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旭凱,蓋明強,李立峰
(寧津縣水務局,山東寧津 253400)
寧津縣級河道確權劃界管理經驗
柴旭凱,蓋明強,李立峰
(寧津縣水務局,山東寧津 253400)
根據縣域河道管理實際情況,結合縣國土資源局開展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提出了加強河道管理工作的幾項措施。
寧津縣;縣級河道;確權劃界;河道管理
寧津縣有縣級骨干河道26條,全長302 km、占地面積1 146.67 hm2。26條縣級河道溝渠縱橫交錯、南北貫通、東西互濟,構成全縣的水網體系骨干,在全縣的防洪排澇和抗旱引水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1993年在縣政府的主持下,縣土管局對26條縣級河道中的23條進行了確權劃界,由于劃界范圍不達標,導致無法保障和滿足今后河道治理工程及涵閘、揚水泵站等水利工程建設的需要。同時,由于歷史原因,寧寨溝、李拔貢溝、閆家溝3條縣級河道的確權劃界未能完成。
1.1 河道管理范圍劃界不達標,河道治理困難
2009 年以來,寧津縣積極開展了全縣水網建設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1993年縣級河道確權劃界中,河道管理范圍僅為1 m,未達到《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規定的5~10 m的標準,造成河道治理遷占、管理困難。
1.2 河道內私建橋涵便道,危及全縣度汛安全
多年來,寧津縣鄰河村莊的居民或工廠為出行方便,私自在河道上建設橋涵便道,嚴重消弱了河道的行洪排澇能力。2012-08-04,全縣普降大雨,李士固干溝的積水因常洼村北窯廠和長官鎮東街村民私建橋涵嚴重受阻,寧北河積水也因長官鎮堿場鄭村東私建橋涵無法及時排出,河道行洪能力消弱50%以上,致使大面積農田、村莊受災,危及災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1.3垃圾隨意傾倒,破壞河道水生態環境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和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河道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私自埋設排污管道、亂排污水現象屢禁不止,河道的水質污染日益嚴重,河道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2.1縣政府給予高度重視
為進一步加強全縣河道管理,寧津縣成立了由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水務局、國土資源局、公安局、農業局、林業局、經管局和各鄉鎮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2014-01,由縣政府出臺《寧津縣河道管理實施辦法》《寧津縣河道管理實施細則》等縣級河道確權劃界相關文件,以規范全縣河道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2.2 全面落實縣級河道確權劃界
結合2013年底全縣國土資源局開展的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寧津縣對過去已有且符合規定的河道等工程權屬證明,按照原有資料由縣國土資源局進行確權劃界登記;對沒有劃定界限的,經縣政府批準,由縣國土資源局按標準完成確權劃界登記。縣國土資源局在水務局的配合下,把好縣級河道兩側土地的確權登記關,堅決防止河道管理范圍內國有土地變更為村集體土地情況的發生。
2.3 健全河道管理機構,加強專職管理
2014-01 ,寧津縣水務局抽調協調能力強、有基層工作經驗、熟悉全縣河道情況的專業人員成立河道管理科,專職負責全縣河道管理工作。管理科正式成立后,及時落實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及裝備器材等各方面的保障,并建立相應的監督考核制度,進一步提高工作積極性和執法水平。
2.4 加大執法力度,探索聯合執法機制
為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寧津縣水務局積極開展聯合執法機制,河道管理科與水政監察大隊、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加大對違法占用河道水域、阻塞影響河道功能、污染河道水質等行為的查處力度,取得了切實的治理效果。
2.5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深厚氛圍
寧津縣水務局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和專題宣傳等形式,全面加大對河道管理的宣傳力度,通過深化宣傳教育,加強日常監管,深入推進依法治河,努力打造人文宜居的“水郡綠城”風貌,為全縣人民創造更好的人文宜居環境。
3.1 維護骨干河道暢通,保障全縣防汛抗洪安全
能否保障縣級骨干河道的暢通,是取得全縣防汛抗洪工作成敗的關鍵。加強縣級河道內建設項目管理,維護縣級河道暢通,保障全縣防汛抗洪安全,社會效益巨大。
3.2 清理河道非法排污口,改善河道水生態環境
通過非法河道排污口向河道內私自排放污水,是目前造成全縣河道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通過嚴格執法和減少污染源兩種有效途徑治理河道非法污染排污口,最終達到改善河道水質,維護良好水生態環境的目的。
3.3 完善河道植樹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寧津縣水務局河道管理科和各鄉鎮水管站通過對縣級河道管理范圍內土地的確權劃界,逐步規范河道內的樹木種植,明確承包人的使用年限和應繳納的承包費用,經濟效益顯著。
(責任編輯 崔春梅)
TV85
B
1009-6159(2014)-09-0028-01
2014-03-26
柴旭凱(1973—),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