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冷戰初期美國對伊朗的心理戰研究

2014-04-11 04:33:54

(長安大學 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064)

心理戰是冷戰初期美國用來遏制所謂蘇聯共產主義擴張和滲透、實現美國對外政策目標的一種戰略,是杜魯門政府制定的遏制大戰略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子戰略,它為美國贏得冷戰最后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冷戰當事國政府檔案文件的不斷解密,國內外學術界對國際冷戰史的研究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擴展,冷戰初期美國對外心理戰略問題的研究逐漸成為國內學術界的一個研究熱點,并取得了一系列學術成果。綜觀國內學術界對冷戰初期美國對外心理戰研究取得的成果,不難發現這些學術成果主要集中在對冷戰期間美國對“蘇東國家”的宣傳戰和隱蔽行動的研究,而對于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對地處中東心臟地帶、石油資源十分豐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伊朗進行的心理戰尚缺乏專題研究。本文擬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借助美國政府最新解密的檔案文件,探究冷戰初期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心理戰略、實施策略及成敗得失,以推動冷戰國際史的研究。

一 冷戰初期美國對伊朗的政策

伊朗(Iran)位于中東的西部,北鄰蘇聯的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土庫曼斯坦等三個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后這三個加盟共和國先后獨立,成為了三個獨立的國家),南瀕波斯灣、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東連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接伊拉克,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伊朗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伊朗一直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產油國。由于伊朗及其周邊地區石油資源豐富,產量逐年增加,更彰顯了伊朗在國際社會中的戰略地位。因此,在西方國家進入工業化時代時,列強們就開始覬覦伊朗豐富的石油資源,英國、俄國等帝國主義國家虎視眈眈,伺機瓜分伊朗豐富的石油資源。

美國與伊朗正式外交關系的發展較晚,直到19世紀50年代,美伊雙方才有了初次的正式官方接觸,隨后在1856年簽定了《友好與商業條約》(TreatyofFriendshipandCommerce),美國因此獲得了與歐洲列強同樣的在伊朗的治外法權和自由貿易權等優惠條件[1]2-5。但是,由于美國在19世紀主要忙于美洲和遠東地區的擴張,無暇顧及其他地區的事務,美國與伊朗的關系發展緩慢,雙方就美國在德黑蘭設立大使館之事爭論不休,直到1883年6月美國政府才任命本杰明(S.D.W.Benjamin)為美國駐德黑蘭大使,而伊朗任命駐華盛頓外交使節的時間則一直拖到1888年10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伊朗立即對外宣布保持中立,表示要與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保持友好關系。不過,那時伊朗的中立卻有一定的傾向性,統治伊朗的禮薩王傾向于和德國交好。為了防止德國法西斯軍隊占領伊朗這一戰略要地,確保盟軍運送援助物資的安全,1942年1月29日,在美國的支持下,伊、英、蘇三國簽署了三國同盟條約[2]344-347。按照該條約中的有關條款,蘇、英、美三國軍隊先后進入伊朗駐防,駐扎伊朗的美軍最多時曾達到3萬余人,美國對伊朗的影響隨之開始增強。1943年初期,蘇聯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這場勝利不僅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而且也是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從此盟軍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不斷勝利,盟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彰顯,對于戰爭結束后的勢力范圍的劃分成為了主要盟國關注的問題,這一問題在伊朗表現得尤為突出。1943年1月,剛到近東事務處工作不久的約翰·杰尼根(John Jernegan),草擬了一份題為《美國對伊朗的政策》文件。杰尼根在這份文件中不僅分析了當時伊朗的國內形勢,更重要的是他試圖把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從戰時轉到戰后和平時期;在杰尼根看來,英蘇競爭是伊朗戰后保持獨立穩定的最大障礙,而且戰后兩國勢必為各自的利益在伊朗展開爭奪,不僅蘇聯一直覬覦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省,是該省長期不穩定的主要原因,而且英國與蘇聯由于社會制度的差異和意識形態的對立而逐漸對對方產生懷疑,并都會從各自的利益出發尋求長期占領伊朗的理由,長期與英國、蘇聯打交道的伊朗政府在情況緊迫時肯定會向美國尋求援助;基于以上考慮,杰尼根建議美國政府加強與伊朗的聯系,向伊朗提供物資和技術援助,提升伊朗的國力,使伊朗強大到既不需要英國也不需要蘇聯的援助就可以維持國內的穩定[3]330-336。杰尼根在文件中提出的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建議得到了美國政府相關部門的廣泛認同,羅斯??偨y指示國務院參照這份備忘錄來制訂美國對伊朗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對伊朗的政策也面臨調整。就伊朗而言,美國在這里不僅擁有商業、航空運輸利益,而且更有石油利益。但是,伊朗持續不斷的動蕩以及英、蘇的反對都會影響到美國在伊朗獲取更大的利益,許多美國石油公司因擔心風險太大而不愿到伊朗投資。在這種情況下,亨德森極力主張盟國(主要是英國和蘇聯)停止對伊朗的干涉,按照1943年英、美、蘇三國首腦召開的德黑蘭會議精神,在1946年3月2日前撤出在伊朗的盟國軍隊。亨德森的主張得到了美國和英國政府的積極響應,美、英兩國軍隊按時撤出了各自在伊朗的軍隊;蘇聯則以撤軍將對蘇聯的安全造成威脅為由,拒絕撤出在伊朗的蘇聯軍隊,并阻止伊朗軍隊鎮壓在蘇軍占領區成立的“阿塞拜疆民族政府”。對于蘇聯政府的違反協定,美國聯合英國,支持伊朗政府在聯合國控告蘇聯,并直接給蘇聯政府施加壓力,多次照會蘇聯政府,強烈要求其履行在德黑蘭會議上的承諾,立即從伊朗撤出全部軍隊。在美英聯合行動和國際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蘇聯政府只好遵照德黑蘭會議的承諾,于1946年5月將其駐扎在伊朗北部的軍隊全部撤出,伊朗危機得以和平解決。

