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萍 靈素
小資CHIC!:唱歌會像講故事嗎?
魏晨:每一首歌背后都會有故事,唱歌的人就是把這個故事詮釋給大家, 就像什么人喜歡什么歌,你就能了解他大致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比如有男生喜歡我上張專輯的《只愛到一半》,我就知道他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那首歌是不完美的愛情,留有遺憾。
小資CHIC!:作為音樂人你是感性的嗎?
魏晨:我在生活中挺理性的,在生活中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挺清楚的,也是慢慢鍛煉出來的。從小在廠礦學校,要非常嚴格要求自己,自己的老師可能在菜市場就碰到你的爸爸媽媽,不能做壞事,否則爸媽直接就知道了,回來要打屁股;要能自我管理,即使上了大學沒有人管了,我還是能夠保持慣性。做了藝人之后,很多年輕人把你視為偶像,身上的責任感就更重,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自我控制約束。
小資CHIC!:你小時候叛逆嗎?
魏晨:其實我挺叛逆的,很多80后都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長大的,一面要很聽話,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控制著你,但自己又有青春期的叛逆,想要和高年級的大哥哥一樣,很帥氣,去打電子游戲,但有一點小火苗就被家長老師撲滅了,還挺糾結的,越撲滅就越叛逆,包括自己考音樂學院也是這樣。
小資CHIC!:父母那時候不同意你學音樂嗎?
魏晨:那時候我和爸媽其實都很喜歡音樂,但父母認為音樂當愛好就好,不應該成為男孩子養家糊口的工具,我媽就說,這一行有這么多人,憑什么你能走出來。那個時候我自己也覺得希望渺茫,但我自己也會有理性的規劃,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二十二歲,我對自己說,給我五年的時間去做各種嘗試:去參加各種比賽、去酒吧唱歌、去找一些唱片公司溝通,看有沒有機會成為正式的歌手,如果五年之內都不成功的話,就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當老師或去爸媽工作的廠礦找一個職位。這是和爸媽的約定,他們知道我有規劃,也不會擔心我了。
小資CHIC!:這樣的情況下比較能爆發小宇宙,因為你會擔心時間不夠。
魏晨:對,在我剛剛入校的時候,我的系主任也是我的專業老師,對我媽說,這小孩只要聽我的話,放心吧,三年之內絕對能出來。結果就被老師言中了,大三的時候,其實那一年參加了很多比賽,亞洲音樂節、中央臺的青年歌手大獎賽,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因為快樂男聲讓更多的朋友認識了我。
小資CHIC!:這幾年是不是想要摘掉選秀歌手這個帽子?
魏晨:對我來說其實還好,就像偶像和實力這件事。像以前我會開玩笑說我是有實力的,但現在明白,其實不需要刻意強調,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無論你談不談選秀,大家都不會忘記你是怎么出道的,所以不用太刻意。
小資CHIC!:你覺得娛樂圈和你當初想象的是一樣的嗎?
魏晨:大體上是一致的,但那些新鮮感會慢慢的沒有了。雖然家庭條件還行,但也不算富裕,上大學之前都沒怎么坐過飛機,但現在是空中飛人了,每兩三天就要飛去不同的城市,可以看到很多,有自己的舞臺可以唱歌。后來才意識到,做藝人和做學生一樣,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這樣才能讓大家對你有更多的期待,完成自己要的東西,如果你只是安于現狀的話,會讓自己不及格。去到韓國做培訓,我覺得很有幫助,是之前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放空自己的契機,就像一個學生跟著公司的安排,每天去上課。現在回想起這些都非常有感觸,所以后來才寫了那本書,去哪里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有那個放松充電的狀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