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梅SUN Xiao-mei;孫博SUN Bo
(①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銅陵 244000;②阜南柳溝鎮中心小學,阜南 236314)
(①Anhui Industry Polytechnic,Tongling 244000,China;②Funan Liugou Town Center Primary School,Funan 236314,China)
科技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增長,生活的加速度,使借助移動設備的學習越來越受到歡迎。智能手機因可以隨意安裝開放式操作系統使其功能相當強大,且智能手機的持有率也在逐年攀升,盡管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智能手機的尺寸過小,且缺少交互,為進行移動學習帶來了不便,而利用微投技術,可以把學習內容投射到一個較大面積的物體上,方便移動學習者進行移動學習,實現微投技術與移動學習的完美結合。
1.1 智能手機定義 智能手機是相對傳統手機而言的,盡管現在智能手機都具有強大的功能,但是智能手機不代表其有多智能。它只是在傳統的手機中安裝開放式操作系統,實現軟件的自行安裝、卸載。智能手機定義很多,常用的定義為:智能手機是一種在手機內安裝了相應開放式操作系統的手機。目前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主要有四個:Window CE (Smart Phone)、Symbian (ERICSSON、Nokia、Motorola、SIEMENS、Samsung 等手機陣營廠商的標準)、Palm OS、Linux(Motorola)。
1.2 智能手機功能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手機操作系統的安裝,Java 等軟件的應用,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了?,F主要介紹常用于移動學習的手機功能。
1.2.1 短信彩信接發功能 短信彩信接發功能是手機的基本功能,因具有廉價、及時等優勢,使它成為移動學習信息傳播常選用的方式??梢岳枚绦挪市沤影l功能,發送學習請求,獲得移動學習資源。在進行基于課程的移動學習時,可以利用此功能獲得相關課程內容及測試并可以收到及時的反饋。
1.2.2 音視頻播放功能 現在的學習資源不再像傳統的學習資源那樣以文本為主,音視頻學習資源為傳統的學習資源做了有益補充,使得學習資源圖、文、聲音、動畫并茂。音視頻學習資源的使用就需要應用手機的音視頻播放功能。
1.2.3 掌上書院功能 掌上書院是一款功能強大的電子書閱讀工具,它由電子書閱讀軟件、網上書庫、掌上書院電子書制作轉換工具。掌上書院集文字、圖像、音樂、動漫于一體,還可以對閱讀方式、背景顏色、字體、音量進行個性化選擇。促進了基于專題的移動學習資源的傳播。
1.2.4 電子郵件接發功能 電子郵件雖然不具有及時性,但是它可以發送文本、圖像、超大附件、音樂等,而且電子郵件使用簡易、投遞迅速、收費低廉,易于保存、全球暢通無阻及可以進行一對多的郵件傳遞等,這些都使它成為傳遞信息的一種常用方式。
1.2.5 瀏覽網頁功能 智能手機都具有上網功能,盡管手機的網速及屏寬受到限制使它不如在電腦上瀏覽網頁快捷。但是它的隨時隨地性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在移動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1 移動學習的含義 目前對移動學習的定義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說法?,F介紹常用的幾種移動學習定義:
2.1.1 Clark Quinn 從技術的角度對移動學習的定義:移動學習(m-Learning)是通過IA 設備實現的數字化學習,這些IA 設備包括Palms、Windows CE 設備和數字蜂窩電話等。
2.1.2 Chabra 和Figueiredo 結合了遠程教育的思想,對移動學習作了一個較寬泛的定義:移動學習 (m-Learning)就是能夠使用任何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受學習。
2.1.3 Paul Harris 給出的定義是:移動學習(m-Learning)是移動計算技術和e-Learning 的交點,它能夠為學習者帶來一種隨時隨地學習的體驗。
2.1.4 Alexzander Dye 等人在以上學者的基礎上對m-Learning 作了一個較具體的定義:m-Learning 是一種在移動計算設備幫助下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
筆者認為移動學習即學習者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獲得學習的一種非正式學習方式。
2.2 移動學習的特點
2.2.1 學習形式的移動性 移動學習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移動性,也正是由于其移動性,才使得移動學習有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移動學習設備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這使得移動學習群體無論在什么時間、處于何地都可以通過移動學習設備進行學習,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2.2.2 學習時間的片段性 移動學習群體一般是在旅途、候車等一小段時間選擇進行移動學習,而且由于學習者的學習環境處于“移動”狀態,不可能在一段很長的時間連續學習,這就決定了移動學習時間的片段性。
2.2.3 學習體驗的自主性 移動學習群體進行移動學習,多是出自自己的興趣、需要等,是一個自主的學習體驗。另外移動學習中的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等,學習者可以靈活的支配自己的學習。
3.1 微投技術定義 微投技術是微型激光投影技術的簡稱,是投影技術的延伸發展,微投技術以微機電技術和激光作為其核心技術,可以使投影機體積大大縮小,并且同時提高投影質量。相比一般的投影機成像技術,微投技術能夠使畫面可達足夠遠而且不需要對焦;微投技術采用創新的雙環大角度掃描鏡結構設,預期可使投影畫面尺寸較一般單環結構掃描鏡增加30%以上,并能夠保障畫面清晰度與色彩亮度,達到VGA 等級的畫質,而且光損失少、體積小、耗電低。
3.2 微投技術特點 微型投影技術繼承了傳統投影技術的一切功能,能夠將文字視頻等信息資源在固定地點投影到指定物體上,實現廣播式的傳播。另外微投技術還具有獨特的特點,主要特點如下。
3.2.1 體積小 作為一個單獨的投影設備微投技術其體積和重量比傳統投影設備輕巧得多,極易攜帶,打破多年來投影技術的場所限制,使我們隨時隨地投影,變人找投影為投影隨人。