1948年初,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出臺了一系列對意大利的政策文件,即NSC1號系列文件。在這一系列文件中,美國政府決策者們開始將伊朗與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并列為對中東和東地中海地區安全至關重要的幾個國家。1949年7月2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出臺了第一份專門針對伊朗的政策文件《美國對伊朗的立場》,編號NSC54。這份文件指出:“由于伊朗的石油資源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國力薄弱無法抵抗外來的軍事進攻和政治顛覆活動,因此地處蘇聯南翼的伊朗勢必會被蘇聯選擇為向南擴張的第一個目標。如果蘇聯控制了伊朗,那么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的安全都將受到嚴重的威脅。東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安全對于美國的安全至關重要。如果蘇聯最終控制了伊朗,整個東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安全勢必受到影響?!备鶕@種局勢,美國有義務幫助伊朗政府維護其主權和政治獨立,同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來實現這一政策目標”;這份文件還指出,美國對伊朗政策的首要目標是防止伊朗被蘇聯控制,同時確保其親西方的傾向,次要目標是鼓勵伊朗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以使其在聯合國獲得更多國家的支持,確保伊朗國內政局的穩定,尊重伊朗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防止蘇聯尋找各種借口直接或間接干涉伊朗的事務,鼓勵伊朗發展國民經濟以緩解國內出現的各種矛盾和沖突,增強伊朗民眾對伊朗政府的支持和擁護,支持并引導伊朗進行民主制度改革,不斷提升西方世界在伊朗民眾心目中的形象,消除伊朗民眾對美國介入伊朗事務的疑慮,不斷引導伊朗民眾認同并支持美國在伊朗、中東和聯合國的利益,使伊朗最終成為美國在中東的親密伙伴[4]545-546。綜觀這份文件不難發現,NSC54號文件是當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出臺的針對中東一個具體國家的最詳盡的文件,它不僅表明了伊朗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而且提出了美國對伊朗政策的總體方針,同時明確指出了美國對伊朗政策的首要目標和次要目標以及實現這些政策目標需運用的各種手段,確定了美國將運用政治、經濟、軍事、心理等手段來干涉伊朗內政以防止其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原則。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杜魯門政府除了調整美軍在全球的部署外,還對美國對外政策作了調整,將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維護美國的全球利益、防止蘇聯共產主義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冒險作為其政策的主要目標,中東地區頭號產油大國伊朗則成為了美國的主要保護對象之一。1951年3月2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通過了題為《美國對伊朗的立場》的文件,編號NSC107;6月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又提出題為《美國對伊朗立場》的NSC107/1號文件,并于6月27日通過了這份文件,且以NSC107/2號文件下發執行;10月18日,通過了題為《美國-伊朗問題》的文件,編號NSC117;1952年11月,先后出臺了題為《美國對伊朗目前形勢的政策》的NSC136和NSC136/1號文件。這些政策文件根據國際和伊朗局勢的變化、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舉措,但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NSC54號文件中確立的對伊朗的總體政策目標沒有大的改變。這些政策文件成為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處理伊朗問題的指導性文件。

1953年1月20日,共和黨人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宣誓就任美國新一屆總統。針對蘇聯通過倡導“和平共處”原則而發動的“和平攻勢”,艾森豪威爾政府提出了“新面貌”戰略來加以對抗,即以“大平衡”戰略思想為基礎的“以較小的代價得到較大的安全”[5]357-359戰略。“新面貌”戰略在全面分析蘇聯的戰略目標及其在政治和心理方面發起的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核威脅、同盟關系、心理戰、隱蔽行動、談判等手段來反擊蘇聯的和平攻勢,同時通過各種手段把美國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推向更加廣闊的地區,心理戰被確定為實現這些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

