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曉 花
(介休市建筑設計院,山西 介休 032000)
張壁新村規劃設計
冉 曉 花
(介休市建筑設計院,山西 介休 032000)
結合張壁新村基本概況,介紹了其規劃原則與規劃布局,闡述了道路交通設計、綠化景觀設計、豎向設計、建筑設計以及基礎設施配套等內容,對促進張壁新村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古堡,規劃,設計,景區
張壁村也稱張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距離介休市區10 km,位于介休盆地東南三面溝壑、一面平川的險峻地段,海拔1 040 m,占地約12萬m2,人口約1 000人,古堡地上“城池古堡”,地下“萬米長城”堪稱世界之最,是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于一體的古代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古地道,元代戲臺,金代墓葬,明清民居文化等一系列華夏文化精髓,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2005年度CCTV“魅力中國”系列評選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一,也是第二批入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年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評為“中國特色旅游景觀名村”。
為了更好地保護張壁古堡珍貴歷史文化遺存和開發張壁古堡的旅游資源,2009年3月,山西凱嘉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山西凱嘉張壁古堡旅游有限公司,并組織國內多家知名設計機構對張壁古堡景區進行規劃,景區規劃由古堡核心保護區和休閑度假區兩部分組成,規劃占地400 hm2,計劃總投資26億元以上。古堡核心保護區將根據文物保護規劃進行建設,通過原居民搬遷,文物修復,廟宇復原等工作,將古堡恢復成具有魏晉南北朝特色的軍事古堡。張壁新村的規劃項目正是古堡核心保護工程的第一步,規劃張壁新村,將古堡內部分居民遷出,對古堡進行保護性修復,功能完善,另一方面,凱嘉集團將吸收張壁村內一部分勞動力到它的各個子公司工作,并積極帶動當地村民發展第三產業。規模種植經濟林(核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村民參與旅游的積極性。為將來休閑度假區培育高素質的第三產業人員,形成良好的用人機制,進一步提高全村人的收入,使村民受惠于旅游開發的成果。
張壁新村選址位于張壁古堡的東北側,西臨張壁旅游專線公路,東側為改線后的旅游公路,南側為從龍鳳鎮和改線后的旅游公路交匯處去綿山的公路。項目占地約141畝,南北呈不規則橢圓形,南北總長約600 m,東西長約220 m,地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東西高差最大處約5 m,南北側高差約為3 m,用地范圍內無高壓線等其他設施。
1)貫徹國家新農村規劃的政策,完善新農村的基礎設施配套。
2)貫徹“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充分尊重村民的居住、生活習慣,為村民創造豐富的室內外空間環境,引導健康、積極向上的民風民俗。
3)深刻挖掘張壁古堡的深厚文化底蘊,解決好張壁新村與古堡的新舊關系,充分體現歷史的延續性和文化脈絡。
4)運用低碳理念,貫徹落實節地、節能、節材的國家政策,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張壁古堡的空間格局,以一條南北向的S形的石板路為主要街道空間,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還有幾座琉璃覆頂,金碧輝煌的廟宇點綴其中,罕見的槐抱柳和全國獨一無二的琉璃碑也為古堡增色不少,正街(龍背街)與東邊三巷、西邊四巷構成了丁字形的古堡道路系統,建筑肌理與圖底關系明確、豐富、自然。新村規劃同樣以南北向一條S形主干道與若干東西小巷把住宅、公共設施、廣場、綠地自然地銜接起來,結合地形,在東
側地形較低的地方,隨坡就勢規劃四層的單元式住宅,在南北入口處S形主干道與單元樓東側的主干道形成環路,使整個新村交通聯系便捷,形成有機的整體。規劃延續了古堡的空間布局,同時也延續了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記憶,使村民很快地融入到新村的生活中去。
規劃以小二層院落式住宅為主,不超過四層的單元樓為輔,滿足村民不同的住房需求,院落式住宅延續了張壁人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單元式住宅滿足年輕人的居住需求。規劃村民活動中心,可同時作為村民婚喪嫁娶的多功能廳,村內設幼兒園一所,大、中、小各一班,村委會,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村西側臨張壁旅游專線公路結合用地形狀規劃一層商業服務設施,為張壁旅游業配套項目,村內規劃的臨街住戶帶小型商業,豐富了街道的界面,也吸引游客進入新村進行消費,帶動村民參與旅游開發的積極性,增加村民的收入。住宅的布置結合地形,S形主干道兩側布置二層獨立式住宅,東側由于地形較低規劃四層單元樓,降低視覺的體量,減少對古堡的負面影響。在新村的東北側,地形低洼處,規劃鍋爐房,污水處理廠,實現新村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回收中水用于灌溉農田,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真正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整個平面布局的肌理與空間關系延續古堡的歷史文脈,也延續了張壁人習慣的生活軌跡。
