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張杰 徐文輝* 黃琴詩
(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浙江臨安 311300)
隨著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該學科的廣涉性、科學性、藝術性和綜合性。它是一門與自然打交道的學科,已不是簡單地戰勝自然或者順從自然,而是關于如何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011年風景園林學升為一級學科,為學科專業發展帶來了強大的動力。現階段如何培養專業人才以及培養怎樣的專業人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根據調查研究,提出現階段風景園林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浙江農林大學教育情況,提出相應的嘗試和解決方案。
學生一直以來對專業的認知和定位滯后,大一新生對專業的想當然和意想天開;之后經過上課、作業、考試、實習等學習和實踐,高年級的學生便開始偏重于實踐,技能訓練,很少回過頭思考背后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專業設計的目的以及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的聯系。學生沒有有意識培養自己學科專業的思想價值觀,建立自己系統性的專業理論知識結構,包括觀念意識、專業歷史、專業理論知識以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相關知識。
學校更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專業價值觀的建立,導致畢業之后從事相關規劃設計的學生,大部分是完全服從甲方、領導的意見,不能引導他們,而是被引導。大部分甲方有些并不是相關專業人員,有些只是在借規劃設計去尋求創造商機,忽視設計的科學性、嚴肅性,盲目追求規模、美觀,甚至寧可破壞生態環境,違反規定。在當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要求下,如何培養風景園林學科的專業價值觀,培養風景園林專業的核心價值觀,即為人類創造健康優美的生活空間,作為推動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支動力發揮其應有的一份社會責任,已是刻不容緩。
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大部分仍是滿堂灌的方式,交流的機會和時間本質上并不多,通常也是作為課后的作業,比如PPT匯報,課程論文寫作等,但以這種作業形式的交流,通常對學生的第一反應是壓力,想把作業完成,想獲得老師的好評,想使期末課程分更高些等等。加上現在為了增加所謂的交流機會,大部分課程老師都采用作業形式的交流方式,每門課似乎都有這樣的交流作業,使學生并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某一兩個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來作交流,大部分止于“匯報得體,作業完成”的程度。
現階段的風景園林學科已經逐步涉及到更加廣泛的領域,如景觀規劃、旅游規劃、生態規劃、環境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城市設計、高爾夫球場、運動場地、休閑場地等規劃設計,必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深入研究所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涉及領域太多而無所適從,像全面撒網學習,但最終每一個面都只學到了皮毛,甚至連知識結構都沒有建立。如何施展教育,幫助學生在打下堅實專業基礎的同時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某一些方面,并能深入研究解決問題,推動社會良性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解決社會某一類問題,不僅對學生的自我發展很重要,而且可以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達到學生就業和單位用人雙贏的局面,推動社會進步,也推動學科的發展。
我校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雖然已有一定歷史,但一直在不斷探索,并涉及面越來越廣,尤其是我國對風景園林學科專業也是近年才漸漸認識到其重要性,在2011年才將該學科升為一級學科,認識到與城市規劃、建筑學對社會發展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風景園林學科,尤其是方法論和理論的發展并不是十分成熟,仍需各專業教育者,學者不斷努力探尋形成學科價值觀系統,完善學科專業體系結構,擴展和更新學科內容。我們應該正視現階段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師生一起探尋解決之道。
俗話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風景園林學科的專業價值觀培養無疑也應該從大一新生開始,并始終貫穿專業教育。觀念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見影的,必須經過較長的時間,通過一個個學生老師的專業觀念進步和一屆屆一批批專業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循序漸進不斷演化而成的。當然不同的人在專業價值觀上的細節也是不一樣的,學校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我們學科專業的價值觀體系結構和主軸方向。讓我們風景園林學科和相關專業能正確地發揮其社會使命,從而使學科健康地發展和壯大。
專業學習過程中,與從事相關教育的專業教師、教授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浙江農林大學在這一方面已經開始探索實施。對于專業問題的相關交流,相關專業老師開通微博,建立與學生一組的QQ群,教師工作室等平臺,以更輕松簡單的方式,增加面對面交談,網絡交談等機會。方便學生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能隨時與師長們交流學習,提高積極性。
校地合作有助于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研究方向。在專業教育過程中,學校的學科定位方向較多較雜,不能突出一些優勢的專業領域和發展方向,實踐方面更偏重于繪圖技能。針對這些現象,我校與一些企業、政府合作,形成“校地合作方案”。
增加了學生與企業、“甲方”、研究機構等實際社會工作和人員的溝通交流、參與實際項目的機會,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而激發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發現自身不足,彌補專業薄弱之處,有助于學生在企業中的定向培養,形成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優勢,也有利于企業設計理念的提升,發揮專業學生的知識和創新優化設計方案,解決設計項目的問題,以及滿足企業相適應的人才需求。
通過校地合作方式,可以使學校學科發展、學生就業發展、企業人才需求、政府政策實施達到一種互利共生、和諧共贏的良性循環。
風景園林專業學科教育對以后該學科的發展方向、發展動力、發展方式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教育工作者需時刻謹記肩上的責任和義務。通常研究風景園林教育的是相關的在校教師,或是一些資深的教授,難免會缺少其他更平常的視角,如畢業之初的工作者,而往往這些人員是從事風景園林行業的一大部分成員,這些人更能反映出當下風景園林教育與社會碰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真正的現狀。采用質性分析方法,有利于更全面、直觀的尋找到教育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分析深入研究打下切實有效的基礎和素材。相信在所有風景園林學科教育工作者和相關學者的共同努力下,該學科會逐步完善,與其他學科共同推動社會發展。
[1]徐文輝.校地合作型園林人才培養探討[J].中國園林,2011(sup):124-126.
[2]李 雄.中國風景園林發展進入新時期[J].中國園林,2011(6):22.
[3]教職成[2011]12號.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Z].
[4]于 桉.高職園林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課程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12):130-131.
[5]李俊英,周永斌,劉 迪,等.園林專業實施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