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裕強
當今武術,可謂百花齊放。各門各派后繼有人且為數眾多,新興拳種也如雨后春筍,再加上國外拳術的引進,世界武術已基本形成各自格局。然而,這次我不是要談論世界武術,而是僅僅想說說我們的中華武術,更確切地說,是中華傳統武術。
為什么武術申奧失敗?我的答案之一就是:中國武術太厲害了,一旦申奧成功,外國人拿不到獎牌。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習武風氣,并且武術高手眾多。楊露禪,一代太極宗師,早年技成,四處尋人較量,無能勝者;霍元甲,力戰俄國大力士,真正展現了中華武術的精髓——以小打大,百里之外令敵人聞風喪膽;杜心武,中華第一保鏢,身形瘦削人稱“俠骨”,卻飛腳打敗相撲。中國有太多的武術高手,更多的說法便是“高手在民間”,當然很多高手的事跡也是確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我們這些后輩無緣一觀前輩們的風采,只能從他們后人身上窺得武術一二。像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題材大多是黃飛鴻系列,而演員不是別人,正是黃飛鴻的徒子徒孫們。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郎八卦棍之類,正是黃飛鴻之絕技,沒有真功夫,誰能教出好徒弟!
李小龍說過,“武術沒有高低之分,但是練武的人卻有高低之別”。練武一要有悟性,二要吃苦,三要堅持,四要真心。原始社會的人類與自然進行搏斗,他們要想盡辦法生存,要運用大腦智慧,由此領悟出能擊退野獸的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后來逐漸演化成武術。所以要想練好武術,你必須熟悉它,認識它,理解它。它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文化,蘊含著中國的儒釋道醫,如果你不了解中國的文化,你就很難領悟到武術真諦,所以說外國人又怎么能輕易理解中華武術呢?傳統武術,其意在于傳承統一的武術。這個“統一”是一種智慧,一種哲學,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精神——吃苦精神。練武路長且艱,沒有近路,沒有投機,只有苦練。每天重復同樣的動作,枯燥而疲累,每當習武者挑戰身體極限時,簡直就是一種折磨,許多習武者都會有多少次想放棄的經歷。他們可以不懼怕身體的痛楚,酷熱、嚴寒,但卻往往難以抵擋信念的動搖,這條路總是很遠且未知,在習武的路上需要扛住許多有聲的無聲的反對,這種精神上的艱苦才最難熬。練武就像吃苦果,一點一點吃,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為人上人。做事要堅持,練武尤甚。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誰能堅持下來,誰就能練成。當你一天一天反復練習的時候,你會自然地發現:你吃的這些苦已經轉化成了一種不可戰勝的信念。
中華武術流傳幾千年,其貴在于傳承,更貴乎于有一批愿意傳承武術的人。為什么中國有那么多的武術高手?是因為他們注定要為武術獻身,注定要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因為他們有著一顆奉獻且堅毅的心。好不容易練成了武術,繼承了幾位名師的衣缽,如若不能傳承下去,果真是大罪人。這些武術家以傳承為己任,不圖名利,即使生活困難也不放棄,這樣的人武德非常高尚,值得尊敬。中國的武術精神之一就是“習武先習德”,一個人沒有德行,武功再高也沒有意義。練武要用心,練武要真心,中國有這樣的練武人,外國人想在武術方面占到便宜,實在沒有那么容易。
為什么武術申奧失敗?我的答案之一就是:中國人正在武術路上走下坡路。武術在民國時又稱國術,當時社會混亂,習武之人眾多,也涌現出大批高手。后來因為很多老師教學時“留一手”以及各方面原因,武術逐漸走向蕭條。至今,除了從幾位已故的老人那里聽說的厲害人物外,我只能看到李小龍的影子了。大家今天看見了熒屏上的李小龍,感嘆厲害,殊不知過去有多少李小龍這樣的厲害人物。什么“鐵橋三”、“無影腳”、“龍爪手”之類,我就不多舉了,像他們這樣的高手通過努力已經練成了絕技,怎能不厲害,江湖上給出的名號就像是李小龍的“李三腳”、“勾漏手”一樣不會是毫無根據的。但是現在的國人還那么拼命練武嗎?武術界目前來講的確是百花齊放,看上去很繁榮,但是過去那種百家爭鳴的感覺我至今未曾找到。花開有最香,鳥鳴有最響,連攀比技藝的心都沒有了,怎樣出高手?沒有攀比,怎來較量?沒有較量,怎知我深淺?不知我淺,怎能苦練?不經苦練,怎能提高?倘若李小龍在世,武術很可能就會有一個質的變化,則申奧不難。
現在生活好了,又有幾人愿意吃苦練武術?即使愿意練,真正的武術又去哪里找呢?現在的習武人面臨以下四點尷尬:一是失傳甚多,二是學藝無門,三是多方反對,四是沒有資費。這四方面如果都不成問題,那便是驗證了“窮文富武”之說。但是即便有這樣的條件又有幾人愿意吃苦練武?經常聽人說:“現在和平年代,練武健健身可以,別無他用了。”殊不知,這正是對這個延續千年的文化的否定,可見武術文化正在漸漸流失。我見過也喜好武術之人,但是未有誰能堅持。吃不了這個苦,進不了這檻門。練武只有付出了,才會真正領悟到。如自己都不愿意苦練,怎么讓他人信服?
目前傳統武術正遭受現代拳術的沖擊。大的武術沒有門派之分,也無強弱之別,一招一式都是通過先人的智慧領悟總結出來的。但是,練傳統太苦,大家都不愿練,這樣就導致了一些武術教育家轉移側重點,冷落了傳統武術。鄰居早年練武多年,已有小成。我經常向他求教,但是終未有果。鄰居學了很多東西卻不傳,又多年不練,已可見武術流失之狀嚴重。早就聽說我們村父輩有很多習武之人,也拜訪過幾位老師,果真練的都是好東西,但是都說遺忘了太多。現在的一些老師,或教學時不盡心,或沒有真材實料。這樣教出的徒弟最多就是耍耍花槍罷了,只是面子工程。外國人學不到奇妙的武術,申奧當然難以成功了。
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傳統武術的發展,但是國家推廣武術更多的卻是為了鼓勵全民健身。我個人認為:武術的神秘性就在于它的本質——搏殺。武術的產生就是出自防御侵略的目的,自古以來戰亂不斷,戰亂中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武術如果失去搏殺性,就失去了本義。當然這種搏殺不是莽夫之舉,而是充分運用技巧和智慧,充分發揮身體潛能與協調的藝術行為。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高手過招,詮釋的滿是藝術。現在很多武者看不見這點,只知道說“練武的目的就是強身健體”,可見其并不了解真正的武文化。我們迫切需要一場真正的武術界的實戰比賽,沒有虛假,沒有花腔,搭手就見真功夫,我相信一定會很精彩。如果我們自己國家都不舉辦實戰競技型傳統武術比賽,只是些套路表演,傳統武術又怎能登上世界舞臺呢?
所謂:“良玉固美須雕琢,刻中求劍忍百折。踢打摔砸出輪廓,勾描點定塑規格。手眼身法練中求,銅橋鐵馬架中活。日夜拳腳不間斷,青春本應多磨煉。去疵拋光秀玉出,除弊養神絕技成。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