也繼續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
高校校園是社會的縮影,一般具有高度開放性的特點,除了擁有教學機構、科研機構、圖書館等外,還有滿足師生日常生活的超市、銀行、商店等;除了學校師生,還有其他社會工作人員。這些復雜的因素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因素、多元化的社會場所,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把握這些特點,有利于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效果。
1)高校人員密集,樓宇密集,短時間疏散不便。
首先,高校擴招,人數增多。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招生人數增加,建筑增多,與之相適應的銀行、郵政、商店等機構進駐,形成了較高密度的人員流動,對一旦發生火災短時間內疏散人群造成了不易。其次,學生住宿比較集中。學生住宿往往集中在一個片區,宿舍區集中。每間宿舍約12 m2,住4名~8名學生,宿舍走廊、過道也比較狹窄,且防盜措施與防火措施往往矛盾,這樣就在發生火災時,不易疏散人群,造成群體性事故。再次,學生群體性活動較多。高校學生舉辦活動頻繁,既有全校活動、院系活動、班級活動,也有社團活動、文藝活動等,這些活動往往聚集了大量學生,由于消防知識、逃生技能的參差不齊,在發生火災時,極易造成場面的混亂,后果不堪設想。
2)精密儀器多,珍貴資料多,火災損失大。
高校承擔科學研究的重要職責,擁有較多的實驗器材、精密儀器,擁有貴重的生物標本、地質水文樣本,擁有豐富的珍貴資料、歷史文獻,一旦發生火災,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甚至是無法估量的。有些高校實驗室貯存著多種實驗用的化學藥品,其中不排除易燃易爆物品,如果使用不當或輕忽大意,很容易發生火災,給高校研究帶來巨大損失。同時,不同的實驗器材和珍貴資料的滅火方式是不同的,需要根據火災的特殊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滅火,忽視這一點將導致損失擴大化。例如,實驗室甲醇、煤油等起火,宜用干粉、泡沫滅火器滅火;電器設備起火則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甲烷、天然氣起火應使用鹵代烷、干粉滅火器。只有針對火源的特殊性,有的放矢,才能將火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3)宿舍火災高發。
高校宿舍是火災高發場所,在高校火災事故中所占比例較大。宿舍之所以火災頻發,是由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宿舍用電器增多。隨著時代發展,學生宿舍用電器也在“升級”,除電燈、臺燈、充電器等常用電器外,還出現了熱水器、電磁爐、電熱寶、吹風機等大功率用電器,這就大大增加了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如上海商學院的重大火災就是使用電器“熱得快”而引起。其次,電線線路老化也容易引起火災。一些老校區線路老化,如果不能及時更換,再加上大功率用電器的使用,容易發生線路冒火花,進而引發火災。此外,部分學生宿舍使用蠟燭、火柴、酒精爐或吸煙等也容易引發火災。
4)高校火災社會影響大。
高校人才集中,在區域擁有較大影響力,一旦發生火災,不但會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還會對全國,甚至世界產生不良影響。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擔負著保護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責任,擔負著國家財產免受損失的重任,任務十分重大,影響十分深遠。學生安全往往受到家長的關心,社會的關懷,媒體的關注,一有火災,尤其是知名高校,往往能牽動家長的心靈,牽動社會的神經,吸引媒體的眼球,產生強大的負面效應。同時,隨著我國高校對外交流的增大,對外開放程度擴大,外國留學生來我國高校學習或中外高校互派留學生增多,我國高校在國外影響力增強,校園火災往往在國際上也會產生諸多不良的影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火災將產生較大的不良社會影響。
1)消防安全意識淡薄,逃生技能缺乏。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識儲備,自救能力弱,基本逃生技能差。首先,學生消防安全觀念薄弱。很多高校在消防安全防范上,往往只注重對硬件設施的建設上,而對軟件方面卻重視不夠,導致學生安全意識淡薄,疏忽大意,意識麻痹,心存饒幸心理,當火災發生時又是盲目逃跑、驚慌失措,不能適當救火、安全疏散。其次,學生消防知識缺乏,自救能力差。很多學生對滅火器的使用不熟悉,消防器材現場使用能力弱,安全用電方面知識不足,自救能力也很差。例如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宿舍火災有幾名留學生試圖乘坐電梯逃離,結果被困電梯身亡。再次,學生的依賴心理重。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認為消防安全是學校相關部門的事,主動性不強,不能主動采取措施去防范火災。
2)消防安全重視不夠,責任落實不力。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在消防安全方面重視不夠,相關制度不健全,責任落實不到位。第一,重教學科研日常工作,輕消防安全管理。教學科研是大學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部分高校只重視教學科研,許多消防安全的精神只停留在會議上,具體在實踐中落實卻大打折扣。第二,消防安全的檢查和考評機制不健全。高校在安全負責人、定期安全檢查、火災隱患整改、安全疏散管理、消防安全考評等方面還不健全、不嚴格,或者只將相關規定、制度掛在墻上而不落實在實踐中。第三,領導重視不夠。學校往往將精力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在消防安全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十分有限,責任落實難度加大。
3)消防安全教育培訓不多,宣傳不到位。
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宣傳教育是消防工作的重要內容,應常抓不懈,但現實中卻表現出了種種問題:一是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不夠。高校缺乏對廣大師生進行系統地安全教育和培訓,或者是只注重了形式而沒有關注實際效果,師生對消防知識還了解不夠深入。二是宣傳不系統、不到位。實際工作中,相當部分高校沒有進行系統的消防安全宣傳,只是零散地、象征性地搞一些活動來代替系統宣傳,收到的效果十分有限。三是工作效能低下。校園消防安全工作人員往往學歷層次較低,在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工程中積極性不高,創新性不強,工作效能低。
4)消防基礎設施不完善,疏散通道不暢。
我國很多高校的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學校快速發展的步伐,消防設施建設滯后,嚴重制約著消防安全工作的開展。一方面,我國高校很多新建校區建在城市郊區,遠離市區,供水管網往往不能滿足需要,存在供水不足、水壓低等現象,一旦火災發生,影響救火的時效性。另一方面,我國高校老建筑較多,火災隱患多。許多高校歷史悠久,古老建筑失修,存在電線老化、電源線明線鋪設、應急燈不足、疏散標志缺乏等問題,在火災預防方面存在嚴重不足。此外,還存在安全疏散通道不足的問題。一般來說,高校圖書館、宿舍、教學樓、實驗室等人員較為密集,相應地也應該有足夠消防通道。但在實踐中,為了便于管理,高校往往采取了與消防安全相悖的管理措施。