3.2.2 易整合 隨著信息技術,尤其是整合技術和微型化技術的發展,投影設備不再單單和計算機能夠進行整合,可以與諸如手機等的移動設備進行整合,改變投影的單一投放功能,讓微投技術與生活、學習更加緊密結合,進一步推進了微投技術的應用。
3.2.3 高質量 眾所周知傳統的投影技術對環境要求較高,尤其是對光線有極高的要求,如果光線不滿足條件極易反光,而微投技術的DLP、LCoS、激光三種技術一改傳統投影技術的這一缺陷,對環境及投影對象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普通環境下的白紙、地面、墻壁、人手、人的衣服等都可以清晰的呈現投射內容,加上散熱等輔助性能的提高,微型投影能夠保持投射效果的連續性。再有微投技術與其他移動設備的功能相互支撐和互補,比如播放功能等,能夠讓文字、音樂、視頻等信息內容隨時隨地的大范圍共享式呈現,實現立體投射。
微投技術由于其高質量在教育、商業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然它可以完全代替傳統投影技術,占領整個教室、會議,但是在此我們主要探討它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它主要解決移動學習中的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手機尺寸過小的限制;二是缺少交互的缺陷,因此可以來到微投技術應用的兩大優勢。
4.1 加強學習內容的關聯 學習不是孤立存在的行為,學習內容也不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盡管移動學習內容一般具有弱關聯性,但是作為每一獨立的學習內容,它們必然存在著很強的關聯性,需要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前后的知識模塊,以便于整合知識內容。然而目前的智能手機屏幕一般都不是很大,這為移動學習者進行移動學習帶來眾多不變,但是受限于便于攜帶、便于掌握等各種因素,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不可能太大,只能在幾種主流的屏幕物理尺寸之間進行取舍選擇。目前智能手機屏幕的物理尺寸主要包括:2.4 吋系列、2.8 吋系列、3.0 系列、3.2 吋系列、3.5 吋系列、4 吋和5 吋系列,與電腦的尺寸相比,相差好大。這使得移動學習內容展示的字體過小,而且需要經常按滑動條,容易使學習內容感覺不完整,并且容易分散學習者的注意力;另外展示空間過小,會使學習者學習后面相關內容的時候忘記前面的知識,缺乏意義的關聯。
微投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它可以實現移動學習內容較遠距離、較大范圍的投像,這就相當于擴大了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這一范圍完全可以滿足移動學習內容的完全展示,不僅使移動學習者不至于時刻移動滑動條,保持注意力的持續性,有利于學習內容的整合,還更加容易滿足人們的視覺需要。另外微投技術保障投像的高質量,對環境、投像位置要求較低,這也促使它能夠和移動學習進行整合。
4.2 完善移動學習的交互 移動學習是為了方便學習者在旅途、戶外等隨時進入學習的學習方式,它多是學習者自主獨立的學習,交互形式一般是人機交互,人人之間的交互不足,尤其是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更少。另外這種交互不具有及時性,不能實現對學習者的及時反饋,不利于移動學習者的學習。我們知道面對面的交流討論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移動學習中,面對面的交互是幾乎不存在的,這并不是受限中沒有同伴的原因,而是由于受智能手機空間的限制。
我們已經知道微投技術可以實現相關內容的遠距離、大范圍投放,利用這一優勢,即使是移動學習,依然可以把學習內容投放在足夠進行交流的空間,實現移動學習者的面對面交互。例如,在為八年級移動學習者設計“全等三角形”這一學習案例時,在介紹全等三角形定義時,一般不會直接給出其定義,而是采取誘導的方式,使學習者自己總結定義。但是,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反應,一般會做出“大小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形狀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這三種定義,如果沒有通過交互,僅僅依靠學習者自己的了解,很容易得到錯誤的定義,而如果有兩三個學習者共同學習,通過交互、討論,他們一定能夠形成正確的觀點,而且能夠更深刻的理解這一內容。
微投技術解決了基于手機移動學習的瓶頸問題,盡管微投技術與移動學習的整合還沒有具體的實施,但是由于其顯著的優勢,微投技術與移動學習的整合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更大程度的促進移動學習,為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服務。
[1]黃懷榮,Jyri Salomaa.移動學習——理論·現狀·趨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謝佳宇.微型投影機革命[J].IT 經理世界,2009(15):48-49.
[3]朱世美,鄒霞.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8,18(10):69-72.
[4]詹青龍,元梅竹.移動學習資源建設的質量屋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09(273):51-56.
[5]吳明超,李子運.微投技術支持的微型學習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2):112-115.
[6]葉成林,徐福蔭,許駿.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2-13.
[7]李玉斌,劉家勛.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1):31-32.
[8]Hannum,W.H.Hansen,C.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 in large organizations [M].Englewood Cliffs,CO:Librarie Unlimited,1989.
[9]Abel,M.,Moulin,C.etal.Learning organizational memory and micro-learning[DB/OL].http://www.microlearning.org.
[10]Herzog,M.,Trier,M.etal.Production engineering for video based e-and m-learning content[DB/OL].http://www.moccaonlin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