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年


舊時漆砂工藝大多用于制作漆砂硯戓案頭文玩用品。漆砂硯是以一種輕細金剛砂調和適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質硯上制成,具有輕便和美觀實用的特色。
漆砂硯在西漢時揚州已有生產。江蘇邗江姚莊曾出土一件漢方漆砂硯,紋飾極為精美,表面滿髹黑漆。除硯面外,均以褐色漆彩繪纖細云氣紋,硯外側用銀箔飾虎、豹、鹿、牛、羊、龍、孔雀和高髻羽人等圖案,畫面十分生動,刻畫精細入微。
宋代以后,漆砂工藝失傳。清初,盧映之曾于南門外得一硯,為宋宣和內府所造,形質類澄泥而絕輕,入水不沉,后知其為漆砂所成,遂授工仿造,廣為流傳,一時業此者甚眾。至道光時,揚州已成為全國紫砂漆制作中心。顧廣圻《思適齋集》中說:“若此漆砂有發墨之樂,無殺筆之苦,可與端硯比美”,并為盧氏漆砂硯作銘道:“日萬字墨此可磨,得之不復求宣和”。金農也曾為漆砂硯作銘道:“恒河沙,沮園漆,髹而成,研同金石,既壽其年,且輕其質,子孫寶之傳奕奕。”漆砂技法以盧葵生家所制最精。蘇州制硯名家顧二娘之硯盒多其所制,上刻折枝花卉或鳥獸蟲魚,皆非尋常畫工所及。可惜晚清時,漆砂硯再度失傳。
除漆砂硯和硯盒外,漆砂技法還用以制作漆臂擱、漆壺、漆花盆、花架、案頭漆玩和觀音、琵琶等器皿。漆玩上多淺刻華巖、金農、汪士慎、鄭板橋、錢大昕等名家書畫或蘇東坡詩句。漆硯匣有圓、橢圓、長方、長方委角、山字頭、五邊形、葫蘆形和自由造型等多種。
1. 清道光丙午(1846年)作 盧葵生制百寶嵌漆砂硯
直徑10.5厘米,高2.2厘米;盒直徑12厘米,高3.2厘米。硯底“道光丙午春日葵生監制”隸書款;盒底“盧葵生制”篆書款。硯作圓形,硯面開斜通式硯堂,墨池低洼順勢而就,表面可見金星點點,硯背覆手內環刻“道光丙午春日葵生監制”隸書款。原配朱漆硯盒,蓋面嵌飾寒雀雙清圖,秀竹枝葉紛披,梅花疏影橫斜,寒雀瑟縮蹲立枝頭。以竹材鑲輕筠,螺鈿嵌梅花、雀羽,而以沉香飾梅干,選材考究,獨具匠心。
2. 清中期漆砂硯
長15.8厘米,寬9.8厘米,高2.5厘米。木胎漆砂質地,分硯身與硯蓋。通體以多層彩漆分層涂刷,待干打磨,露出斑駁陸離的五彩祥云紋,渾然天成,各種彩漆交織相容,極為華美。硯身以木胎為骨,生漆調制角質砂屑漆灰,質類澄泥便于發墨,體絕輕入水不沉。整體造型為兩個葫蘆,一大一小,相互偎依,精巧可愛,充滿意趣。
3. 清 盧葵生制嵌百寶嵌漆砂硯
長13厘米。盒底有“盧葵生制”紅漆篆書方印。漆砂質,硯呈門字形,淌池式,硯面上有點點光芒,是漆砂中摻有金剛砂所致。硯背琢覆手。原裝漆硯盒,盒蓋嵌百寶,漆面上撒有螺鈿屑粒,華光閃爍,主題紋樣是以螺鈿、綠松石、瑪瑙等嵌成傳統的蘆雁圖,一派文人雅韻。此硯工雅器精,“百寶嵌”工藝尤其大雁以雙色螺鈿拼嵌而成,雕琢精細,甚是難得。
4. 清 盧葵生環渠形漆砂硯
直徑10.4厘米、高1.3厘米。環渠形漆砂硯,造型雖簡,但線條圓滑,工藝精良,確有名家氣質。配漆盒。上嵌百寶螺鈿,鳥語花香,一派繁華盛景,別具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