艾森豪威爾上臺之時,正值英伊石油爭端激烈之時。艾森豪威爾強調:“就領土的絕對價值來說,沒有什么地區比中東在戰略上撒謊能夠更重要的了?!盵6]51美國安全委員會認為,如果沒有一個建設性的政策,中東就會倒向中立主義,甚至倒向共產主義,成為蘇聯擴張的工具[7]81。20世紀50年代初期,影響阿拉伯世界政治趨勢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阿拉伯民族主義;二是英國在中東的角色;三是以色列問題。為了平抑阿拉伯民族主義、逐步取代英國成為中東的主宰以及平衡阿以之間的關系,艾森豪威爾簽署了其上任以來第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NSC155/1號文件[8]245。這份文件確定了美國在中東的基本目標和方針,即促進地區穩定、阻止蘇聯的滲透、保證石油能夠正常輸往歐洲,以確?!榜R歇爾計劃”的順利實施,與杜魯門政府的中東政策是基本一致的。與此同時,艾森豪威爾指示美國駐伊朗大使羅伊·亨德森與伊朗首相穆罕默德·摩薩臺(Mohannad Mosadegh)商討和平解決英伊石油危機的方法。由于曾經擔任過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熟知心理戰在打敗德國法西斯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美國大使與摩薩臺商討如何解決英伊石油危機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已經開始考慮通過軍事、經濟和心理的手段推翻摩薩臺政府的問題[9]168。

二 美國對伊朗心理戰略及實施策略

(一)美國對伊朗的心理戰略

“伊朗危機”以來,美國加強了對中東地區局勢的掌控,除了進一步鞏固原有的軍事同盟、增建軍事基地外,杜魯門政府還針對中東局勢拋出了“第四點計劃”來援助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的一些重要國家。對于經濟援助中東國家的目的,杜魯門公開宣稱,是由于中東地區的持續動蕩壯大了不負責任的極端民族主義組織的力量,并為蘇聯共產主義在這一地區的擴張和滲透提供了機會[10]112。杜魯門的這一觀點,為美國制定中東心理戰略定下了基調。在冷戰大背景下,蘇聯在中東地區的任何舉動都被無限夸大,而中東地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被貼上蘇聯共產主義擴張和滲透的標簽。在美國冷戰決策者看來,中東地區爆發的反西方群眾運動,似乎并不是由于英美的殖民主義政策和大國政治所引起,而是由于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和滲透的結果。在這一指導思想下,美國將其政策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反擊蘇聯共產主義擴張和滲透以及如何培養中東國家政府和民眾親西方傾向上,而不是放在如何改變自身的霸權主義和解決中東國家面臨的緊迫問題上。從1947年開始,杜魯門政府就確立了國家心理戰略;12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通過的NSC4號文件,首先提出了通過心理戰反擊蘇聯的反美宣傳攻勢。隨著冷戰的深化和擴展,杜魯門政府又先后出臺了NSC10/2、NSC43系列、NSC59/1以及NSC74號等文件,確立了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開展心理戰的目標、任務、策略等。在NSC74號文件中,美國對伊朗的心理戰略是“使伊朗民眾意識到蘇聯共產主義的危險性;改變伊朗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的反對與西方結盟的觀念和態度;逐步培養伊朗民眾的親西方傾向,幫助他們放棄對西方國家的敵對和懷疑情緒;使伊朗民眾逐漸明白,只有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站在一起來共同面對全球性的敵人,伊朗民眾才能獲得民主、自由和幸福”[11]。

艾森豪威爾上臺后,針對冷戰局勢的變化,出臺了NSC5412號系列文件,進一步明確了美國對外心理戰的目標、任務和策略,強調了隱蔽行動(包括隱蔽心理戰)在實現國家政策目標中的重要作用。鑒于蘇聯向中東地區擴張、滲透以及開展的反美宣傳,艾森豪威爾政府在采取政治、經濟措施的同時,強調了通過心理戰來推動美國對伊朗政策目標的實現。這樣,美國對伊朗的心理戰略經過杜魯門、艾森豪威爾兩屆政府最終得以確立。

(二)美國對伊朗心理戰的實施策略

在美國對伊朗心理戰略的指導下,杜魯門政府和艾森豪威爾政府先后對伊朗采取了形式多樣的心理戰行動。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杜魯門政府對伊朗開展的公開心理戰行動,其目標是引導伊朗民眾保持親西方傾向,維護伊朗國內的穩定,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在伊朗的影響和擴張;二是艾森豪威爾政府對伊朗開展的隱蔽心理戰行動,其目標是配合美英推翻摩薩臺政府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行動,以維護西方國家在伊朗的利益,避免伊朗倒向蘇聯。

