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趙軍
現代農業離不開電子商務,近兩年農產品電子商務火爆,順豐優選、沱沱工社、京東生鮮、淘寶生態農業等各種農產品電商平臺風起云涌,阿里巴巴數據顯示,2013年生鮮農產品網購電子商務成交額增長195%。據專家預計,2014年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將超去年,成交額不止翻兩番,未來會呈現井噴式增長,但物流和信息的短板也已顯露。
市場所向
北京農信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農信通公司)是一家專注信息化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公司,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在2014年1月注冊成立了河南省新農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農幫),致力打造優質的農業電子商務和農業信息平臺。
坐擁河南這個大市場,加上農村信息科技的日臻完善,農信通公司也為其全資子公司新農幫積淀了眾多合作伙伴。目前,已與大用、永達、大北農、中鶴以及鶴壁市32家龍頭企業達成聯合建設意向,這些企業預計2014年可實現在線交易100億元,可帶動交易300億元。
有關資料顯示,河南省農業、畜牧業、林業、水產等生產資料每年消費使用量在1500億元,全國農牧業生產資料市場潛力達3萬億元,生豬、活雞等農產品全國交易額在5萬億元。新農幫正是看到這一點,將目前上線內容細分為神州農寶農產品電子商務板塊、神州牧易畜牧生產資料、活體豬禽電子商務板塊、神州農易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板塊,上線產品包括農資、農產品、活豬畜禽、生鮮,可同時滿足城市和農村兩個消費群體。
獨特模式
目前,即使農產品和農資電商平臺做得如何好,線下物流供應鏈跟不上,現實中電子商務還是沒有發展的空間。農信通公司副總經理陶利慧就認為:農業生產分散而小,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稱,易造成農產品銷售積壓,農村電子商務想要真正起步,必須解決物流到達不了村級和成本過高的問題。
憑借多年發展農業信息化的經驗,新農幫設計和執行了獨特的營銷模式——益農社,六大服務內容全方位解決物流和信息難題。一是“買”。益農社可以經營農業生產資料及生活用品,從事代購網上商品等電子商務業務,為顧客代購農業生產資料產品及生活用品。二是“賣”。代替農村用戶在益農服務平臺及第三方農業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當地農產品、手工藝品、加工農產品,出售休閑農業旅游預訂服務,發布各類供應信息等。三是“推”。向農村推廣各類信息服務,包括農技推廣培訓服務、信息咨詢服務、公共服務、文化娛樂服務等。四是“繳”。電信話費、電費、電視費、水費收繳和客戶發展等有償服務,使農民不出村即可辦理相關業務事項。五是“代”。代理各類產品銷售、商業服務及金融服務,如代辦農業保險、社會保險、商業保險,代理金融機構從事小額取款、小額貸款服務,代理各類商品,如品牌生活用品、日用品、食品、服裝等,還代理婚慶、租車等服務;六是“取”。益農社作為村級物流配送集散站,與各類物流運營商如快遞、貨運公司合作,為農村顧客特別是農村電子商務用戶代收包裹、信件,甚至替物流運營商派送至農戶,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百米”問題。
為有效解決物流問題,新農幫擬在河南省建立1000個縣鄉級物流服務點和10個區域物流服務中心,把這些點串聯起來,真正為農村物流發揮作用。
在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上,新農幫推出二維碼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在新農幫電商平臺上所銷售的農產品,下方都會有一個二維碼,輕輕點擊,這一農產品的各類信息就會全部展現在你眼前,一目了然。
困境猶在
“在神州農易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板塊,很多農資企業都愿意與我們合作,這樣就省略了經銷商環節,降低了成本,對于農民朋友來說也是好事,直接通過益農社就可購買到農資產品。新農幫是一個可追溯的電商平臺,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很高,但是在農資產品入駐時,其產品質量單靠我們自己無法全面檢測,也沒法保證。所以,必須依靠政府這一堅強后盾,啟動河南省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監管服務及追溯系統。”陶利慧分析說道。
同時,陶利慧也提及到了農產品電商面臨的幾大困境。
城市消費者可以通過支付寶、財付通、網上銀行等進行網絡交易,而在農村,支付方式就沒有那么方便了。青壯年大多外出務農,剩余勞動力對這些手段不會運用,他們甚至很少有人會使用網上銀行。需要購買農資和生活用品,可以通過益農社代買代購,農資有專門的農資補貼專用卡,但對于那些沒有支付寶也沒有網上銀行的想在家通過電腦和手機購買的,還是缺乏一個農業專用的支付方式。
建立益農社,企業和消費者雙方都有好處,但是受傳統的農資經銷模式影響,在推廣過程中就受到農資經銷商的排擠,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推動村級農資經銷站與益農社的合作,將其功能轉變成為農民朋友提供技術指導。
農產品電商的核心其實就是物流。益農社的建立彌補了農村物流的缺失,但在農村還是缺乏相配套的大型專業物流企業,管理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