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蔣成杰
(1.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四川 成都 610031;2.華北水電水電大學環境資源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5)
隨著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水利基礎條件較差的地區,必然要求興建大批水利工程提供足夠優質的水資源和良好的水環境。但水利工程對環境影響較為深遠,越來越受到關注,必須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其控制措施,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巴中市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全市幅員面積1.2315萬km2,總人口410萬人,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根據地的腹心地帶。經過60多年的艱苦努力,全市已建成各類水利水電工程4.08萬處,蓄引提水能力僅4.70億m3,有效蓄水3.5億m3,有效灌溉面積106.8萬畝,水電發電站140座裝機9.8萬kW。但是,由于地處山區、國家對巴中水利投入相對較少,基本是靠當地群眾自力更生修建的小微型水利工程,目前全市僅有4座中型水庫(在建3座)、34座小(一)型水庫,無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中型水庫蓄水總量僅1.84億m3,興利庫容0.94億m3,有效灌溉面積21萬畝,骨干工程嚴重不足是當前的主要問題,全市已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量僅占全市水資源總量79.5億m3的8%,開發利用程度較低,水利條件較差。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巴中正在全面加快水利建設和水電資源開發,相繼規劃建設有南江紅魚洞、恩陽黃石盤、通江碧溪、平昌蘭草水庫等12座大中型水庫,以及雙灘、高坑、洪口等8座水電站。同時,各縣區在城區河段正在打造水景觀工程,陸續修建了一批攔河低壩工程,改變了河道的自然現狀。水利水電工程的快速開發建設,將對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巴中水利工程建設主要帶來了以下環境問題。
一是在城鎮河段建成大小堤防68km,這些堤防工程基本是采取漿砌條石、混凝土擋土墻+護坡工程,已改變原有河道的自然狀況,同時,由于山區城鎮建設土地緊缺,在巴中城區中壩、桑園壩、中壩、南壩等區域,南江城區朝陽壩等地的堤防工程不同程度侵占河灘地,最寬處達45m。在巴中城區的柳星橋處等地更是對河道截彎取直,采取地下隧洞排水泄洪,對原有河道回填加高修建成住宅群。二是已建成的水利水電工程使大部分河道已形成一個個串聯的水庫湖泊,主要干流的人工水域長度已達162km,占全市主要河道長度的36%。從平昌縣下游的風灘水電站——雙灘水電站——通江高坑水電站——九漁溪水電站(小通江河上的石牛嘴水電站),平昌縣風灘水電站——蘭草水庫(規劃的渠江重點防洪水庫)——巴州區三江水電站——巴中城區攔河低壩(1)——巴中城區攔河低壩(2)——巴州區青灘電站,這些河段已基本連成首尾相接的人工水庫,使河流水面線非連續化、呈片段化,流動的河流變成了相對靜止的人工湖泊,流速、水深、水溫及水流邊界條件等都會發生變化,并對河流流量進行了人工調節。
現有水利水電工程對天然河流的水文情勢(流量、水位)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水位——流量關系已不能反應真實情況。從巴中情況看,對處于河流源頭的中小型水庫多屬年調節水庫,對下游的河段影響較大、時間長;對處于主要河流中段的水電工程來說,其水位的變化在季節上與天然河流是相反的,水位變幅較大,汛期水庫處于低水位運行;在汛末蓄水,水庫處于高水位運行。尤其是下游河道流量是經過調節后的流量,經過多級調節后,越往下游走其枯水期流量影響最大。當然在汛期發生洪水期間,為保證下游城鎮安全,通過對高坑、雙灘等水庫聯合調度,適當攔蓄洪峰,下游洪峰流量相對減小。同時,這些工程給水文監測帶來較大難度,風灘水文站、通江水文站、巴中水文站等水文站點雖經搬遷,但還是處于庫區,枯水期測流難度較大,影響了水文資料的真實性和代表性,多數時段還只有依靠相關電站的提供發電情況實行電功率推算枯水時段流量。
①基層水體富營養化。雖然多數水工程都修建了放空地洞,但很少啟用,一般都在正常蓄水位至設計死水位之間運行,導致上游來的大量泥沙、淤泥及污染物沉積庫底,這些物質不僅與上層水體缺乏交換,業主單位為了效益也不能將其及時排空,尤其是在工程低水位運行時,其水體整體質量較差,氣味難聞。巴州區青灘電站、南江縣下兩電站在2007年、2009年分別放空檢修時,都對下游河段造成了嚴重污染,影響巴中城區及下兩鎮、元潭鎮的生活取水。②人為養殖污染。由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不到位,近年來,一些管理單位為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將塘庫租賃給他人搞“化肥養魚”,部分庫區河段開展大量密集型網箱養魚,平昌友誼水庫、南江縣玉堂水庫、巴州區龍洞溝水庫、光榮水庫、紅旗水庫等及通江縣廣納通江河段、巴州區水寧寺河段水體嚴重富營養化,色度嚴重超標,不僅對當地群眾飲用水安全帶來影響,而且對下游及灌區水質造成了一定污染。③溫度的變化。從水庫深處泄出的水,夏天比河水水溫低,冬天比河水水溫高;水庫頂部水溫比水庫底部水溫稍高。
①有利方面。工程蓄水后改善了局地氣候,庫區周圍的植被類型豐富,水深增加、水面增大、流速變緩,各種營養成份滯留庫內,有利于在深水或緩水中生活的魚類生長繁殖,人為捕撈相對減少,庫內魚群數量和個體重量相對增加。在水庫周邊的植被明顯增加,森林覆蓋率提高,野生動植物數量增加,如喜歡水邊生活的白鶴大量增加。②不利方面。淹沒部分陸生植物,減少大鯢等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了洄游魚類種群,尤其是適宜于清潔淺卵石灘邊的“石巴魚”基本絕跡。
水利工程建設都會涉及建設占地和庫區淹沒的移民問題,巴中一般以就近后靠安置為主,只有牛角坑水庫有少量的外遷安置。由于山區耕地本身就少,就近后靠安置人均耕地相對減少,同時帶來庫區交通不便,影響移民及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一些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庫區經濟發展。化成水庫、三江電站、牛角坑水庫等工程的移民就曾多次上訪,近年來隨著水庫移民扶持政策落實才逐步緩解。
