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雷YANG Hong-lei
(山東高速石化有限公司,濟南 250100)
(Shandong Expressway Petrochemical Co.,Ltd.,Ji'nan 250100,China)
所謂會計信息即能夠真實對會計主體經濟活動和結果進行反映的信息。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不能夠對經濟活動進行如實反映,如數據不實以及編造假證、假賬和假表等。
1.1 憑證作假 會計憑證做假在所有虛假會計信息中處于源頭地位,處理賬務程序的基礎就是填制和審核憑證。會計主體外部信息使用者只有通過一定的手續和批準才能看到會計憑證,但是很少使用者對其會進行審查,從而為造假者留下可乘之機。
1.2 賬簿作假 在記賬、算賬以及轉賬和結賬的過程中由于涂改賬目、作假賬、掛賬以及提前結賬等即為賬薄做假,這些都會造成賬證不符、賬賬不符以及賬表不符或抽換帳頁、損毀賬薄或賬外設賬等掩蓋事實真相。
1.3 報表作假 利用編制報表技巧和會計制度缺陷對外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的行為即報表作假(報表粉飾)。由于其做假方式十分泛濫,從而危害性很大。
1.4 審計報告作假 在財務報表中,上市公司和中介結構的作假成為市場的重大隱患。股東一般通過注冊會計師對公司進行審計后判斷企業報表的真假。對于所審計的對象,雖然注冊會計師受到審計能力、條件、技術等方面的影響,不可能發現所有問題,但是從很多問題可看出一些注冊會計師成為公司欺騙投資者的幫兇。
2.1 編造動機 多數虛假信息編造者的基本動機就是謀取個人或小團體的私利以及獲得投資人投資。通常是企業生產經營項目不錯但是由于資金緊張而爭取發行股票、獲得銀行貸款、逃稅避稅等。
2.2 產生原因
2.2.1 客觀原因 在經濟生活中會計自身的因素,如會計假設、選擇會計方法以及會計信息隨機不確定性等因素即客觀因素,由于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會計基礎薄弱以及會計監督機制不健全等,這類因素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盡管我國在建設會計法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舊存在執法力度不夠和違法機會成本較小的問題。
2.2.2 主觀原因 ①企業負責人法制觀念淡薄。有些企業負責人為了追求個人和企業的不正當利益從而指使并縱容會計人員弄虛作假,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②利益驅動。雖然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實行了多種經營方式,但其基本思路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的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單位業績與生產經營個人的收入掛鉤。由于經濟效益都是通過數據表現的,如果會計數據越好表明經營者業績和收入約好,從而出現不真實的會計數據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③法制建設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雖然根據《會計法》頒布了一些了法規制度,初步克服了無法可依的情況,但是由于還沒有建立造假犯法的法制環境以及較輕的處罰力度,從而使得效果并不明顯。
3.1 從國家的角度分析 會計信息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失真就會扭曲相關的核算資料,從而損害國家利益并對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嚴重的影響。
3.2 從企業的角度分析 企業信息失真不僅造成企業決策失誤,還會給投資者和債權人造成損失,使得他們不信任企業拒絕再次合作而損害企業的近期和長遠利益。
3.3 從會計行業及社會大環境的角度分析 由于會計信息失真會削弱會計基礎工作,不僅對會計工作秩序和會計職能造成影響,還會對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
4.1 奠定和改進會計職業道德的自律機制加強會計信息失真的事前遏制
4.1.1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自律與自律機制 執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是由于在這種機制下,會計信息真實性不受制于外力,而是通過會計人員自身的調節、約束來體現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和制度安排。
4.1.2 提高單位領導人的會計法規意識 提高領導人會計法規意識,組織其學習會計法規。此外,領導人應端正思想以明確在會計工作中自己的責任。
4.1.3 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建立一套統一的具有剛性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以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進行約束和管制;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度;完善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制度。
4.2 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會計信息失真的事中牽制
4.2.1 進一步完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 建立健全與會計信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進行治理,從而促進會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了不斷提高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應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修改各項法律法規。
4.2.2 加強企業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 由于內部審計工作的人事管理和經濟利益受制于企業,從而無法保證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相比之下,外部監督卻具有鮮明的獨立性。我們應當在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的同時加強對會計信息采集、歸類以及記錄過程和相關環節的監督力度,以便及時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中的問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同時更好的反映整個經濟管理活動。
4.3 改進和完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加強會計信息失真的事后監督
4.3.1 進一步完善檢查工作制度 做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基礎就是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為了促進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向規范化發展,各單位應當在建設此制度上下大力氣,同時根據財政部對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安排。
4.3.2 加強會計執法檢查,加大處罰力度 由于沒有很好的落實監察和制裁措施會導致違法違紀事件屢查屢犯,因此,財政部門必須嚴格執法并強化監督。在處罰做假單位的同時也要對企業法人代表和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直至吊銷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證書,對嚴重做假的可移送公安機關以追究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①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治理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產權制度、公司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過程。②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治理,不能單純的以會計治會計。③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治理作為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夠一蹴而就。
[1]陳敏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J].蘭州:蘭州商學院學報,2003.
[2]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Z].1999,10,31.
[3]財政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Z].1996,6,17.
[4]王俊峰.會計信息失真的探討及防范,2002.
[5]李強.會計信息失真不容忽視,2004.
[6]財政部.改進和完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指導意見[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