1.杜魯門政府對伊朗的公開心理戰行動

杜魯門政府對伊朗開展的心理戰主要是以“白色”宣傳為特色的公開心理戰,廣播、宣傳資料、電影成為了開展心理戰的主要手段。

美國對中東地區的廣播宣傳始于1950年1月,最早的廣播是針對阿拉伯國家的阿拉伯語“美國之音”(VOA)?!懊绹簟敝饕蛞晾始捌渌麌倚麄髅绹闹袞|政策、社會制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引導伊朗民眾對美國中東政策的理解以及對美國社會制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認識和接受,逐步培養伊朗民眾對美國的向心力;美國駐伊朗的大使館和新聞處(USIS)與伊朗政府合作,通過“德黑蘭電臺”向伊朗民眾展示美國維護伊朗獨立和自由的形象,同時向伊朗民眾宣傳蘇聯共產主義的欺騙性和危險性[12]。

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畫片、張貼畫以及圖書、報紙、傳單等宣傳資料,是美國向伊朗民眾傳播反蘇反共信息的一條重要途徑,其目的是更加形象地宣揚美國社會制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損毀共產主義和蘇聯在伊朗民眾心目中的形象。為了更好地做好這一工作,1950年7月6日,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向美國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心理宣傳計劃,同時要求國務院增加對伊朗心理宣傳活動的撥款,以便能夠實現這一計劃提出的各項心理宣傳活動[13]。從解密的相關文件中不難發現,美國在伊朗的心理宣傳范圍不斷擴大、投入不斷增多、形式不斷翻新,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美國為了控制伊朗來為其冷戰服務不惜花費巨額資金的歷史事實。

美國對伊朗開展的心理戰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將電影視為開展心理戰的一種有效工具。美國對伊朗開展公開心理戰行動,是在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的領導下進行的,具體由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的公共事務官員愛德華·韋爾斯(Edward Wells)具體負責,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為試驗階段,第二階段為全面展開的階段。在第一階段中,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資助放映的電影主要是對伊朗民眾進行反共產主義宣傳。這些反共產主義宣傳的電影全部使用英語配音,使普遍說波斯語的伊朗觀眾難以理解,而且電影放映的場次和范圍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取得的心理戰效果微不足道。1950年1月18日,愛德華·韋爾斯通過秘密電報向美國國務院匯報了美國反共產主義影片在伊朗巡回放映的問題,希望美國在生產影片時應至少配上波斯語,同時建議美國國務院生產形式多樣的影片,努力將美國文化和電影技術體現在影片中,這樣就會吸引更多的伊朗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去觀看這些影片[14]。4月5日,愛德華·韋爾斯在向美國國務院提交的一份詳細的電影宣傳情況匯報中指出,美國在伊朗的電影宣傳雖然得到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美國國內一些基金會和私人團體的支持,但是其放映的規模和范圍距離預期的目標尚有較大的差距[15]。從1950年初期到1951年初期的近一年時間里,美國對伊朗的以電影宣傳為主要手段的公開心理戰行動處于實驗和試探性階段,其放映的影片質量、配音文字、放映范圍和場次均因經驗不足和資金匱乏而受到很大的限制,所取得的心理宣傳效果也大打折扣。在第二階段中,即從1951年初開始,杜魯門政府加強了對伊朗的電影宣傳力度,擴大了電影放映的范圍和場次,改進了電影生產的技術,將諸如迪斯尼的風格、技術和米老鼠、唐老鴨、大笨狗等美國文化因素注入電影之中,使美國電影在伊朗的受歡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為了反擊蘇聯共產主義在伊朗的滲透,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要求美國國務院加強美國在伊朗的宣傳攻勢,以消除伊朗政府和民眾的親蘇傾向。為此,美國國務院向伊朗提供了大批的波斯語影片、幻燈片、宣傳畫、圖片以及最新的電影和幻燈放映設備,幫助伊朗政府培訓了大批的電影放映專業人員。同時,美國還與伊朗政府達成了以下協議:(1)所有影片和放映設備都是美國政府的財產,伊朗政府可以租借的方式使用,但是美國政府有權抽調使用任何放映設備;(2)在伊朗全境放映的計劃應由伊朗政府和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共同擬訂;(3)在伊朗放映電影等產生的一切費用均由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負責[16]。

