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博
(山西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理總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道路·鐵路·
抗滑樁對填挖結合路基滑坡體治理施工技術
崔 博
(山西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理總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依據高平—沁水高速公路K64+400~K64+800段填方路基的滑坡情況,提出了抗滑樁、填土反壓和擋土墻的滑坡處理方案,并對具體的施工工藝流程及措施進行了論述,通過分析滑坡處理效果,得出了該方案具有實用性強、費用少等特點。
抗滑樁,路基,滑坡,方案
高平—沁水高速公路K64+400~K64+800段位于山西省沁水縣龍崗鎮里必村西南側約1.0 km處,該段路基設計工程類型為半挖半高填方路基,路堤設計6級邊坡,設計填方總量為53.048萬m3。該填方路基現階段已完成填方約50萬m3,2013年8月,由于連續強降雨,施工過程中填方體產生較大的變形破壞,填方路基和坡體表面張性裂縫十分發育,處于不穩定狀態。
1.1 應急處理措施
1)結合滑坡段地質特點,劃定警戒區,在滑坡體現場段落設警戒線及標志,并向當地政府、村委會進行危險告知,防止地方百姓無關人員接近。2)成立安全滑坡處理組織機構,明確相關人員,責任到人。3)在K64+650,K64+750處埋設沉降監控點,觀測路基沉降變形情況,及時發現情況,向有關部門匯報。4)結合滑坡段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和臨時處理措施。
1.2 滑坡情況
此次滑坡段落較長,K64+400~K64+800段填方由于地質原因加連續降雨,路基產生下滑、開裂,為保證安全,現場進行裂縫觀測、完善標識牌的同時,對裂縫進行了三次回填封堵,第一次、第二次采用灰土填縫,第三次采用編織袋填縫,人工夯實。但由于裂縫發展速度較快,封堵起不到明顯作用,后又設計改為抗滑樁、填土反壓和擋土墻。
1.3 滑坡處理方案
根據該段滑坡體相應處置設計方案為抗滑樁、填土反壓和擋土墻,K64+630~K64+684段主線路基右側二級邊坡平臺設計增設了14號~23號共計10根抗滑樁,抗滑樁尺寸為2 m×3 m,樁間距6 m,其中14號~18號樁基長度為30 m,19號~21號樁基長度為20 m,22號、23號樁基長度為15 m。
1.3.1 工藝流程
地表截排水施工→測量放線定樁位→樁井口開挖→鎖口施工→樁身開挖→設置必要的支擋防護→樁中護壁施工→開挖中地下水處理→開挖至設計深度→樁身鋼筋骨架安裝→無損檢測管安裝→分層澆筑混凝土→樁頂空樁回填及樁身露空部分修整。
1.3.2 成孔及驗收
1)抗滑樁施工前應先整平井口,并做好地面排水工作,雨季施工中應在井口處搭設防雨棚,防止雨水進入井中。按照設計要求做好井口平臺,并采用20號水泥混凝土砌筑。孔口護壁應高出地面30 cm以上,防止土、石、雜物滾入孔內傷人,挖出的土方應及時運走,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5 m范圍內,護壁頂不得放置工具和站人;孔口周邊0.6 m范圍內進行環形硬化,以便于渣土清理及后續鋼筋籠、混凝土灌注工作的開展;孔口四周必須搭設雙層鋼管防護圍欄,并懸掛樁基標示牌和安全警示牌。
2)作業人員必須規范佩戴安全防護用品。下井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腳穿長筒套鞋,挖掘堅硬巖石時要戴上耳塞、風鏡,嚴禁在孔內吸煙;配備取用方便的安全軟梯作為下井人員安全上下的措施,同時也供孔內作業人員應急出孔。軟梯應從孔口放至作業面,禁止使用吊桶、人工拉繩或腳踩護壁上下;配備2頂~3頂供氧防毒面具作為下井救助受毒人員之用,并備有有效的吊人安全設施供下孔作業人員使用。
3)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孔底排水時,作業人員應到地面以后再合閘抽水,抽水完畢即關閉電源,嚴禁孔內帶電作業。
4)當孔內遇有孤石、強風化或中風化巖層時,必須選擇合理的爆破類型,編制爆破作業方案,由專業人員進行爆破。其中孤石盡可能人工鑿除。
5)孔底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提高警覺性,隨時注意井內的各種情況及突發意外,如地下水、流沙、流泥、塌方、護壁變形、有害氣體及不明物等,發現問題應及時回到地面,并報告有關人員處理解決。
