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翠 萍
(呂梁市建筑勘察設計院,山西 呂梁 033000)
談高層建筑給城市及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張 翠 萍
(呂梁市建筑勘察設計院,山西 呂梁 033000)
對高層建筑的含義及特點作了介紹,結合高層建筑的發展現狀,分析了高層建筑對城市環境及人們生活的影響,并從規劃設計角度對高層建筑今后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減小高層建筑帶來的負面影響。
高層建筑,城市,環境,影響
隨著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他各項事業的興旺發達,城市用地日益緊張,因而促進了高層建筑的發展。
高層建筑:簡單而言就是超過一定高度和層數的建筑。
高層建筑的起點高度和層數,各國規定不一,多無絕對嚴格的標準。我國最新定義: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十層及十層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過24 m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 m的民用建筑為超高層建筑[1]。
高層建筑從外觀看,高度高、層數多、體量大。從建筑設計角度看,結構復雜,防火要求高,內部系統復雜。從施工上講,施工難度大。
3.1 高層建筑目前的發展概況
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無論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甚至鄉村,高層建筑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重要的建筑類型。一棟棟高層建筑就像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從這幾年的設計就能充分的感受到這一點,高層建筑的設計量明顯增多,特別是城市中心的區域或開發區,高層建筑非常密集,因其宏偉的尺度和多變的形態被人們視為景觀,給參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成為表現該城市的社會經濟、文化程度和現代化的標志。
3.2 高層建筑對城市環境及人們生活的影響
任何建筑都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和城市環境以及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存在著方方面面無法忽略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以冷靜的眼光來看待,不能存在“追捧”或“打扭”的心理,在建設前期就應從實際出發,深入了解其周邊環境,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讓它發揮自己的優勢,下面從兩個方面探討一下。
3.2.1 高層建筑對環境的積極影響
1)節約土地。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鄉鎮人口不斷擁向城市,城市用地也日益緊張,空出的土地可以增加綠化,休閑活動的場所,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據統計:30層建筑與5層建筑相比可節約用地40%,空出寶貴的土地面積。
2)降低市政工程投資。高層建筑可以使地上地下管道相對集中,縮短管道長度,從而降低市政工程投資,尤其在地價昂貴的城市建設高層建筑,單位建筑面積造價可適當降低。
3)便于交往和聯系。高層建筑具有空間疊加的特點,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通過垂直樞紐(樓梯、電梯)聯系及交往很方便,而且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高層建筑往往成群成片,基礎服務配套設施較齊全,為人們工作生活提供了方便。
4)城市的重要景觀之一。由于高層建筑的宏偉尺度和巨大體積,以及豐富多彩的外觀,給參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特別是高層密集區,已無疑被視為城市中心的象征,更因為它被視為人類技術和文化的物質豐碑。
5)地下室為防空避難創造條件。高層建筑因其開挖較深,一般都會設計地下室,這些地下室除必要的設備用房外,其余空間可作應急場所,平戰結合,平時作為正常的功能使用,戰時作為人員掩蔽場所或物資庫[2]。
高層建筑正是有以上優點,所以才會迅猛發展起來。然而,由于他的不完全成熟,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如果建設不合理,對環境將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3.2.2 高層建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1)高層建筑的“感官”污染。在城市道路已形成的舊城區,拆除了多層建筑改修高層建筑,由于其巨大的體量和高度,對該區域已有的周圍環境及街道肌理與尺度產生了很大影響。過去街道尺度設計合理,舒適度和人性化充滿著大街小巷,人、路、建筑融為一體,散發著一片祥和,親切的氣息。然而,由于用地的限制,道路無法再拓寬,而高樓大廈的聳立,打破了原先宜人的尺度,使街道顯得很狹窄,原有的氣息也慢慢消退。
2)高層建筑的“光”污染。說到高層建筑,就不得不提到“光”污染,樓層的高度決定了采光的間距和范圍。很多城市爭先恐后的蓋高層,蓋的不僅高而且密,卻忘了考慮居民居住的舒適度。樓間距的狹小,讓原本天天能享受的“日光浴”變成了幾個月都見不到陽光的奢侈品。像這種侵犯了“采光權”對簿公堂的事情屢屢發生。
當然,也不能忘了某些高層建筑為了美觀而全樓配置玻璃幕墻,幕墻的反光不僅影響交通,而且聚焦的陽光為引發火災也埋下了隱患。
3)高層建筑的“風”污染。由于高層建筑密集式存在,改變了區域環境,風向產生了變化。當風碰到高層建筑時,會從建筑左右兩邊強行運動,氣流收縮產生渦流。渦流區內若有其他低層建筑,則會受到風力影響,產生旋風。不僅如此,強大的氣流還會影響到大樓的出入口處。建筑越高,這種現象越明顯。超高層建筑甚至在相對靜風的氣候環境下,也能圍繞它們本身產生劇烈的空氣流動,產生渦流,氣流和陣風,高層建筑越密集成群,這種情況會越劇烈。這種現象也稱作為“峽谷效應”。
4)高層建筑的“灰塵”污染。由于“峽谷效應”的影響,眼下很多小區密集區高層住宅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污染物高密度區域”。說白了,這些樓宇的8樓~12樓之間灰塵會逗留其間,稍事休息,然后再慢慢“葉落歸根”,在此過程中,居住者會與灰塵“同呼吸共命運”,一段時間后再“吻別”。所謂的“峽谷效應”指的是周邊有公交干道或工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這個“高度”,大概在30 m左右。也就是8層~12層之間。
1)在前期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滿足國家設計規范,而且還要從用戶的角度去考慮,怎樣在節能的基礎上,達到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和整體建筑風格與周邊環境的良好結合。應盡量避免建筑過分密集,造成空間和交通的擁擠。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的整體尺度,細部尺度,城市和街尺度。2)在設計期間,要充分的考察場地環境,要分析各種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要細心的選取綠色的,環保的,經濟的建筑用材,以達到“低耗能,高效益”的最佳效果,做一個嚴謹的,稱職的工程設計師。3)設計完成后,應該去認真的審核,反復的斟酌,耐心的修改,這是一個建筑師的義務,更是責任。
面對高層建筑迅猛發展的時代,作為一名設計工程人員,我們必須用智慧去合理地創造,以城市環境的整體利益為追求的同時,以人為本,在高層建筑和城市環境的發展中尋求平衡,這樣才能使其與城市的融合更加和諧統一。
[1]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設計通則[S].
[2] 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地下室設計規范[S].
[3] GB 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 of high-rise building upon city and people
ZHANG Cui-ping
(LvliangBuildingSurveyandDesignInstitute,Lvliang033000,China)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igh-rise building, 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high-rise building upon city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liv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spect for its development in future, with a view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high-rise building.
high-rise building, city, environment, impact
1009-6825(2014)03-0033-02
2013-11-09
張翠萍(1971- ),女,工程師,二級注冊建筑師
TU9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