一是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間產生的生活廢水、廢氣、噪聲、土石渣等都對當地環境造成影響,在建筑材料料場和施工區都會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二是改變局地氣候,增加庫區蒸發量和附近區域降水量,增加附近區域的空氣濕度,增加雨霧天氣日數。三是在水庫運行過程中,水位頻繁變動加劇岸坡的淘刷和浸泡,出現多處庫岸滑塌。四是由于庫內水流流速緩慢,庫尾泥沙淤積加重,影響上游河段行洪和周邊地帶的防洪安全。巴州區三江電站水庫庫尾因泥沙淤積導致河床抬高2m~3m,并在3km范圍內形成大小不等的沙丘。
修建水利工程對環境造成影響是在所難免的,涉及面也較為廣泛,其影響在不同時期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只有我們認真分析研究,正確認識,高度重視,科學對待,采取積極措施,盡量將其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是開展水工程建設和水資源及水環境保護的根本依據。一是要根據新的發展形勢和要求,對《巴中市水資源水利開發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修訂,不僅對水利水電、飲水安全等工程進行科學規劃,還要從水資源及水環境保護角度進行全面規劃。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更改,不得無序無據開發。二是要高度重視水資源及水環境的保護規劃。要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布局,進一步明確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區、限制開發區、重點保護區,尤其是對城鎮河段的綜合治理和飲用水源地保護要進行詳細規劃,不得侵占行洪斷面,不得影響城鎮防洪安全河飲水安全。三是要統籌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對嚴重破壞和影響生態環境的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應嚴格進行評估和審查。四是要嚴格執行規劃同意書制度。對在河流上的水利水電工程,尤其是在城鎮規劃范圍內的攔河筑壩、截彎取直、填溝引水、江河堤防工程,未取得規劃同意書的工程不得開工建設。
在規劃、設計時,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篩選出技術經濟和生態環境均較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將環境保護工程納入工程規劃設計內容;在工程建設和驗收過程中,一并將環境保護工程進行建設和驗收,并檢查其保護措施是否到位。在高度重視水利工程環境保護工程措施的同時,要狠抓環境保護的軟件建設,強化執法監督,并實施環境影響進行后評價制度,建立工程環境影響的監測和反饋機制,發現有明顯不良影響的,及時采取改進措施,逐步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盡量減輕水利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城鎮河道(水網)綜合整治中,必須尊重自然,嚴格設計標準,優先采用生態環境友好的技術措施,河道防護工程的岸坡應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長的透水材料。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些扶持水庫移民的政策,主要解決飲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當前移民扶持政策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扶持對象太窄。當前主要扶持的大中型水利工程,而對小型水利工程基本未涉及,而小型水利工程數量多,移民淹沒地點多,涉及面比較寬,這些小型工程基本過去在集體生產時代建設的,多數采取換地、抵工的補償方式,補償不到位。這些年基本沒有得到國家多少扶持。二是扶持力度小。目前主要解決庫區移民的道路、飲水。灌溉問題,忽視生產、衛生、文化、教育等的發展。因此,必須要建立一個長效扶持機制,將各類水利工程(部分大小、不論新舊)的移民一視同仁,多渠道、全方位扶持包括水庫移民在內的整個安置區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同時,可逐步探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彌補國家移民扶持政策的空白地帶。
根據河流健康和生態環境的需要,充分發揮水利水電工程的調蓄作用,適時進行生態補水,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河流過洪能力,恢復河流自然功能。尤其是攔河壩工程要根據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取退水方案進行運行,尤其是枯水期要保證河道最低生態流量。對水電工程要嚴格遵循“電調服從水調”的原則,枯水期必須保證下游生產生活生態用水需求,汛期“該蓄水時就蓄水,該放水時就放水”,嚴格執行防汛指揮命令。在汛期盡量利用放空底洞將庫底“死水”下泄置換,確保水庫水質,維護水庫水體健康。同時,規劃在一些庫區進行適當定期有序淘沙,作為當地建筑材料,“變廢為寶”,減少水庫淤積。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要健全公眾參與的決策機制,完善咨詢評議論證、聽證制度,增加透明度,及時、真實、全面地發布有關信息,暢通公眾或利益相關者表達意見、參與決策的渠道,廣泛征求社會各方意見。社會公眾參與應貫穿工程全過程,包括規劃設計、建設和評估等各個環節。特別是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廣泛汲取合理意見,協調各方利益。同時,加強社會輿論監督、群眾監督,對亂建亂占亂倒、肆意開發建設及破壞環境的行為及時進行曝光,有效遏制各種違法活動,保持河流健康發展。
水利工程本身不是污染項目,但工程建設必然會對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影響。我們必須科學分析、認真對待,依法建設、嚴格管理,將環境控制措施落實到工程的每個環節,探索和建立科學的水資源規劃藍本、長效的生態補償機制、合理的移民扶持機制、健全的公眾參與機制,將環境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實現人水和諧。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