為了全面落實美國在伊朗以及其他中東國家的電影宣傳計劃,1951年2月14日至21日,美國國務院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爾秘密召開了“中東計劃負責人會議”。會議專題評估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信息宣傳計劃的實施情況,并特別分析了美國在伊朗電影宣傳難以展開的原因:(1)伊朗民眾的懷疑態度使伊朗政府開展電影宣傳舉步艱難;(2)伊朗北部地區充斥著蘇聯共產主義的影片和宣傳;(3)伊朗交通和供電設備的簡陋和嚴重不足限制了電影的放映工作[17]?!爸袞|計劃負責人會議”后,美國政府增加了對伊朗宣傳經費的撥款,確保了美國在伊朗電影宣傳的順利進行。從1951年初到1953年初的近兩年時間里,美國在伊朗的電影宣傳取得了極大的進展:美國在伊朗全國各地放映的配有英語、波斯語和漢語文字的影片達13部,放映的場次達658次,觀看的人數達2,331,512人[18]。

對于美國在伊朗的電影宣傳,伊朗政府在原則上默許的情況下也提出了一些要求:(1)伊朗政府應直接負責安排和管理在伊朗境內的流動電影放映隊,美國方面只可以做一些協調工作;(2)只允許放映帶有美國政府標記的影片,美國電影放映人員和管理人員應在伊朗政府監督員的指導下開展電影播放工作[19]。

杜魯門政府對伊朗開展的以廣播、宣傳資料和電影為主要手段的公開心理戰,是美國冷戰初期精心策劃的一場心靈和思想的爭奪戰,美國為其投入了大批的資金和設備,但是由于伊朗絕大多數民眾文化素質低且生活貧困,美國的心理宣傳無法解決他們面臨的貧窮和饑餓問題。另外,美國奉行的支持英國和以色列的政策,也是其心理宣傳無法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心理戰略委員會在1953年1月15日舉行的最后一次會議上批準了名為《中東心理戰計劃》(APsychologicalStrategyProgramfortheMiddleEast,簡稱“PSB D-22”)的長期心理戰計劃,決定對伊朗及其他中東國家開展長期的心理戰。該計劃針對伊朗的內容包括:(1)伊朗的戰略地位和石油資源對美國的經濟發展和“馬歇爾計劃”是不可或缺的;(2)美國應積極考慮填補英國力量撤出后在伊朗出現的權力真空;(3)通過公開和隱蔽的手段向伊朗民眾大力宣揚美國的社會制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及共產主義和蘇聯對伊朗可能帶來的危害性[20]。但是,由于距杜魯門總統離任只有幾天時間,PSB D-22心理戰計劃無法得到落實。

2.艾森豪威爾政府對伊朗的隱蔽心理戰行動

艾森豪威爾上臺后,英、伊石油爭端愈演愈烈。為了維護美、英在伊朗的經濟利益,確保伊朗的石油能夠繼續支持“馬歇爾計劃”,避免伊朗落入共產黨人之手,艾森豪威爾指示國務院起草了“英伊石油妥協協議”,要求美國駐伊朗大使羅伊·亨德森和摩薩臺商討解決英、伊石油危機的具體方案。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局長艾倫·杜勒斯(Allen Dulles)的領導下開始考慮發動政變推翻摩薩臺政府事宜。1953年5月初期,摩薩臺中斷了最后一輪石油談判,艾森豪威爾認為摩薩臺政府的這一舉動嚴重影響了美伊關系和美國在伊朗的利益,使伊朗國內局勢更加動蕩,給蘇聯向伊朗滲透提供了可乘之機。根據情報部門的評估,艾森豪威爾決定采取行動推翻摩薩臺政府,并指示中央情報局制定相關計劃。5月30日,美國心理戰專家唐納德·維爾伯(Bonald Wilber)和英國秘密情報局伊朗站站長諾曼·達比斯爾(Norman Darbyshire)將計劃初稿提交中央情報局和秘密情報處審定。6月25日,國務卿福斯特·杜勒斯(Foster Dulles)召集各方會議,對政變計劃進行了討論和修改,并最終通過了這一計劃,取名為“埃杰克斯行動”(Tpajax Operation)。

根據美英聯合策劃制定的政變計劃,“埃杰克斯行動”包括六個步驟,其中第一步就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負責實施對摩薩臺政府的隱蔽心理戰行動,即通過“黑色”和“灰色”宣傳,煽動伊朗民眾的反摩薩臺情緒達到狂熱程度,以極大程度地動搖摩薩臺政府執政的根基。中央情報局開展的隱蔽心理戰由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由中央情報局早在20世紀40年代在伊朗秘密建立的一個代號為“詛咒”(Tpbedamn)的反蘇行動網收買一批伊朗代理人,通過他們來將美國中央情報局制作的波斯語宣傳品散發給伊朗民眾,以激起伊朗民眾的反共反蘇反政府情緒[21]52-59。同時,通過這些代理人秘密資助、賄賂伊朗國內的一些反共組織、政黨領袖、神職人員、報刊編輯等,去譴責蘇聯、詆毀伊朗人民黨和支持人民黨的左翼組織、進步人士等,使伊朗民眾對實行石油國有化的摩薩臺政府產生懷疑,從而動搖摩薩臺政府執政的根基。另一方面,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收買一些伊朗私人團體、記者、反政府人士等來編造假消息、假新聞、假報道以及制作、散發反共反蘇反政府的宣傳品的方法,來制造伊朗民族陣線的分裂,挑撥人民黨與摩薩臺的關系,敗壞摩薩臺的聲譽,煽動伊朗民眾對摩薩臺的不滿情緒,其目的是為推翻摩薩臺政府制造輿論。

