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瑞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湖北宜昌 443000)
我國建筑業建筑規模越來越大,技術難度越來越高,項目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一些新型的項目管理模式正在不斷得到應用并走向成熟。PM/PMC模式也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應運而生,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下面將PM/PMC模式與常用的項目管理模式和監理制度對比,有利于選擇適用的項目管理模式。
1)DB模式。
設計—建造(Design-Build,DB)模式中,DB承包商可以自己承擔所有的設計和施工任務,也可以將施工或設計分包出去。這種方式中,設計和施工能有效溝通,可以減少因設計原因造成的對業主的索賠,有利于降低成本,縮短工期。
2)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
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CM經理在設計之初就參與到工程建設當中,其利用自己長期從事施工和施工管理的經驗,為設計方提供建議,避免設計人員因不懂施工而為后期施工增加難度或引起設計變更。一般情況下,CM單位不承擔具體的施工,若想承擔施工任務,也可以參加該部分工程的投標,通過競爭取得施工任務。
3)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
“EPC”模式,國內習慣譯為設計、采購和施工。采用EPC模式時,業主只需大致說明投資意圖和要求,其余的都由EPC承包商來完成。EPC模式通常采用總價合同,并且更多的傾向于固定總價合同,因此承包商承擔了大部分的工程建設風險。
4)PM/PMC。
國際上,在PM管理模式中,從事PM管理公司只與業主簽訂咨詢管理合同,并在合同范圍內,承擔相應的管理和協調工作。在這種模式下,承包商直接跟業主簽訂合同。而PMC模式中,由業主和PMC承包商簽訂總承包合同,承包商直接與PMC承包商簽訂分包合同,所以,PMC模式實質上也是一種總承包,PMC承包商不實際承擔相應的施工任務,但要為項目的各項目標向業主負責。
在我國,PM和PMC模式都是管理承包商,不承包具體的施工任務,在合同的實施過程中,只履行自己的監督和管理的職責。其差別主要是在設計階段,PM從事管理,而PMC可從事具體設計[1]。
1)在DB模式中,DB總承包負責項目的設計和施工任務,業主對于項目的投資、成本、進度都需要直接的了解,業主在此種模式下,需自己承擔相應的業主方項目管理任務。
2)在CM模式中,設計、施工、材料設備供應等單位由業主直接選擇并簽訂合同,而CM單位只需提供管理和服務,因此業主參與項目管理較為深入。
3)EPC模式中,業主委托一家公司作為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總承包商負責項目內部的組織與協調,不需要業主深入的管理工程,但仍需派若干管理人員對總承包過程進行監督。
4)在PM/PMC模式下,PM/PMC公司在整個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代表業主組織工程的實施,并在實施的過程中注重于業主的溝通,盡量的使業主的利益得到保證,而業主參與工程項目管理的程度不深。
1)在DB模式中,設計和施工任務同時由一個工程總承包承擔,互為依據,因此設計參與工程管理的深度較深。但DB模式的合同多為總價合同,并更多的傾向于固定總價合同,承包商更多的關心工程的利潤和進度,然后才是設計,因此設計人員和工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分離。
2)在CM模式中,由于CM單位的參與,設計人員只須按CM承包商的要求出圖,并不直接參與到工程的實際管理當中,而只起到協調設計和施工的作用。設計和管理工作徹底分開。
3)在EPC模式中,工程的總承包商承擔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及各項管理協調任務,其業務主要集中于工程主體部分的具體實現,并通過實現的工程部分獲取主要利潤,因此設計參與的管理程度較淺。
4)在PM/PMC模式下,設計工作不屬于PMC承包商的工作范疇(但仍然有很多業主將設計工作交給PMC承包商),由PMC承包商組織和審查基礎設計,并負責完成詳細設計,而設計人員不參與工程管理。
1)DB模式中,項目的設計、施工都由一個承包商承擔,同時包括設計和施工的協調,DB承包商要對項目的質量、工期、造價、安全等目標向業主負責。
2)在CM模式中,通常采用成本加酬金的承發包合同,在這種合同結構中,其工程責任明確。
