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花
(新疆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 新疆 伊寧 835000)
新疆伊犁河南岸干渠工程位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和鞏留縣境內,是六十七團、六十六團、七十九團、七十八團水利樞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為大(Ⅰ)型Ⅰ等工程,渠線全長168.8km,主要由1座渠首樞紐、2條輸水隧洞、136.3km輸水明渠及214座渠系建筑物、8條退水渠等組成。渠道以伊犁河作為水源,設計輸水流量74m3/s,加大輸水流量85m3/s,承擔著沿線灌區152.51萬畝灌區的灌溉供水和水費征收任務,運行期為每年的4月至10月。
目前,干渠工程按照建管一體的模式進行運作,從工程的建設至投入運行管理,自始至終一塊牌子、一個機構、一套人馬全面負責,建管一體的運作模式避免了建管脫節的諸多弊端,實現了工程建設和管理有機結合,有利于管理設施與主題工程同步完成,有利于人員從建設到管理的平順過渡。
干渠管理處為正處級管理單位,根據運行管理目標和任務,設綜合辦公室、水量調度管理科(簡稱水管科)、工程運行管理科(簡稱工程科)、3個水管站。結合干渠運行管理實際,充分利用數字化系統,盡量降低運行管理成本。
(1)運行管理難度大。南岸干渠為大型長距離輸水工程,渠系建筑物眾多,沿線自然條件較為惡劣,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運行管理難度大。再加之過去灌區群眾對水的認識不夠明確,用水不夠科學,深灌、大小漫灌等現象普遍存在,水的浪費比較嚴重。用水單位(戶)不能按要求提供用水計劃,調配水量存在不定性,全線自動化調度系統尚未實施,退水系統尚不能正常退水,給渠道安全運行、防洪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影響。
(2)水量調度靈活性高。干渠線長、面廣,調水流程時間長,小流量供水12m3/s左右時,從渠首供水到渠道末端需要35小時18分鐘,水量調配歷時長,水量調度的靈活性要求很高。
(3)水費征收困難。長期以來廣大農牧民已習慣大水漫灌、按畝收費,干渠實行按方收費制,一些用水戶存在抵觸情緒,認為水價偏高,導致水費征收困難,2009年開征期間,征收率甚至不足60%。
(1)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修,修重于搶”的方針。對各類設備和渠道的閘門、啟閉等工程設施做好日常保養維護工作,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增強輸水能力。運行管理科和水管科分別對干渠建筑物土建部分和機電部分每月全面巡檢監督,各水管站每半月對干渠兩岸全面徒步巡檢1次,重點地段、險工險段及遇到特殊情況時加密巡檢,巡檢過程中詳細記錄異常部位、性質、程度,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暫時處理不了的做好記錄,待運行期后統一處理。
(2)采取分級負責渠道管護模式。建立健全一套完善有效的干渠日常保養和維護考核評價機制。由管理處和各管理站簽訂管理責任書,確定管理標準和管理內容,年終進行考核驗收,根據管理效果和安全運行情況、維修養護情況進行獎罰兌現。管理站再同具體管理人員簽訂管理責任書,任務逐級分解,責任逐級落實。水管員每日定人定區段進行南岸干渠工程徒步巡檢,詳細記錄異常部位、性質,程度及處理情況;汛期當遭到暴風雨、高水位時,每日二次特別檢查。在春季發生融雪性洪水,夏季發生特大暴雨性洪水時,水管人員堅守現場,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積極組織抗洪搶險,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對達不到養護標準或發生人為破壞現象的追究其管理站和管理人員的責任,進行經濟處罰。
(3)發揮管理站的主觀能動性。日常保養和維護費用根據各水管站的實際情況進行核定,按年度包干使用,提高管理站對渠道日常養護和維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干渠線長、點多、分散的特點,給各水管站配備一套用于干渠日常保養和維護的小型設備和工具,不僅降低渠道維修費用,而且可以及時解決應急搶險任務及零星維護維修工程任務。
