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廣東省河源市政協了解到,河源市政協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在履職中體現實力、在創新中展現活力、在聯誼中彰顯魅力,為打造“廣東綠谷”、建設幸福河源作出了貢獻。
建言獻策促崛起
河源市政協圍繞推進河源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廣泛開展協商議政,基本形成政協全會全面協商、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專題協商、專門委員會與部門對口協商的格局。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政治協商規程》,高度重視就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與政協委員進行協商。市委書記何忠友、市長彭建文多次參加市政協專題協商會,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建議。一年來,市政協各類協商議政活動共提出了較集中的意見建議200多條,對推進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和河源科學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近年來,河源市提出創建“廣東省林業生態市”的目標后,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以此為抓手,掀起了林業生態建設高潮。
去年5月至6月,市政協以常委會的名義,組織市政協常委、委員開展了關于林業生態建設情況的專題調研。市政協此次調研形成了《夯實打造“廣東綠谷”生態基礎——關于我市林業生態建設的調研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后,得到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市委六屆46次常委會議專題聽取并研究討論了調研報告。調研報告中關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制定林業生態建設總體規劃、繼續實施封山育林、加強速生桉種植砍伐管理等建議被吸納到市委六屆四次全會的報告和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決定的實施意見中。根據調研建議,市政府就打擊涉林違法犯罪、高速公路沿線“治綠治采”、加強木材經營加工管理、加強殯葬管理等方面修訂和制定了專項規定。
如今,駕車行走在粵贛高速公路,可以看到公路兩旁多了許多花草樹木,或樹木成林、郁郁蔥蔥,或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給人以無限遐想。這就是河源市對境內高速公路沿線生態修復和采礦整治工作,帶來的變化。而河源市出臺《高速公路沿線“治綠治采”工作方案》,則是市政協圍繞林業生態建設參政議政結出的豐碩果實。
同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發揮界別優勢,分別組織委員對河源市社會組織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水源林保護、城市公交基礎設施建設、衛生信息化建設、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6篇專題調研報告呈送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促進了相關工作。
體察民情促和諧
見到河源市源城區東埔街道辦事處的高蓮小學校長王偉強時,他一臉的喜氣,因為他任職的高蓮小學新規劃已經基本確定。而在此前,面對校園面積狹小、生源大量流失等情況,王校長曾一籌莫展。一切的改變源于市政協編發的一期《社情民意》。
去年以來,市政協發揮《社情民意》“下情上達”的“直通車”作用,全年編發《社情民意》26期,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高度重視《社情民意》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及時批示和督促有關部門落實解決。
協商議政提案多
“加大社會組織培育資金扶持力度”、” 加強我市水資源環境保護”、” 加快我市城市公交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這些都是政協河源市六屆二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提交的提案。
市政協委員孫宇紅、張志勇、劉東斌在去年年初提交的《關于加大社會組織培育資金扶持力度的建議》中寫道:”我市社會組織發展相對較慢,數量較少,2012年全市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809個,其中市直314個,相比珠三角地區,如深圳5094個、中山1571個、惠州1466個等,差距較大。按照省要求,到2015年要實現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5個以上的要求,我市社會組織總量需達約1900個,年均增長需達35%。因此,建議加大對社會組織的資金扶持力度,鼓勵其參與社會管理……”
這份提案在辦理過程中,獲得民政局、財政局、社工委等市直部門的重視。有關部門對這一提案辦理提出以下四點意見。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二是將社會組織扶持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三是建立社會組織扶持資金競爭分配制度;四是爭取設立社會工作人才培育專項資金。
翻開政協河源市六屆二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們提交的233件提案,政協委員們關注河源建設的情懷躍然紙上。一份份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提案、建議,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見,化作了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具體行動,推動發展中的河源穩步前行。
捐資助學為公益
2013年12月14日,市政協在河源中學舉行“希望班”助學金發放儀式,向受資助的50名河源中學的貧困高中生每人發放2000元助學金?!昂釉粗袑W希望班”是市政協委員“捐資助學、奉獻愛心”活動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市政協及廣大政協委員還積極參與河源扶貧濟困等公益活動。當年“8·16”洪災發生后,市政協及政協委員迅速行動,慷慨解囊,捐資賑災,捐款累計超過400萬元。同時,市政協開展“陽光助學活動”,給予60名單親特困家庭子女學費資助。市政協繼續聯系香港“摘星計劃”在河源資助16名貧困大學生。
據統計,過去一年來,市政協委員共捐助公益事業資金5761萬元。政協委員中涌現出一大批扶貧濟困好人好事,如朱日楊委員獲得“中國好人”、“廣東好人”榮譽稱號。王光生委員、朱日楊委員、鄺照光委員的企業被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銅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