美英聯合策劃的旨在推翻摩薩臺政府的計劃,盡管在初次嘗試中被早有準備的摩薩臺及其堅定的支持者挫敗,但是,不甘心失敗的美國通過公開的干涉、隱蔽行動以及精心策劃實施的隱蔽心理戰,把四分五裂的伊朗右翼勢力捏合成一股強大的反摩薩臺力量,最終通過政變推翻了摩薩臺政府,而以“黑色”和“灰色”宣傳為主要手段的隱蔽心理戰略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催化作用。

三 美國對伊朗心理戰的特點和成效

冷戰初期,杜魯門政府和艾森豪威爾政府對伊朗開展心理戰行動,最大的特點是公開的心理戰和隱蔽的心理戰行動相互結合。在杜魯門政府時期,由于伊朗巴列維國王執行的是親西方的對外政策,因而得到美國的支持和庇護。這一時期,美國對伊朗的心理戰主要是向伊朗民眾宣揚西方的價值觀和民主自由思想,為美國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因此以“白色”宣傳為主要手段的公開心理戰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策略。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摩薩臺政府實施的石油國有化運動,嚴重損害了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在伊朗的利益,使伊朗國內的局勢動蕩不安,推翻摩薩臺政府、扶持一個親西方的政府以維護美國的利益是美國的政策目標,以“黑色”和“灰色”宣傳為主要特色的隱蔽心理戰是實現這一政策目標的最有效手段,“埃杰克斯行動”的成功充分驗證了這一點。當然,如果心理戰不與美國公開的對外政策相配合,“埃杰克斯行動”也無法取得成功,心理戰的威力也無從發揮。

從整體來看,冷戰初期美國對伊朗開展的心理戰行動只取得了暫時、局部的成效。從終極目標的實現來看,美國對伊朗開展的心理戰是失敗的,并沒有取得美國冷戰決策者們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首先,美國對伊朗開展心理戰的指導思想是錯誤的。冷戰初期,美國通過其戰后取得的世界霸主地位主導了巴勒斯坦問題,并與西方國家一起縱容以色列,從而導致阿以沖突日趨激烈。另外,美國聯合英、法等西方國家肆意干涉伊朗的內政,并不斷攫取伊朗石油資源用于復興歐洲經濟的“馬歇爾計劃”,這無疑傷害了伊朗的國家利益。然而,美國政府對伊朗開展的心理宣傳卻忽視其自身的問題,而將宣傳的主題確定為反對所謂蘇聯共產主義在伊朗的擴張和滲透、防止伊朗落入蘇聯或共產黨之手,這種指導思想是完全錯誤的。從最新解密的美國政府檔案文件來看,美國政府對中東的局勢早有評估,但是冷戰的需要迫使美國政府對伊朗乃至整個中東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從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發給國務院的電報中,可以看出伊朗及其他阿拉伯國家對西方國家心存疑慮的根源:其一是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對以色列建國的支持和庇護;其二是英法等西方國家在阿拉伯世界殖民主義勢力的延續以及對美國勢力不斷滲透的擔憂[22]。在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看來,在美國政府沒有解決伊朗民眾對西方國家的信任問題之前,美國駐伊朗新聞處及其他宣傳機構所能做的就是引導伊朗民眾相信美國政府會找到和平解決阿以沖突的最佳方案。從美國大使館的觀點來看,美國要通過心理宣傳來解決這一問題似乎是遙遙無期。

