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威爾金森電梯有限公司 (永康 321300) 潘 欣
江西省新余市長林集團長林機器公司 (338029) 鐘翔山
上板沖壓工藝及模具改進設計
浙江威爾金森電梯有限公司 (永康 321300) 潘 欣
江西省新余市長林集團長林機器公司 (338029) 鐘翔山
圖1所示上板是某批量生產的軍用裝甲車輛上的零件,采用2 mm厚的616裝甲鋼制成,由于結構及功能上的需要,其板面需拉延出兩個階梯淺筒,同時在筒底要成形出多處加強筋,成形后的底面要求保證平面度為0.5 mm,以便與相應結構的下板組合后,能在其結合面間添加適當的復合材料,通過特殊處理后,達到既有抵抗槍彈沖擊能力,同時又具有“三防”的功能。

圖1 上板結構簡圖
該零件外形尺寸較大,二處拉延階梯筒體直徑分別為1100 mm及600 mm,拉延高度均僅為4 mm,屬于淺拉延。
根據工件高度h與最小直徑d之比h/d及材料的相對厚度 (t/D)×100、凸緣相對直徑等參數,依照階梯形件拉延次數的判斷條件可知:該件可以一次拉延成功。
考慮到零件外形尺寸較大,各筒體拉延高度僅為4 mm,約等于 (1.5~2)t=3~4 mm,基本上屬于局部成形,零件的成形難度不大,因此,模具設計成上下模結構,通過直接壓制而獲得形狀,由于模具結構較為簡單,此處不再詳述。
模具設計、制造后,加工出的零件出現較大翹曲,導致平面度嚴重超差,為保證產品要求,需手工校正保證,由于所用616裝甲鋼既有良好的韌性又有較高的強度,加之料較薄,彈性大,使手工校正困難,而對零件中心孔φ350 mm的加工,由于整個零件外形尺寸及加工孔的直徑較大,使鉆床難以裝夾、無法加工,必須在大型立式車床或鏜床上才能完成,這種機械加工方式不但造成了裝夾的困難,而且生產效率也十分低下,費工費時,不利于批量生產及企業效益的提高。
針對零件平面度超差,結合零件結構分析后認為:幾處拉延部位距外形邊緣直邊距離及板料中心孔的距離均不大,拉延時易引起邊緣材料的部分轉移,也易造成外形收縮的畸形,而多處不對稱布置的各種成形筋的存在,一方面加重了板料各處受拉部位中的不均勻性,使整個板料所受拉應力不平衡,另一方面,又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拉延過程中,材料流通的不暢趨勢,而在模具結構設計中,為降低模具成本,又沒有采用壓邊及校正措施,從而未從模具結構上對板料的平整性進行控制,這一切最終導致了零件過大的不平整。
為滿足零件平面度要求,增加材料拉延時的流動性能顯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經過在坯料中部率先加工出φ200 mm的預制孔,然后再成形出各階梯筒及成形筋的試驗表明:該工藝措施有助于零件平面度的較大改善,由于零件中心部位的筒底材料向筒壁發生了流動,使預制孔出現了嚴重變形。
由此可見,采用在坯料中部先加工出φ200 mm的預制孔后,再進行成形的工藝方案是可行的,對提高零件平面度是有效的,但板料中部的φ350 mm孔仍需要成形后加工。
考慮到該零件不便于機械加工,對中部孔宜采用壓力加工,但零件外形大,模具外形也大,必將造成模具費用的增加,經分析零件結構,查閱資料后決定:改進模具結構,使模具在完成拉延及成形后,通過適當的變化,實現零件的中部孔沖切及零件平面的校正,達到一模多用。
(1)改進后的模具結構 針對加工上板出現的工藝難點,通過在拉延上模1中部加裝預沖孔凸凹模3,在拉延下模2中部適當位置加裝與預沖孔凸凹模3相配的預沖孔凸模4后,原模具結構便被改進設計成上板拉延及沖中心孔兩用模,圖2為上板預沖孔及拉延狀態結構簡圖。

圖2 上板拉延模結構圖
(2)預沖孔及拉延工作原理 改進后的模具仍置于Y28—450液壓機上加工,工作過程分零件成形及卸料二階段。
首先,坯料置于拉延下模2上平面的適當位置,壓力機下移,預沖孔凸凹模3內形與拉延下模2上與之相配合的預沖孔凸模4刃口接觸,首先將坯料的預沖孔沖切出來,隨著壓力機的緩緩下移,拉延上模1與拉延下模2共同作用,將預沖孔后的坯料拉延并成形出來,由于拉延與成形過程中,材料能從坯料的外緣及內孔較自由地流動,因而,零件的平整性得到了較好的保證。
隨著壓力機滑塊的上行,聚氨酯塊5發生彈性回復,將成形好的坯料部分翹起,整個零件通過手工卸下。至此,整個卸料完成,壓力機轉入下一個工作循環。
(3)沖中心孔工作原理 當該批零件全部成形后,半成品轉入沖中心孔工序,圖3所示為上板中心孔沖切及零件平面校正結構圖。

圖3 上板中心孔沖切及平面校正結構圖
模具工作時,首先在預沖孔凸凹模3及上模板之間開設的缺口處安放墊塊6,同時用固定螺釘5與上模板聯接好,隨后將成形好的半成品置于模具拉延下模2型腔中,隨著壓力機滑塊的下行,預沖孔凸凹模3外形與拉延下模2中與之相配合的拉延下模2中的刃口接觸,將坯料中心孔沖切出來,隨著壓力機的再次緩緩下移,拉延上模1與拉延下模2共同作用,對已拉延及成形后的零件進行校正,進一步控制并保證零件大平面的平面度要求。
隨著壓力機滑塊的上行,聚氨酯塊7發生彈性回復,將沖切中心孔的廢料推離型腔,整個零件卸料通過手工進行。至此,完成整個零件的加工。
(4)設計要點 該套模具,既能完成坯料的拉延和成形,又可實現零件中心孔的加工和整個成形零件校正,其中預沖孔凸凹模3內孔是成形預沖孔的凹模,外形為沖切中部中心孔的凸模,它與拉延下模相應部位配合完成預沖孔及中部孔的沖切,保證單面間隙為0.11~0.15 mm。
該套模具在進行零件中心孔加工時,必須先在預沖孔凸凹模3及上模板之間開設的缺口處安放墊塊6,同時用螺釘5與上模板固定聯接好,以防止墊塊6在工作中移動。
考慮到模具外形大,拉延上模1、拉延下模2均采用分塊結構,直接固定在相應的固定板上 (結構簡圖中未表示),以節省材料費用。
上述工藝方案及模具改進完成后,零件一次試沖合格,生產的零件經檢驗,完全達到圖樣要求。由于實現了一模兩用,從而使一套模具能完成拉延及成形、沖孔兩套模具的工作任務,既減少了模具數量,生產效率又得到了提高,操作人員工作條件得到改善。目前,模具工作正常,產品質量穩定。
201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