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問今年“兩會”期間最受關注的話題是什么?財稅改革是當之無愧的熱點。今年我國的稅制改革將在五個稅種上實現突破,而營改增則是今年稅制改革的主要任務。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
高層對于營改增推進的決心,改革的推進速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作為中國稅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啟動兩年間,企業減稅效果明顯,亦增強了稅改的信心。
小微減稅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營改增的目的,就是要從制度上解決重復征稅問題,創造更加公平的稅制環境。營改增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雙擴圍、雙受益、雙減負”。
“雙擴圍”。一是區域擴圍:營改增試點區域由2012年1月1日上海一地開始,到9月1日以后逐步擴展為9省市的多地,再到2013年8月1日全國推開;二是行業擴圍:從最初的“1+6”個行業,到去年8月1日將廣播影視業納入試點,再到今年新增鐵路運輸和郵政業,改革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雙受益”。指的是不僅試點企業受益,而且非試點企業也受益。數據顯示,2012年,上海、北京等12個省市營改增試點全年減稅426.3億元。2013年,營改增共為企業減輕稅負超過1400億元。兩年超過1800億元的減稅規模,凸顯了改革紅利。
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說:“2012年當年,公司上繳稅收13.53億元。營改增后的2013年,我們企業稅負為12.93億元,減少了6000萬元。 ”
“雙減負”。一方面由于營改增的推進,企業稅負減少了。全國平均下來,營改增使95%的企業不同程度地減輕了稅負;另一方面由于加大了網上申報、電子納稅服務方面的推進力度,納稅人辦稅事宜上也減少了負擔。
王軍還透露,稅務總局正在會同財政部研究推進生活服務類企業的營改增方案,“這類企業有幾百萬戶,其中更多是小微企業,實施后也會得到支持發展的稅收優惠。”
今年稅改工作首先是適時適當研究提高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減半征收的上限,可以讓更多企業享受優惠;其次是擴大營改增范圍。
據王軍介紹,直接享受稅收優惠的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小微企業當年營業額不超過六萬元的,實行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已經有120多萬戶小微企業在享受這一政策;第二,2013年8月1日,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免征稅,有600多萬戶受益;第三,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營改增,截至1月31日,有282萬戶企業參加改革,其中的82%,即230多萬戶小微企業,納稅額減少約40%。
中期大考
營改增已在“2+7”個行業推行,下一步將要推進到電信業。目前,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正在抓緊完善電信業營改增試點方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電信業列入今年營改增的改革任務中,而同日提交會議審議的預算草案報告,則進一步提出將抓緊研究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范圍的政策,力爭今年4月1日實施。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營改增將迎來一個更艱難的行業即電信業改革,被稱為營改增的 “中期大考”。此前市場上關于電信業改革的傳聞此起彼伏。“終于得到了通信業營改增4月1日將啟動的消息,下一步期盼具體改革政策盡早出臺,讓企業有充足的時間為改革做好準備。”騰訊公司財經部門高級稅務經理孫涌濤說。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總經理廖仁斌說,電信業務板塊稅負變化關鍵看通信業增值稅的稅率設計。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營改增后,稅率則有可能被調整至11%。《華爾街日報》引述Bernstein分析師稱,征收增值稅后,假如11%的增值稅替換3%的營業稅。中國移動未來一年凈利潤最高或下降7%,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凈利潤或最高下降25%。
而如果電信業按照基礎電信服務和增值電信服務分類,分別適用11%和6%的稅率,將降低運營商利潤大幅下滑的風險。
他表示,電信行業改革難,難在行業的特殊性:用戶、消費者眾多,改革影響面特別大;如果設置差異稅率,業務拆分會有很多挑戰;此外電信企業對系統改造和業務轉型要求高,也會加大改革的難度。
業內人士表示,運營商需應勢而變,主動擁抱變化,加快轉型步伐。短期看,電信業營改增勢必拉低三大運營商的利潤。加之2014年隨著4G全面展開,業界競爭加劇,資費下降通道再次打開,多重因素交織對運營商的市場、業務和營收造成多重沖擊。但長期來看,隨著行業日趨市場化,信息通信行業的交融勢必不斷拓展信息消費的內涵和外延,推動運營商在轉型流量經營中迎來新一輪增長。
稅改下一站
如果說電信業改革是營改增的一次“中期大考”,隨后將至的建筑、金融等行業改革,面臨著稅基界定難、征管困難等阻礙;從體制上說,營業稅即將消失,勢必倒逼財政體制改革提速。
在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看來,對金融行業征收增值稅,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有些國家采取對金融行業免稅,有些采用簡易征稅,有些還采用定額征稅。
“如銀行存貸款業務,增加值利差確認比較困難,同時面對存款人和貸款人兩個服務對象,開增值稅發票也很困難。”劉尚希說。
對于體量龐大的建筑安裝業來說,推進營改增難度更大。建筑企業的上游原料如沙石、水泥等,很多是從個體經營戶或小規模納稅人手中取得的,難以取得進項發票,抵扣難以實現,如果最終稅率設定較高,可能會引起企業稅負大幅提高。
“營改增推進沒有明顯阻力,但仍有細節需要打磨。”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而地方政府最大的憂慮,則在于營業稅、增值稅并軌后地方稅收的大幅減少。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表示,營改增在山東試點效果很好,97%的企業實現了減負,對服務業的拉動作用也非常明顯。但營業稅占了山東地方稅收的三成,隨著改革進入后半程,地方最擔心合并后地方收入銳減的問題。“需要中央統籌考慮,避免讓地方利益受損。”
本刊綜合報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