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良HAN Yu-liang
(中鐵建工集團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North Engineering Co.,Ltd.,Tianjin 300450,China)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很多高層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發展。在使用功能和要求方面,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之間存在差異,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框支剪力墻結構在高層建筑中得到廣泛的采用,對于不同的建筑來說,通過使用轉換層可以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對于框支剪力墻結構來說,其特點是:在轉換層中,梁截面尺寸、結構施工荷載等都比較大。在梁式轉換層中,通常情況下,由于框支柱和梁的含鋼量比較高,并且主筋長度長、梁柱節點區鋼筋密集等,因此,在梁式轉換層鋼筋工程施工中,正確的翻樣和下料,對鋼筋的就位次序進行合理安排是關鍵。
1.1 構件截面尺寸大,主筋及箍筋種類多、直徑大 通常情況下,轉換層的層高通常為5.53m,框支柱截面為1200×1200、1200×1800;框支梁截面分別為1200×2000、800×1800。框支柱主筋直徑為36mm、32mm、28mm,框支梁的主筋直徑為32mm、25mm,并且都是三級鋼筋。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大直徑鋼筋的重量比較倒運不容易,所以要合理安排人力、設備等,在一定程度上確保鋼筋下料的及時性。
1.2 直螺紋連接技術要求高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鋼筋直徑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重,所以在連接鋼筋的過程中,不易采用對焊或電弧焊進行連接,并且操作比較復雜,同時難以保證質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采用剝肋滾壓直螺紋連接技術。通過采用i 級接頭對框支柱及梁直螺紋接頭進行相應的處理。由于滾壓直螺紋鋼筋連接屬于“現場預制、現場連接”,因此要求擺放設備的位置要固定,并且在安放位置的周圍預留一定的空間。
1.3 鋼筋自重大 以框支梁為例,進行分析,鋼筋自重通常為9.44 噸,借助塔吊,按照逐一吊裝的方式對框支梁上部縱筋進行安裝。如果按照常規支撐體系設置梁下支撐,如此大的荷載通過三層梁板來承載,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梁板結構造成破壞,而且因模板支撐體系變形疊加,還會使樓板產生開裂等質量問題。
1.4 結構受力復雜 在截面寬度方面,由于轉換層中框支柱與框支梁相同,加之梁、柱自身的鋼筋數量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鋼筋的排列密度。柱頂梁柱錨固筋與板筋、梁端根部鋼筋應該穿插搭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梁柱節點施工難度。在梁柱節點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工序進行合理安排是保證施工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
1.5 縱向鋼筋彎折要求高 對于縱向鋼筋彎折的要求,根據03g101—1 中的相關規定:d≥25 時,r=6d。依此進行計算,對于直徑為36 的鋼筋,通常情況下其彎折半徑為216mm。僅憑現場的鋼筋彎曲設備難以滿足這項要求。為了確保鋼筋的彎折質量,通常情況下,需要通過自制的專項彎曲配套設備對鋼筋進行彎折處理。
2.1 框支柱箍筋綁扎 通常情況下,對于框支柱主筋來說,大部分需要彎錨入相應的框支梁或樓層板內,按照“能通則通”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延伸到上層剪力墻樓板頂的縱筋只有一小部分。對于彎錨長度來說通常從框支柱邊緣開始算起,柱箍筋需要提前進行全部戴齊后再連接主筋,連接完柱主筋后,將箍筋逐個分開,按照規定的間距對鋼筋進行綁扎,同時注意綁扎要到位。
2.2 框支柱縱筋的綁扎 由于主筋數量較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錨入梁內或板內不同的位置,所以使得框支柱的縱筋平直段在一定程度上出現高低不平。在施工過程中,為了便于管理,對每根框支柱的每根縱筋進行編號,同時每根柱附一張鋼筋詳圖。
2.3 框支柱澆筑孔的留置 在施工過程中,需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為了便于后期澆筑混凝土,需要預留框支柱混凝土澆筑孔,同時保證澆注孔位置的準確性。對留置方法,通常情況下:在距離澆筑混凝土面150mm 的位置上提柱箍筋,同時將上下箍筋的間距控制在500mm,中間通過架管配合木方的方式對上部箍筋進行相應的支撐。框支柱縱筋間距由于比較小,對于暫時不需安裝接頭的部位,一般高于待澆混凝土面的縱筋,澆筑完混凝土后再進行相應的連接。
3.1 節點處理 由于框支梁鋼筋在施工過程中數量比較多,并且截面寬度相同,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在同一豎向平面處彎錨框支梁縱筋的難度。將框支梁的上部縱筋在柱內不同位置向下彎錨,鋼筋的水平錨固長度水平段在一定程度上大于0.4le。在梁上層、底層、端部其彎頭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多排,所以對鋼筋進行綁扎時,并且梁上部縱筋每排間距確保不少于1.5d 且大于30mm(d 為受力鋼筋直徑)。
3.2 鋼筋的吊裝 通常情況下,框支梁上部縱筋垂直錨固長度一般為3.2m,鋼筋長度較長并且過于沉重,在一定程度上難以通過常規的方法進行相應的安裝,所以,使用現場通常采用塔吊逐根對縱筋進行相應的吊裝。由于縱筋長度較長,在吊裝縱筋的過程中,為了防止發生變形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難以保證梁的截面尺寸,所以,需要根據縱筋的實際長度,進行吊裝前在其中部輔以相應長度的架管,對縱筋進行強度補強。
3.3 鋼筋安裝 為了便于施工,在事先架設好的梁底模板的兩側,搭設用于施工的架子,與梁縱筋設計標高相比,通常情況下,架子高度要大于相應的設計標高。對于梁上部縱筋的重量,通常情況下通過架子來支撐。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抬高縱筋的高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套箍筋、穿底部縱筋等。
3.4 鋼筋安裝的質量控制 當多層鋼筋在梁內同一位置出現時,為了確保受力鋼筋的位置具有相應的準確性,以及將鋼筋擺放平直,通常情況下,通過在兩層鋼筋之間橫向放置直徑25mm 的短節鋼筋,沿梁長度方向短節鋼筋間距控制在1 米,在豎向每層受力鋼筋之間通過采用鋼筋頭進行隔開。梁底部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通常情況下為35mm,對于高度超過1800 的框架梁,由于鋼筋直徑超過25mm,r 根數比較多,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鋼筋自重較大,其荷載通過大理石墊塊難以承受。通常情況下借助直徑36mm、長度1.4 倍梁截面寬度的短節鋼筋充當墊塊,在梁底模板與底層箍筋之間,將此短鋼筋與底層縱向受力鋼筋約呈45 度夾角進行放置。
通過上述分析,高層建筑結構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轉換層形式呈現多樣性,根據需要對轉換層事先制定施工方案,對施工活動進行精心組織,積極創造有利的施工條件,以降低施工難度,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質量。
[1]李中宇,賀濤.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上下層間側移角比取值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半月),2008(01).
[2]方菁.淺談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的監理控制——以現代國度綜合樓工程為例[J].價值工程,2010(36).
[3]夏中表,金時州.對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施工技術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