3)在EPC模式下,EPC承包商除了要承擔DB承包商所承擔的設計、施工風險和設計、施工之間的管理協調風險外,還要承擔采購與之協調的風險,對工程的質量、成本和工期等目標全權負責,其責任劃分非常明確。
4)在PMC模式下,PMC公司在項目上全權代表業主來進行管理,而業主只需提出要求,PMC承包商負責目標的實現,因此PMC承包商對整個工程的各項目標承擔責任。
1)因我國大多數DB承包商的能力不足,因此DB模式對于項目組織非常復雜,技術條件、施工環境等方面不確定因素較多的項目不太適用。
2)CM模式最適用于復雜工程項目。CM承包商的存在是希望將各參與方的利益協調好,為設計和施工均能以第三方的角度給予合理化建議,并能在管理過程中運用價值工程等經濟分析的方法,降低工程的成本,因此對于參與方較多,投資較大的項目,CM模式比較適用。
3)采用EPC模式的工程大多技術復雜,投資規模大,管理難度較高,需要通過EPC承包商的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更好的實現工程目標。
4)PMC模式主要適合于項目投資額巨大、工藝相當復雜或者業主沒有能力管理的項目,需要通過借助PMC承包商多年從事項目管理的經驗才能完成的項目。在大型的國際工程中使用比較常見[2]。
1)DB模式雖然可以實現設計和施工的有效搭接,以加快施工進度,但其在總承包商招標時需要施工圖作為依據,因此不能提前進行施工。
2)CM模式不需等施工圖設計完成后進行施工總承包管理招標,并通過CM承包商的參與,可以實現提前招標,從而施工也會相應提前,因此CM模式的建設進度最快。
3)EPC模式下,總承包的招標不依賴建筑圖紙,并且在分包商招標時也可以邊設計、邊施工,可縮短建設周期。業主采用EPC模式,是希望通過EPC承包商的集成化管理,有效減少設計、采購、施工三方因協調不當而產生拖延工期的情況,并且可以減少對業主的索賠,因此有效的縮短了工程的工期。
4)在PMC模式中,工程的管理協調由專業的項目管理公司承擔,更專業,管理經驗豐富,對于目標的實現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并且該管理公司是業主方的項目管理,而業主最關心的是工程的交付時間,因此會提高建設工程的整體進度。
1)DB模式和EPC模式的招標和合同都是以總價合同為基礎的,在前期的招標依賴于設計方案,承包商要通過實際的勘察和進一步的優化設計才能更好的投標,其早期的成本非常明確。
2)在CM模式下,業主在初步設計階段做CM單位的招標,簽訂管理合同時只確定了管理費用,工程的總成本需隨著設計的深入而逐漸明確的,因此CM模式下的工程成本在早期不明確。但可以采用非代理型的CM模式,可事先確定GMP(最大工程費用),以利于業主降低投資風險。
3)PMC模式下,PMC公司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經驗在項目初期先對總投資做較完整的估算,而合同總價一般控制在該估算的±10%之內,因此該模式下前期成本較為明確,具有相當的精確程度。
工程監理從總體上來說其工作內容接近于PM,但并不完整。在我國,監理一般不做項目前期的有關工作,總體上說,監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階段,其擁有的權力是由業主和法律給予的。針對PM/PMC模式,《指導意見》中指出“對于依法必須實行監理的工程項目,具有相應監理資質的工程項目管理企業受業主委托進行項目管理,業主可不再另行委托工程監理,該工程項目管理企業依法行使監理權利,承擔監理責任”[3],這就說明項目管理是業主行為,而監理不僅僅是業主行為,還是法律行為,是制度。所以,在我國目前的建筑法規框架下,監理和項目管理承包可以同時存在(現行的大型項目采用這種形式的較多),項目管理承包商作為業主的代表,從前期就參與項目,主要負責各方利益的協調,而監理主要在施工階段對施工單位進行監督,保證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和成本目標的實現[4,5]。
[1]張君華.“代建制”與其他幾種典型的建設管理模式的比較分析[J].中國工程咨詢,2006(9):42-43.
[2]雷海紅.國內外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對比分析研究——我國水電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D].南昌:南昌大學,20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關于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建市[2003]30)[Z].
[4]張 中,樂 云,王 科.工程咨詢、工程項目管理以及工程監理三者的關系[J].建設監理,2006(5):17-18.
[5]許巧林.國際國內工程項目管理現狀比較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