6)清底驗收。當樁孔挖至設計標高時,則停止掘進,通知建設方(或監理單位)會同設計、勘察、質監等單位共同鑒定,滿足要求后迅速擴大樁頭,清理孔底及時驗收。驗收后用稍高于設計標號的混凝土封底100 mm,防止巖石風化。
成井質量要求標準:1)深度和持力層達到要求;2)垂直度偏差小于0.4%,樁平面偏差小于5 cm;3)井底沉渣厚度為0。
1.3.3 鋼筋籠制作安裝
1)鋼筋籠為預制,其骨架須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以便運送、吊裝和澆筑混凝土時,不致松散、移位和變形。2)為使鋼筋籠放入孔時不靠孔壁而具有足夠的保護層,在鋼筋籠上每隔2 m沿圓周均焊接4根“鋼筋耳環”。3)鋼筋籠一次起吊就位,入孔前注意檢查終孔后有無塌孔,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使鋼筋籠能順利就位。4)吊入鋼筋籠時應對準孔位中心輕放,就位后牢固定位,待混凝土澆筑完畢初凝后,方可解除固定設施。
1.3.4 混凝土灌注
對于地下水豐富的,采用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對于地下水較少的采用串筒灌注混凝土,根據不同地質情況我們采用串筒方法進行混凝土灌注。
1)灌注混凝土之前應先放鋼筋籠,并再次測孔內虛土厚度,超過要求應進行清理。2)混凝土拌合物運至澆筑地點時,應檢查和易性、坍落度等情況,如不符合要求進行二次拌合,直至達到使用要求。3)澆筑首批混凝土時:a.串筒底距灌注混凝土面的高度,一般為1 m~2 m,最大不宜超過3 m,以避免混凝土離析,并注意搗實,保證質量。b.混凝土應連續灌注,每層灌注不得超過1.5 m。c.混凝土應垂直灌入孔內,以避免混凝土斜向沖擊孔壁,造成塌方。4)澆筑開始后應連續有節奏地進行,如必須間斷時,不摻外加劑的混凝土,間歇時間不宜超過2 h;溫度高達30 ℃左右時,應減為1.5 h;溫度低于10 ℃左右時,可延至2.5 h;否則應按施工接縫(中斷)處理。5)為確保樁頂質量,在樁頂設計標高以上預加澆筑0.3 m~0.5 m。6)在灌注混凝土時,每根樁應制作不少于2組(6塊)混凝土試件。每根樁預埋無損檢測管以利檢測,樁位回填前,對全部抗滑樁進行聲測。檢測合格后,進行擋墻施工。
上述滑坡區從2014年4月20日開始處理,截止到2014年6月10日全部結束。現在路基已交驗進行了路面基層施工,截止到2014年9月20日對滑坡體進行的連續觀測,沒有出現滑坡位移,在經幾次的專家論證及現場實測數據的對比中,該段路基不存在滑坡隱患。經過此次滑坡處理所總結的經驗,這種施工工藝適用于半填半挖滑坡路基的治理。經過在高平—沁水高速公路K64+400~K64+800段的實踐中證明,這種處理實用性強,費用少,收到較好的效果。
由于高平—沁水高速公路整體要穿過幾條滑坡帶,其余滑坡路基段落地質情況也比較復雜,都采用了抗滑樁處理加固,按上述施工方法施工治理后,現場未出現任何不良情況,并有效地克制了滑坡體變形失穩,保證了路基安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Onslide-resistantpileconstructiontechniqueastreatmentofslidingslopewithfillingandexcavation
CUIBo
(ShanxiCommunicationsConstructionEngineeringInspectionCorporation,Taiyuan030012,China)
Referring to the slide slope at K64+400~K64+800 fill subgrade along Gaoping-Qinshui Expresswa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lide slope treatment schemes for the slide-resistant pile, filling back pressure and retaining walls, indicates the factual construction craft procedure and measures, and points out the scheme is practical and cost-saving by analysis of the slide slope treatment effect.
slide-resistant pile, subgrade, slide slope, scheme
1009-6825(2014)33-0130-02
2014-09-22
崔 博(1980- ),男,工程師
U213.1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