因古堡的位置位于基地的西南方,為方便新村與古堡的聯系,新村主入口設在南側,次入口設在北側,分別與張壁古堡綿山公路及旅游專線相接,村內道路以一條南北向S形主干道與東西若干小巷共同組成新村的主要道路系統。結合地形,S形主干道在南北出入口處與東側地形較低的單元樓的南北向道路形成環路,既方便交通又滿足消防要求。主干道為一幅路形式,寬度為6 m,兩側各2.5 m設人行道,小巷寬度為5 m,滿足每戶停車及錯車的需要,解決獨立式住宅的停車問題。東側環路寬度為6 m,單元樓之間的間距為21 m,停車位結合綠化設置,滿足一戶一個車位要求。
原則:1)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多維視覺感觀,營造舒適宜人的景觀環境。2)結合公共活動空間布置綠化、小品,豐富空間環境,創造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自然環境景觀。3)充分利用地形,見縫插綠,增加綠化面積。
主干道貫穿南側入口廣場,北側的防風綠化帶,利用主干道規劃舒展的弧線林蔭道,村民綠化休閑廣場,南北兩側的微地形綠化,有機的結合于其間。充分利用公共活動廣場的微地形綠化將東西兩側空間自然地銜接起來,形成完整的點、線、面景觀系統。南側的主入口處規劃一處人工堆砌的土丘(土方來自于平整土地),自然地形成新村的入口空間,避免了從綿山公路下來的車輛直沖新村的安全隱患,同時又使新村掩映在一片翠綠之中,半隱半現,使人愈發感到神秘與好奇,南入口設一牌樓,進入牌樓后結合村委會規劃一處開敞的公共活動空間。北側出入口處為阻擋冬季西北風,規劃一處防風綠化帶。新村的綠化樹種以本土喬灌木為主,適當點綴樹形優美,適合當地氣候的外來樹種,豐富景觀層次。
結合地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的特點,建筑物布置隨坡就勢,有節奏地變0±0.000的絕對標高,形成錯落有致的建筑空間環境,雨水排水系統采用路面設雨水口排水方式,南北向道路坡度不大于1%,東西小巷不大于2%,滿足排水和停車的雙重要求。二層獨立式住宅與四層單元樓交界處結合綠化設擋土墻,四層的單元樓與東側改線后的旅游公路結合擋土墻規劃小型的儲藏室,既利用了空間,又排除了因高差帶來的安全隱患。
二層獨立式住宅根據每戶建筑面積不同,占地面積也不同,占地進深相同,面寬不同,占地最大的約為145 m2,最小的約為100 m2。戶型設計以100 m2,114 m2,140 m2獨立式住宅,190 m2,200 m2帶商鋪的混合戶型,滿足村民不同的選擇。四層單元樓戶型面積有68 m2,96 m2,124 m2三種戶型。每戶住宅功能分區明確,室內水沖衛生間設計,潔污分區,動靜分區,客廳、臥室朝南,廚房、衛生間樓梯等占據次要朝向,符合當地村民的居住習慣。整個新村建筑風格以簡約灰墻灰瓦為主要設計元素。灰墻白灰典型的民居形式為主,屋頂因甲方考慮成本,采用局部坡屋頂。立面清新、自然。獨立式住宅設圍墻、大門,采用傳統民居的圍墻大門樣式,位置位于每戶的東南方向,強化了視覺效果。結合地形,標高的處理形成了豐富的建筑界面和錯落有致的屋頂造型。公共建筑適當增加一點現代的設計元素,形成局部對比、協調的建筑風貌。四層單元樓延續局部坡屋頂和灰色調的設計元素,使整個新村形成有機的空間環境,增強村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新村結合道路系統,規劃集中供熱、集中供水、排水、強弱電系統,并且全部管網入地。在用地的東北側規劃集中鍋爐房和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后的中水進行回用,結合雨水收集系統,作為綠化景觀用水,實現水資源的重復利用。每家每戶預留太陽能集熱器的管線和位置,方便村民安裝,村內的路燈規劃太陽能路燈。節約傳統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
后記:走進張壁新村,給人的感覺是煥然一新,改變一般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有序的街道,開放的公共空間和優美的綠化景觀,村民們擁有了集中供熱住房,水沖式廁所,硬化、亮化的道路,美化的生活環境,徹底告別了過去的生活環境。他們是幸福的,作為每一名設計者,盡管還有諸多的遺憾,但還是欣慰的,古堡的空間格局和建筑肌理在這里得到了重生和延續,村民可以像在古堡里一樣很自然地悠閑地生活,繼續演繹屬于他們的人生。
[1] 于 靜,蔡文婷.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現狀及規劃對策[J].山西建筑,2012,38(9):1-2.
Concerning on new Zhangbi village planning and design
RAN Xiao-hua
(JiexiuBuildingDesignInstitute,Jiexiu032000,China)
Combining with basic conditions of new Zhangbi village, the paper introduces its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planning layout, describes road traffic design, greening landscape design, vertical design, building design and fundamental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contents, which has realistic meaning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Zhangbi village.
ancient castle, planning, design, scenic spots
1009-6825(2014)03-0031-02
2013-11-20
冉曉花(1975- ),女,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規劃師
TU98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