其次,它是西方價值體系存在內在悖論的結果。美國對伊朗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心理宣傳,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使伊朗民眾認可和接受美國社會制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便培養伊朗民眾對美國的親近感和向心力。但是,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將遏制蘇聯、反擊共產主義擴張視為其冷戰戰略的核心,因此對于那些符合美國冷戰戰略、親美反共的政府,堅決扶持并給以軍事、經濟援助,不論這些政府是君主專制政府還是軍事獨裁政府,不管其對本國民眾是善還是惡。在伊朗,巴列維國王為了維護其統治而投靠西方殖民主義國家,使得伊朗的石油財富絕大部分被英伊石油公司攫取,極大地阻礙了伊朗經濟的發展,因而得不到伊朗民眾的支持,但是卻得到了美、英等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庇護。冷戰爆發后,為了反擊所謂蘇聯共產主義擴張和滲透,美國與英、法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結成反蘇反共聯盟。另外,在二戰期間,美、英、法三國為了遏制法西斯占領伊朗,出兵伊朗南部,雖然后來撤走,但是卻給美國介入伊朗事務找到了借口。戰后,隨著英、法在中東勢力的日漸衰落,加之“馬歇爾計劃”離不開伊朗的石油資源,美國開始不斷在伊朗加強自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美國的這些舉動無疑引起了伊朗民眾的反感和不滿。伊朗民眾認識到這是殖民主義的延續,是披著救世主外衣的美國在推行一種新型的殖民主義,美國在心理宣傳中標榜的民主自由只是其介入伊朗的一種借口,是與其鼓吹的自由平等的價值觀相矛盾的。

第三,以僵化的冷戰意識形態應對復雜的民族主義問題必將遭到失敗。20世紀50年代,阿以沖突和西方殖民主義與中東各國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使得中東的局勢日趨復雜化。美國政府從其全球冷戰戰略出發,將遏制蘇聯共產主義在伊朗的擴張和滲透、維護美國在伊朗的利益視為首要政策目標,而對伊朗以及整個中東地區所面臨的問題熟視無睹,全然不考慮伊朗及其他中東國家人民最關注的民族利益。相反,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政府奉行親以色列的政策,對以色列進行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使以色列成為了打入中東心臟地帶的一個楔子。對于中東各國民眾的訴求,美國置若罔聞,同時加大對中東國家的控制,這極大地傷害了中東各國民眾的感情,激起了中東各國民眾對美國心理宣傳的反感和抵制,使得美國的心理戰行動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最后,心理戰本身無法解決伊朗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伊朗是一個多山和沙漠的國家,民眾大多過著游牧的生活,石油資源的發現和開采并沒有給廣大的伊朗民眾帶來多少利益和生活上的改變,大多數伊朗民眾仍處于貧困的狀態下。美國為維護其在伊朗的利益而開展的心理宣傳,對于這些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上沒有受過多少教育、整日為生活操勞而身心俱疲的伊朗民眾來說,根本就無暇去顧及,對于這些深受西方殖民主義奴役和盤剝、對西方殖民主義國家掠奪其石油資源充滿仇恨的伊朗民眾來說,美國的心理宣傳只是隔靴搔癢、畫餅充饑,這是美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心理宣傳始終無法取得預期效果的深層原因。盡管美國冷戰決策者們也意識到了幫助伊朗及其他中東國家發展經濟以贏得民眾向心力的重要意義,而且美、英等國也對伊朗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援助,但是美、英等國的經濟援助只是杯水車薪,而且往往帶有苛刻的附加條件,加之伊朗長期受到專制政權的統治,腐敗現象十分嚴重,美英等國的經濟援助根本無法幫助伊朗民眾擺脫貧困、過上美國所宣揚的那種優越而舒適的美式生活。況且,心理戰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必須與政治、經濟策略相結合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條地運用心理戰則只能以失敗告終。

四 結語

冷戰初期,為了遏制所謂蘇聯共產主義在伊朗的擴張和滲透、防止伊朗落入共產黨之手、確保伊朗政權的親西方傾向以及伊朗石油資源能夠源源不斷的輸往歐洲以推動“馬歇爾計劃”的順利實現,美國杜魯門政府和艾森豪威爾政府在軍事、經濟援助的同時,還對伊朗開展了心理戰攻勢。雖然艾森豪威爾政府實施的以“黑色”和“灰色”宣傳為主要形式的隱蔽心理戰在推翻摩薩臺政府的軍事政變中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就整體而言,美國對伊朗進行的心理戰并未取得美國冷戰決策者們預期的效果。原因在于,美國對伊朗進行心理戰的指導思想是建立在錯誤的理論基礎之上的,美國對阿以爭端所奉行的政策、對中東地區的新殖民主義傾向及其與伊朗專制政權結盟的政策以及對伊朗民眾所面臨的貧困問題的漠視等,都極大地抵消了其心理宣傳的效果。美國通過軍事政變、拒絕給堅持石油國有化改革的摩薩臺政府提供貸款以及聯合英國推翻摩薩臺政府的歷史事實,則促使伊朗民眾迅速覺醒,日后發生的伊朗革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冷戰結束后,美國政府堅持其冷戰思維,試圖通過各種公開的和隱蔽的心理戰來顛覆伊朗現政權,恢復其對伊朗的控制,美國國會甚至不惜撥款數億美元用于顛覆伊朗現政權的隱蔽行動等史實,以及近期發生在埃及、突尼斯、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的事件,充分說明美國政府繼續通過各種公開的和隱蔽的心理戰來推動所謂的“顏色革命”,以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這不能不引起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們的警惕和防范。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Y, NANES A.TheUnitedStatesandIran:ADocumentaryHistory[M]. Washington: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America, 1980.

