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今年“兩會”期間,在文物保護、非遺傳承等老話題受到持續關注的基礎之上,代表委員們就文物藝術品、文化產業發展而發起的諸多討論似乎更加順應潮流、更為實際。暢所欲言中,扶持、規范、監管等詞匯被頻頻提及,不僅直指文化市場發展的要端,還給出了不少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一:保護
城鎮化進程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總有著某種難以調和的矛盾。近一兩年,相關的負面消息接二連三出現并引發輿論熱議。實際上,無論是文物還是古建筑保護,比起科技手段,更值得重視的是人為“逐利”。
樊錦詩(全國政協委員、敦煌研究院院長):現在有多少座“歷史文化名城”只有牌子沒有內涵?文化發展必須堅持傳承和開放平衡,必須在保護的前提下開放,在開放中保護,這個和文物保護是一個道理。對此不僅要長遠規劃,而且要科學合理。生態保護和文化保護發展同等重要,都應該作為政府考核的指標。
黃細花(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長):一座城市是因為其特色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而與眾不同的。如果不重視保護這些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將來子孫后代就只能生活在“千城一面”的城市中。以廣東為例,我建議可以利用旅游之手盤活文化資源,對一些代表城市特色與形象的歷史文化資源,要靠政府來主導,撬動民資實現“多贏”。由于旅游開發的收益是緩慢的,我認為在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上,應該建立長效的規劃與投入機制。
關鍵詞二:非遺
截止目前,僅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就有1200余項。然而,非遺“重量不重質”的矛盾日益凸顯,缺乏科學支持與保護已成常態。有代表委員指出,各地踴躍的“申遺熱”下掩蓋著強烈的功利主義,亟待國家監管的介入。
馮驥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非遺法》公布了3年多,至今為止都沒有執行非遺法的案例,特別是在這么多文化處于瀕危狀態、受到破壞的現實下。坦率講,即便全國人大審批了,沒有執行就是一紙空文。我們現在已經確定了121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日本、韓國,每一項“無形文化財產”和“人間國寶”后面都由一批專家保護它,幫助傳承人。但我們的非遺80%以上是沒有專家保護的,也沒有科學支持,只有開發。我最反對對文化遺產用“開發”這個詞。我們很多時候開發的目的就是為了經濟,不是為了精神、文化的傳承。有關政府部門、執行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的不作為,是我們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大問題。
侯露(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正因為有了保護經費,非遺項目成了“唐僧肉”,一方面伸手向上要錢,另一方面漠視傳承的現象又十分嚴重。經費的使用缺乏監督,存在不少漏洞,容易造成糊涂賬。
關鍵詞三:自貿區
我國《拍賣法》的規定,外資拍賣行不能涉足文物拍賣。即便是去年8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有關上海自貿試驗區暫時調整相關法規的決定,也沒有打開這道閘。然而,高額的關稅長期以來是海外文物藝術品回流的一道“門檻”。
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在上海自貿區試點開放外資文物藝術品拍賣,不僅能有效抑制文物流失,而且能帶動倉儲市場,國際拍賣企業的入駐也能帶來大批歐美客戶,繁榮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
曹可凡(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在紐約、倫敦、香港,中國文物拍賣、交易大概90%以上的重要買家或者大的物件交流,基本都是來自中國內地。由于關稅高,很多藝術品最后沒有通過正常途徑回到境內。依靠民間力量來幫助文物回流,自貿區是很好的平臺。
關鍵詞四:網絡拍賣
可以說,2013年是中國拍賣行業名副其實的“網絡拍賣發展年”——網絡拍賣成交金額超過200億元,涉及品類廣泛;一些大型綜合類的電商陸續“試水”……一邊是如火如荼,另一邊則是“野蠻生長”的狀態顯現。
萬捷(全國政協委員、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網絡拍賣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主體不明確和法律法規滯后缺失。我國《拍賣法》、《拍賣管理辦法》出臺時間較早,沒有考慮到網絡在拍賣中的應用,導致在實踐中出現怪象:商業性的拍賣活動,若是正規拍賣企業組織,則受《拍賣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而一些網絡公司組織的網上競價活動,雖然也叫“網絡拍賣”,但因為組織主體不明確,反而能夠輕松“避開”法律法規的制約,這既違背市場最基本的公平原則,又難以保障參與其中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五:博物館
博物館、美術館的發展,對滿足公眾審美需求、提高文化素養無疑大有裨益。很多人或許并沒有意識到,展示只是博物館的功能之一,如果想更好地貼近大眾,要依靠國家扶持,需要博物館自身變革,也有待整個社會的認識度進一步提升。
單霽翔(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我認為博物館或景區應該多為基層民眾考慮,不能以營利為目的,不能把它作為地方政府的搖錢樹,應該更多地體現為社會公眾服務。
有關故宮淡季免票的說法,我們還在調研中,其實就是想通過這個解決旺淡季的客流問題,希望能夠采取幾項措施調和一下。以前討論時曾有人提出,故宮應該漲價。在我看來,故宮不能帶這個頭,可以降但不能升。因為我們要是漲價,周圍景區有可能都會跟著漲。但我想,故宮要是永遠的故宮,不能在今天把它的資源都耗掉了,所以我們要為未來的時代保管好它。
當然,我個人還是有些糾結,因為作為古建筑的博物館,國家明確規定是不能免費。價格還是會對客流起作用的,你要是免費了,大家都來了,我們壓力實在太大。但是我也觀察到,不少進故宮的人,很多都是低收入的普通老百姓,要是因為那么高的價格把他們擋住,我于心不忍。
王瑞霞(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旅游只是博物館一個淺層的價值體現,當前博物館的收藏、研究、展示功能還未得到真正開發。尤其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文物單位積累下來的很多考古報告幾乎沒有統一整理過,這對研究很不利。
謝和平(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校長):川大博物館今年100歲了,它有著豐富的館藏資源。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興建博物館,但即使投資100億元,也不見得能夠找到像高校博物館里這么豐富的文物。高校博物館在服務師生的同時,應該與社會共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