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峰
(東北大學 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0)
論拉威爾早期鋼琴作品的和聲技法
李宇峰
(東北大學 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0)
作為一種經典的文化特征,音樂是能夠給人的家庭、環境包括教育形成潛移默化影響的;人類無法脫離社會存在,這種文化特征也將伴隨人類一生。拉威爾的鋼琴創作是在他的創作思維中成型的,不管是題材還是節奏都極具特色,通過對拉威爾早期生活的解讀以及對其和聲技法的研究,具體描述早期印象主義鋼琴音樂的特點。
拉威爾;鋼琴作品;音樂特征;和聲技法
莫里斯·拉威爾是20世紀早期印象主義鋼琴音樂代表人物,他有著捕捉和聲色彩的偉大天賦并在追求和聲創作方面有著極高的成就。但拉威爾也不是一味繼承印象主義鋼琴音樂,而是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展現給后人一種有別于典型印象主義的音樂,從而對人們的創作起到引領作用。本文擬對其早期鋼琴作品的和聲技法進行研究,并著重揭示其早期作品的印象主義鋼琴音樂特點。
拉威爾出生在十九世紀末的法國西南邊境,母親是西班牙巴斯克人,因此他的身上有著瑞士的血統,而這種瑞士血統對他的音樂創作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拉威爾對音樂的喜愛更大的部分源于其父親的影響,他的父親是一個業余鋼琴家,雖然他并沒有讀音樂學院而是成為了工程師,但是他對音樂的癡迷是許多人難以企及的,與此同時,他還希望兒子能成為鋼琴技巧大師,并不斷對他予以引導和支持。這為拉威爾后期的成名做了較好的鋪墊。拉威爾曾經這樣評價過他的父親,說他的音樂修養比很多人都好,而且懂得如何來激發自己對音樂的熱情,是一名合格的老師。父親的引導和要求成為拉威爾音樂創作之路的良好開端。拉威爾6歲學鋼琴,先后師從亨利·基斯和查理斯·勒內先生,兩位老師都發現拉威爾有著音樂的靈性,不管是和聲、對位,還是作曲,拉威爾都學得很快,在老師的指導下,拉威爾14歲就考入了巴黎音樂學院的預備鋼琴班,開始了15年的巴黎音樂學院學習生涯。這是一段漫長的學習,巴黎音樂學院吸收了全世界的音樂流派,正是這段學習經歷,博采眾家之長,造就了拉威爾獨特的音樂風格,對他的作品風格形成有著重大影響。同時拉威爾也在巴黎音樂學院獲得了眾多老師的指導,讓他在學習和創造中也擁有了更多的靈感和素材。其作品除了法國本土的古典音樂外,還從歐洲的民族舞蹈中獲取了素材。這使得其音樂擁有了更為質樸、純粹的氣質,他的鋼琴曲在很多方面甚至超過了印象派的范疇,自成一體,因之被后人所稱頌和學習。早期的生活對于拉威爾這一時期的作品的影響顯而易見。
如果說拉威爾的管弦作品讓他的音樂生涯走向巔峰,那么他的鋼琴作品才真正開啟了音樂創作大門。鋼琴作品也是拉威爾一生創作的主線,目前統計資料表明,拉威爾鋼琴作品中有著兩種獨特的形式,分別是古典主義和印象主義,尤其是拉威爾的早期鋼琴作品,更有助于我們了解他的音樂風格和創作軌跡。拉威爾早期鋼琴作品內容是十分廣泛的,題材也多種多樣,其中最為著名的景物題材作品有《水的嬉戲》、《鏡子》,這也是他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小奏鳴曲》也是拉威爾的經典鋼琴曲之一,其古風題材賦予了作品無限的靈動,聽著回味悠長。還有反應現實題材的《左手鋼琴協奏曲》,也是和聲技法的表現形式之一。其中《水的嬉戲》可以稱得上是拉威爾早期鋼琴曲的代表,該作是他獻給恩師福雷的作品,其藝術靈感來自于李斯特的《德斯特別墅之泉》,并且對“音”和“和弦”進行了個性化處理,從而使《水的嬉戲》更加奪目。不僅如此,拉威爾還運用了“雙主體”風格來演奏這部作品,從演奏技巧來說,《水的嬉戲》已經被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同時也奠定了拉威爾在鋼琴界的地位。
