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錯了話的“校花”
寧潔是上海某中學的學生,長相甜美的她人緣很好,在學校被封為“校花”。寧潔很享受自己的好人緣,也常常與自己的好朋友周玉分享收到情書之類的小秘密。周玉起初挺感興趣,可是后來慢慢反感了,她覺得寧潔在向自己顯擺。有一次,周玉酸溜溜地對寧潔說:“你的男生緣真不錯啊!”此時深深自我陶醉的寧潔說:“我的男朋友太多了,你要是喜歡,可以考慮讓給你一個。”這句話刺傷了周玉的自尊心。回家后,周玉越想越覺得寧潔侮辱了她,她想報仇,于是她約了四個女生來到自己家中,然后假裝邀請寧潔來自己家里玩。不明真相的寧潔來到周玉家里之后,被周玉和其他四個女生一起用圍巾勒住了脖子……勒死寧潔之后,幾個女生驚慌失措,為了毀尸滅跡,她們又將寧潔的尸體扔到了野外。
在傳統的印象中,女生總是與暴力絕緣的,可是在這個事件中,五名行兇者竟然都是花季女生。有人說,少女之間的友誼很脆弱,因為處在青春期的她們非常敏感,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有可能斷送友誼,甚至埋下仇恨的種子。這個問題背后折射出來的是如今青春期少女太過敏感、自我,內心藏的陰郁太多。
如今的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女孩們都被父母當作家里的公主,因此,她們的內心很脆弱,再加上中學階段的女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情緒波動較大的年齡段,一旦受了刺激,便很難釋懷;另外,有些父母生怕自己的心肝寶貝在外面“吃虧”,于是灌輸給孩子不能在外面吃虧的觀念,如此教育子女,雖說能培養孩子爭強好勝的性格,但也有可能把孩子培養成打手甚至殺手。博士認為,矛盾在所難免,如果有人無意傷害了你,一定不要讓這份傷害在內心發芽。我們應該學著讓內心強大起來,做一個快樂且寬容的人。
想當“女王”,沒那么容易
袁雪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女生,她是老師眼里的優等生,是同學們眼中的“官二代”。家庭條件和成績都好的她非常自信,因為年齡比其他同學稍大一點,袁雪在同學中間表現得像個“大姐”似的。好姐妹們說她就像《小時代》里的顧里,超有“女王”范兒。
后來,“女王”袁雪認識了比她高一級的校籃球隊隊長,兩個人常常一起上學放學,成了校園里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袁雪漸漸成了不少女生討厭的對象,有人說她太自戀,有人說她太張狂,還有些女生討厭她和籃球隊長“走得那么近”。一時間,大家都討厭起了袁雪,當然這種討厭里更多的是嫉妒。有一天放學,袁雪一個人回家,幾個女生擋住了袁雪的去路,說要“教訓”袁雪一頓。一時不知該怎么辦的袁雪只好打電話求助爸爸,誰知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幾個女生,因為她們一直都討厭袁雪借著家境優越而“囂張”,于是幾人一起沖上去打了袁雪,怒不可遏的幾個女生扒光了袁雪的衣服,還用手機拍了照。四十分鐘之后,一群女生揚長而去,其中一人還把袁雪被扒光衣服的照片傳上了微博。
嫉妒心成為罪行推手
同為花季少女,竟能對同學做出如此殘忍的迫害行為,不得不令人深思。其實這個事件只是其中一個案例,總結了多個類似案例之后我們發現,大部分女生之間的沖突都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被害人總是受到同性的嫉妒。
首先,袁雪的家境和成績都優越,這已經夠引人注意的了,而袁雪與籃球隊長的親密關系更進一步刺激了女孩們的嫉妒心。
其次,如今的女性社會角色也在發生著變化,女孩們變得崇尚強勢、暴力。不少中學生沉溺于網絡暴力游戲,回到現實中時“狠勁”往往還沒過去;另外,網上相關暴力、色情視頻很多,不少人也有樣學樣,模仿人家拍視頻,傳到網上炫耀。
兩起由女生之間的矛盾引起的暴力事件,最終釀成了多個悲劇,除了被害人以及她們的家屬要承受很大的悲痛,參與事件的女生也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校花”事件中的周玉等人犯故意殺人罪
周玉等五人用圍巾勒死同學并將其拋尸,犯故意殺人罪。事件中的周玉等人均為15歲,我國刑法規定,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另外還要附帶民事賠償。
扒光衣服拍照犯侮辱婦女罪
我國相關法律條文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聚眾”一般是指聚集三人以上。在第二個事件中,所有人都動手參與打人、脫衣等,并無人制止,屬于共同犯罪,參與的人理應都按主犯來論處。
拍照上傳犯傳播淫穢物品罪
打人者將打人脫衣的照片傳上網,被打女孩在照片中全裸出現,因此她們的行為已構成了傳播淫穢物品罪。
受害者的肖像權和隱私權同時受到侵犯。袁雪被打時的裸體照片被傳上網絡,這也構成了對其肖像權和隱私權的侵犯,袁雪可以就此提起民事訴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