消防安全管理對學生、高校、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破解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難題,做好當前學校消防安全工作,刻不容緩。
1)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和宣傳工作。
高校可采取多種方式加強消防安全的教育和宣傳工作。一是將安全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每學期要安排適時定量的消防安全課程,有專門教師講解消防安全知識,并配備專門的消防安全課本或教材,增強學生消防安全知識。二是組織學生開展消防滅火實踐演練。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的學習,再進行消防滅火實踐演練,提高學生滅火技能和逃生自救能力。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通過邀請專家做講座、社團活動、班會等多種形式宣傳消防安全。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強化學生敬畏生命的意識;開展消防安全文化建設,以文字、圖片等形式積極營造消防安全氛圍,增強消防安全責任感;開展消防安全進校園活動,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提高學生消防安全整體認知。四是開展消防安全知識競賽。通過消防安全知識競賽,鞏固消防安全知識,提高學生消防素質教育,從而在全方位提高學生消防安全的素質和能力。
2)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強化責任落實。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相關制度規定是確保校園消防安全的重要保證。其一,完善消防安全相關制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及《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相關文件要求,逐步完善校園消防安全培訓制度、用火安全管理制度、用電安全管理制度、防火檢查巡查制度、火災隱患整改制度、疏散設施管理制度、滅火器材管理和保養制度、易燃易爆危險品和場所防火防爆制度、電氣設備的檢查和管理制度、應急疏散預案演練制度、消防值班、值宿制度、消防安全工作考評制度和獎勵制度等責任制度,強化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職責,切實有效落實各自消防安全職責。其二,明確崗位職責。按照消防相關法律制度要求,定期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明確消防安全各自崗位職責,逐級落實各自責任。其三,形成消防安全管理長效機制。通過強抓制度落實,明確主體責任,形成巡查有力,監督有效,考評合理的消防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其四,完善部分聯動機制。學校消防安全工作單純依靠保衛部門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充分發揮廣大師生的力量,部門聯動,形成合力,構建一張消防安全網。
3)完善消防安全基礎設施,及時整改安全隱患。
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及時整改安全隱患是降低火災發生概率的重要途徑。一要完善各種基礎設施。對原有消防設施要經常性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及時維修保養,確保狀況良好;對新建
樓宇則要及時配備各種消防安全設施和技術防護裝備,把好消防安全質量關。二要提高技術防范水平。通過科學設計,滿足消防安全需求,可以安裝智能報警裝置或網絡視頻系統,隨時檢測消防安全狀況,能夠及時發現火災,為控制火災、安全逃生贏得時間。三要開展消防隱患檢查整改。通過個人自查、組織排查、保衛部門督查等多種形式,及早發現火災隱患,及時整改、全面消除、跟進通報,將消防安全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四要暢通消防安全信息渠道。嚴控學生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行為,保衛部能獲取準確信息,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及時反饋火災隱患整改成效,做到早發現早處置。4)強化消防安全隊伍建設,定期實踐演練。消防安全隊伍建設是提高消防安全能力的重要保證。一是要加強專兼職消防隊伍建設。學校設立由保衛處和各院系、圖書館、實驗室等組成的專兼職消防安全隊伍,保衛部分牽頭,各院系及其他部門配合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二是建立校園義務消防隊。校園各單位組建由本單位教師、學生等組成的義務消防隊員,在發生火災時,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及時控制火險,降低火災危害。三是明確消防人員各自職責。建立防火檔案,明確各自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消防人員的戰斗力。四是加強消防人員崗位培訓。對消防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先培訓,后上崗,提高隊伍的技戰水平和自救能力,切實提升消防隊伍的火災現場處置能力和撲救能力。五是強化實踐演練。根據應急疏散預案,不定時組織消防安全實踐演練,增強學生親身體驗效果,清楚逃生路線,獲得自救方法。
[1] 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S].
[2] 公安部消防局.中國火災統計年鑒(2007-2013)[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8.
[3] 韋禎迨.新時期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存在問題及對策初探[J].科技信息,2013(2):39-40.
[4] 程基勝.構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體系研究[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2(6):11-12.
[5] 殷宏斌.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高校消防管理水平[J].高校后勤研究,2012(2):107-108.
[6] 王殿寶.論述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宿舍的防火安全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11(5):63-65.
[7] 賈水庫.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8(8):27-28.
[8] 郭鐵男.消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N].人民日報,200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