拉威爾早期鋼琴作品中音樂特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即音樂結構、音樂旋律與節奏。
我們先看其鋼琴作品的音樂結構特征。在拉威爾早期音樂學習中,他為了獲得更好的鋼琴語言,對多種音
樂體裁都進行了探索和分析,其中古典風格就是拉威爾十分喜歡且加以發揚的,其《古風小步舞曲》就是法國古典音樂的表現。該舞曲采用三段結構,曲調徐緩,又充滿了典雅風格,仿若置身法國宮廷貴族的舞宴,這也是拉威爾極好的法國貴族修養的表現。除古典風格外,拉威爾的音樂結構中還有由多個主題穿插的回旋風格,雖然技巧并不復雜,但是意境深遠。《為一位夭亡公主而寫的帕凡舞曲》便是一例。該舞曲雖然只有72小節,但是高雅獨特,不事張揚,將其他的因素都排除在音樂之外,仿佛一個人在宇宙中獨自思考,自賞自憐。還有較多印象主義手法比如平行四五度、增音程等在拉威爾的音樂作品中也都有著獨特的表現。
再看拉威爾的早期鋼琴作品旋律與節奏方面所體現的特征。鋼琴曲的優美更多的是表現在曲調的旋律上面,也就是音符與音符之間的結合,也是一個個音符之間相互遞進,相互促進,恒相結合衍生的結果,音樂之所以能打動人也正是因為這些音符和旋律,帶給人奇妙的遐想。18、19世紀的鋼琴曲以線條清晰著稱,他們重旋律,重創意,演奏者演奏的是讓所有人都能聽懂的音樂,但是這種清晰的演奏風格在進入20世紀后不是特別行得通,因為音樂家們發現這種藝術表達方式已經枯竭,難以在原基礎上進行創作升華。因此,20世紀的音樂家開始尋找新的演繹方式。和聲技法就是當時所創作出的,他的獨特在于通過技法的融入而淡化旋律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非聲樂化,通過手法技巧讓音樂聽起來更為尖銳,棱角分明;2.不對稱性,在一篇鋼琴作品中,通過三、五小節不對稱方式讓音樂不重復,不對稱,使之聽起來極富魅力;3.增加色彩感,當時的鋼琴家認為太重旋律會輕色彩,因此在作品中增加了色彩的部分。拉威爾也是受到了當時音樂風格的感染,他的創作并不像古典主義那么嚴格,鋼琴曲中夾雜著讓人意想不到的節奏。比如《小奏鳴曲》,雖然舞步十分輕緩,但是它并不是凄涼,而是一種緩慢下來的奔放,讓人們回到原始的速度,那不是緩慢,而是“猶豫”的風格,是一種雖停頓卻不退縮的執著,永遠充滿著對美好新開始的追求。
拉威爾早期鋼琴作品的和聲技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意識調式調性。主要包括中古調式音階、五聲音階和全音階。首先我們解析中古調式音階。早期的音階是教會調式音階,當時西方很多的調體系都是由此而衍生開來的。但是步入17世紀之后,和聲技巧逐漸被當時的人們所認可,教會調式音節漸漸地走向衰弱。當然音樂家在創作過程中不可避免也會受到這種音樂體系的束縛,對音樂創作有一定的影響。進入20世紀之后,人們拿起了中古調式音階這一武器,用以增加音樂的色彩度,這一體系對當時的音樂創作有著重大影響。拉威爾當然也會沿用這一體系,將之作為尋找自己作品色彩的最佳武器。
其次看五聲音階。五聲音階是拉威爾和聲技巧風格中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是由五個相鄰的純五度音表達出來的,是和聲風格中調式材料運用的體現。值得一提的是,五聲音階中并沒有使用半音,只是運用了大二度和小三度,因此五聲音階也被稱作是“無半音的五聲音階”。拉威爾作品中和聲風格的多樣性正是通過大量運用五音音階而表達出來的,同時也為作品深度增色不少。