(4)積極推行農民用水者協會參與式管理模式。組建農民用水者協會,實行參與式管理之后,一切水事活動都由廣大農民自己參與、自己管理、自己決策,有效促進了群眾的節水意識,農民自覺調整種植結構,控制水的用量,降低灌水定額,提高利用效率。同時用水者協會組織用水戶對所屬水利工程自覺進行維修養護,對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工程完好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在水量調度實時調度中,執行“精心預測、精心調度、精心監督、精心協調”十六字方針。
(1)科學制定全年用水方案和輪次配水計劃。所轄灌區各用水戶按用水的輕重緩急,需水量大小及時將年用水計劃在每年3月上旬前上報,每月提前10日報月用水計劃、提前3日報旬用水計劃。水管科根據年、月、旬用水計劃,制定年、月、旬水量調配方案和閘門調度方案,發布調度指令,現場水量調配以各旬用水量計劃為準,各管理站根據調度指令進行現場閘門調度。
制定合理的用水方案和計劃,做到供給水量與分配使用水量基本平衡。在制定輪次配水計劃時,根據灌區用水實際,適當調整灌水時間,合并灌溉輪期,由過去的“四季八輪水”改變為現在的“四季六輪水”。同時適當調整各輪次配水比例,按照“壓春、保夏、擴秋、減冬”的配水原則,最大程度地滿足各季節灌溉用水需求。
(2)控制交接斷面的流量。水管科根據旬用水計劃為管理站配水,上一級管理站按照水管科確定的交接流量下放水量,以閘孔出流計算為準,閘前水深為日平均水深,通過控制交接斷面的流量,對引水量、分水及配水量、退水量進行控制,做到按需分配,實現準確調配水量。
(3)在調度手段上要利用數字技術,建設自動調度和監測系統,實現水量調度要素的實時調度和監控,優化配置有限的水資源。
(1)搶抓時機。①搶抓運行初期,積極穩妥地推行“先費先水、欠費減水、拒費停水”的用水新觀念。②搶抓農作物出售的有利時機,分片包干責任到人,進駐各用水單位與用水戶敦促水費征收。
(2)加大宣傳。①大力宣傳水費征收政策,提高用水戶依法交納水費的自覺性。②以干渠運行以來的社會效益調研為依據,大力宣傳水對農業增產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廣大用水戶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水效益。③大力宣傳干渠正常運行所需成本費用,使廣大用水戶明白水費是保證工程良性運行的經濟來源。在宣傳過程中,注重方法、講究策略,力爭取得地方政府及用水管理單位的支持和理解,進一步改善水費征收環境。
(3)落實責任。積極與用水單位進行協商,簽訂供水協議,確保雙方責任、權利和義務的落實,提高水資源調度和供水服務水平,保證水費計收工作的順利進行和足額征收。
(4)不斷改進灌溉用水及水費制度,努力做到公開透明。在制定灌區年度用水方案和輪次配水計劃時,召開灌區會員代表大會,民主決策定案,民主管理操作,民主監督執行,保證了水量調配的科學合理,公平公正。利用經濟杠桿作用,實行定額內用水按基本水價收費,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促進了灌區群眾節約用水意識的自覺形成。同時堅持實行“三公開、一監督”制度,即水量、水價、水費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每輪水開灌之前,指派專人將配水計劃張貼在各村社公開欄內,使用戶對本輪次應配水量、時間及應繳水費明白清楚,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伊犁河南岸干渠引水工程項目是一項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干渠管理處創新機制、合理運行、科學調度,加強輸、配水的組織管理,建立運行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安全警示宣傳和運行人員的技術培訓,嚴格執行巡檢制度,認真進行隱患排查,按照經常檢查、定期檢查、特別檢查的具體要求,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渠道的綜合效益,保證了灌區農田灌溉正常用水,為灌區作物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確保了南岸干渠安全運行,得到了當地鄉鎮和廣大用水戶的肯定。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