[2]國際條約集(1934-1944)[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1.

[3]Memorandum from John Jernegan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43, Vol. IV.TheNearEast,SouthAsia,andAfrica[M].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7.

[4]FRUS, 1949, Vol. IV.TheNearEast,SouthAsia,andAfrica[M].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7.

[5]DULLES J F. Policy for Security and Peace[J].ForeignAffairs, 1954,(3).

[6] SPIEGEL S L.TheOtherArab-IsraeliConflict:MakingAmerica’sMiddleEastPolicyfromTrumantoReagan[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7]Note by Executive Secretary to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with Respect to the Near and Middle East[R].July 15, 1953.

[8]BRANDS H W.TheSpecterofNeutralism:TheUnitedStatesandtheEmergenceoftheThirdWorld, 1947-1960[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89.

[9]白建才.“第三種選擇”: 冷戰期間美國隱蔽行動戰略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10]VAUGHAN J R.TheFailureofAmericanandBritishPropagandaintheArabMiddleEast, 1945-1957[M].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11]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 78, Document 62[EB/OL].(2008-02-12)[2013-12-18]. http://www.gwu.edu/~nsarchiv/NSA EBB/NSA EBB78/.

[12]Air Pouch from Embassy, Tehran to Secretary of State[Z]. Telegraph Branch, Foreign Service of the United Sates of America. 511. 884/9-1950. BC/R C, Central Files. September 19, 1950.

[13]Air Pouch from Embassy, Tehran to Department of State[Z]. Telegraph Branch, Foreign Service of the United Sates of America. 511. 88/7-650. BC/R C, Central Files. July 6, 1950.

[14]Air Pouch 511.885/5-1650, Joyce Battled ed. U. S. Propaganda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ocument 4[EB/OL]. (2008-02-12)[2013-12-18].http://www.gwu.edu/~nsarchiv/NSA EBB/NSA EBB78/.

[15]Circular Airgram, 511.88/5-2850, Joyce Battle ed. U. S. Propaganda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ocument 12[EB/OL]. (2008-02-12)[2013-12-18].http://www.gwu.edu/~nsarchiv/NSA EBB/NSA EBB78/.

[16]Memorandum, January 12, 1951, Joyce Battle ed. U. S. Propaganda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ocument 16[EB/OL]. (2008-02-12)[2013-12-18].http://www.gwu.edu/~nsarchiv/NSA EBB/NSA EBB78/.

[17]Conference of the Middle East Chiefs of Mission. Joyce Battle ed. U. S. Propaganda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ocument 20[EB/OL]. (2008-02-12)[2013-12-18]. http://www.gwu.edu/~nsarchiv/NSA EBB/NSA EBB78/.

[18]Memorandum. Report on the Use of Anti-Soviet Material with Iran During Period Covered by Last Two Years. Joyce Battle ed. U. S. Propaganda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ocument 96[EB/OL]. (2008-02-12)[2013-12-18].http://www.gwu.edu/~nsarchiv/NSA EBB/NSA EBB78/.

[19]Air Pouch. Motion Pictures: Iranian Governmental Document Proposing Mobile Unit Operation Charges. Joyce Battle ed. U. S. Propaganda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ocument 87[EB/OL]. (2008-02-12)[2013-12-18].http://www.gwu.edu/~nsarchiv/NSA EBB/NSA EBB78/.

[20]Report on a U.S. Psychological Warfare Strategy Program for the Middle East. Report[R]. White House. Top Secret. Issue Date: Jan 8, 1953. Date Declassified: Apr 18, 2000. Unsanitized. Incomplete. 66 page(s). Reproduced in 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 Farmington Hills. Mich.: Gale, 2011.Document Number: CK3100474052-117.

[21]史澎海. 冷戰初期美國對中東的心理戰行動[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1(2).

[22]Telegraph Branch from U.S. Embassy, Tehran to Secretary of State[Z].511. 884/10-1950. Department of State, October 19, 19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亚洲男人天堂2018| 国产综合欧美| 99伊人精品|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在线va视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亚洲av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第4页|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久久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亚洲欧美天堂网|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在线国产欧美|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国产精品.com|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国产jizz| 97se亚洲|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素人在线| 婷婷亚洲最大|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999在线| 国产精品页| 欧洲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国产高清不卡|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色婷婷电影网|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网址| 青青国产视频|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玖玖视频| 久久福利网| 亚洲人妖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