最后是全音階。全音階也是構成和聲技法的主要音階,它全部由二度構成,因此每個音階之間是等分的,在運用中不會存在音與音的傾向性,極為自由。全階音的每一個音階都可以當做主音來用,可以作為調性音階,也可以被作為無調性音階,十分靈活。因此拉威爾也是極其喜歡全音階的,但由于全音階的結構較為特殊,因此在鋼琴曲中多以短句形式出現。
二是和弦結構。該結構包括雙重和聲、四度疊置和弦與帶分裂和弦音的三度疊置和弦。
拉威爾的和聲技法的表現形式調式調性還有和弦結構,和弦是和聲材料的重要組成成分,在拉威爾的作品中對和弦的的使用極為廣泛,比如高疊和弦材料等。除了繼承和應用傳統和弦材料,拉威爾還在原有的結構上進行了擴充,使得鋼琴曲得以呈現出不同的形態。所謂雙重和聲是指多重三度結構和弦的演奏,同時不同和弦之間又有著明確的區分。在拉威爾的成名曲《水之嬉戲》中也用到了雙重和聲技法,兩個大三和弦同時響起,形成了一種尖銳但并不刺耳的聲音,這種奇妙的音調帶給了鋼琴曲無限的靈動,這也是《水之嬉戲》被廣為認可的原因之一;四度疊置和弦也是拉威爾鋼琴作品中經常被使用的一種和聲技法,它是由四度音程的和弦疊置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技法能夠帶來五聲調式的音響色彩,但是這種技法也有弊端,即它的音響效果較為空洞。拉威爾在鋼琴曲中使用四度疊置和弦可以說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后發明了二度經過音群,才使四度疊置和弦更為完善,同時也使之更好地融入和弦結構中;帶分裂和弦音的三度疊置和弦則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技法,其表現形式在于和弦的分裂和小二度音的附加,換言之,它是一種是將傳統的三度疊置的和弦加上了本和弦的一種附加音和弦。帶分裂和弦音的三度疊置和弦也是和聲技法中難度較高的一種,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加以打磨。
拉威爾早期鋼琴作品既有著法國古典的浪漫情懷,也有著自由奔放、清晰寬廣的旋律。他憑借著獨有的音樂觸覺將傳統與當代元素較好地融合一起,形成了古樸的藝術氣質。此外,他還通過和聲技法的運用讓自己的鋼琴演奏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從而開辟了新世紀音樂理論,也為印象主義音樂的誕生起到了推動作用。
[1]吳瑕.印象主義時期的拉威爾[J].飛天,2010(2).
[2]張志敏.拉威爾鋼琴音樂創作的淵源探析[J].電影評介,2010(6).
[3]歐吉詢.拉威爾的樂隊歌曲《舍赫拉查德》和聲技法、結構及其風格探討[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3).
[4]梅曉萍.拉威爾鋼琴曲《水的嬉戲》的演奏教學[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2).
[5]鄭中.拉威爾創作的題材分類[J].齊魯藝苑,1997(4).
[6]李東帥.拉威爾早期鋼琴作品的和聲語言探究[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1(4).
[7]申佳.拉威爾早期鋼琴作品創作受德慮西的影響程度探析.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4).
【責任編輯 曹 萌】
J832
A
1674-5450(2014)06-0167-02
2014-08-26
李宇峰,男,遼寧丹東人,東北大學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