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中國用香歷史悠久,香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先民便在焚燒草木時升騰的煙霞和氤氳的香氛中發現了香,并將之應用于祭天祀地、敬事神明的儀式。經過夏商與兩周時期香在禮制范疇中的發展完善,到漢代時,隨著疆域的擴大和貿易的繁榮,最晚在西漢武帝時期,嶺南以及域外出產的沉香等香藥逐漸進入內地,并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感應自然之媒介、祛疾辟疫之良藥、怡情養生之佳品。
沉香文化由香料、香具和用香方式等核心元素共同組成,在兩千余年的歷史進程中,它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工藝技術、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既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社會生活史,又是一幅神奇絢麗的藝術巨制。
和悠久的沉香文化一樣,中國也是世界上用玉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玉和玉制品在中國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人們賦予其豐富的象征意義和多層面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而獨特的文化因素。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玉文化和沉香文化像兩條平行的直線,并未產生交集,特別是與青銅、陶瓷等質地的熏香器具一直長盛不衰相比,玉質香器的出現要晚得多。
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詩詞中,常見描繪沉香和玉的詞句。如王維有“少兒多送酒,小玉更焚香”,杜牧有“桂席塵瑤佩,瓊爐燼水沉”,溫庭筠有“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李清照有“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等。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玉香器成為表達作者情感的重要元素,玉的溫潤和沉香的縹緲空靈也完美地融為一體。
清代之前已見以玉制作的香器,但數量較少,清代時這類香器逐漸成為大宗,所采用的玉料幾乎涵蓋古代所謂“石之美者”之各類玉石質材,使香器色澤富有更多的變化,將玉質的美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清代的皇帝對玉器極為鐘愛,清宮造辦處即專設玉作為宮廷制作玉器,其中玉質香器是主要的類別之一。這些香器有的是借鑒前代香器造型特點的仿古之作,有的是結合時代風格的創新之作,均體現了清代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藝。正在山東博物館展出的“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近距離地欣賞精美絕倫的清代玉質香器的芳容。
清 青玉仿古銅紋四足方鼎式爐
高10.4厘米,爐口徑10厘米×7厘米,故宮博物院藏。青玉,玉質瑩潤。雙立耳起于口沿,長方形深腹,四足外撇。腹上部飾相對的夔龍紋,下部飾饕餮紋,另飾有八出戟,均為仿古代青銅器紋飾。器壁厚,穩重,常用于廳堂、書房等處作為博古陳設或熏香。這件青玉仿古鼎式爐以青銅鼎為藍本,但在器型和紋飾上又結合時代特點多有增損變化。饕餮紋是盛行于夏、商、周青銅器上的主要裝飾紋樣,“饕餮”一詞源于《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是傳說中一種貪吃的怪獸。不過饕餮紋出現在清代雅居陳設的仿古玉香爐上,起的主要是裝飾作用,而失去了其本來的象征意義。
清 碧玉爐、瓶、盒三事
爐高15.1厘米、長14.9厘米、寬8.2厘米,瓶高13.1厘米、長4厘米、寬4厘米,盒高4.2厘米、長7厘米、寬6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爐四管相連,蓋頂鏤 雕蟠龍紐。爐上飾橫向交錯的夔龍紋,皆上仰,龍身細長,微曲無足。下部兩面各雕一篆書“壽”字,四管之上也各雕“壽”字,兩旁飾夔鳳紋。雙耳為鏤雕龍形銜活環。瓶也為四管相連式,圓口,口沿飾如意紋,瓶身細長,上部飾四蟬紋,腹飾盤轉龍紋,上下交錯。瓶內有鏟香灰用的香鏟和夾香用的香箸。盒為方形,四角外凸,蓋面四角飾環狀雙鉤紋,中間飾對稱的蔓草紋。爐、瓶、盒均配有木座。
所謂“爐瓶三事”,實際上是由爐、瓶、盒等三件組合的一整套熏香用的器皿。爐瓶三事的應用在清代達到巔峰,所用材質非常廣泛,涵蓋了銅器、瓷器、琺瑯、玉器等類別,而玉質爐瓶三事尤為精美,成為皇親貴胄和后宮妃嬪常備的熏香器具,也是裝點居室的陳設佳品。這套碧玉爐、瓶、盒三事在玉器上模仿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并非為了表現青銅器的美學價值,而是要借這種古意創造出玉器的精神個性,以滿足皇帝好古與追新立異的矛盾心理,這也是仿古香具在清代興盛的原因所在。
1. 清 青玉花熏
高9.2厘米、口長6.5厘米、口寬5厘米,山東博物館藏。玉質瑩潤,呈青色,器體圓形,斜口,圈足,口沿一周飾乳釘紋,器腹鏤雕鳳鳥紋。
2. 清 青玉仿古獸耳蓋爐
通高14厘米、腹徑9.5厘米,山東博物館藏。玉質瑩潤,呈青白色。爐底四條蹄形足,扁腹。兩側為兩獸面銜環耳。蓋頂為一鏤雕站立獅子。此器琢磨精細,造型精美。蓋爐為清代玉器中常見的熏香之器,器型多樣,有通體鏤雕,也有如此器型的蓋鏤雕的。
3. 清 白玉蓮花式雙層盒
通高11.5厘米、最寬11.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白玉質,玉質溫潤光潔。整器呈蓮花形,淺圈足。碗為蓮花式,腹部雕飾仰蓮瓣紋,上部為蓮蓬狀,兩圈圓凸蓮籽。中間突出一個蓮柱形,與上蓋相接。蓋雕為覆蓮瓣,捉手蓮蓬狀,蓮籽凸起。器底楷書“乾隆年制”刻款。此盒原配紫檀底座,亦呈蓮瓣狀,邊角稍外撇,中心亦有蓮蓬,與白玉盒渾然一體,交相輝映。沉香與佛教關系密切,是禮佛的圣物,古代諸多的佛事活動,如香湯浴佛、潑灑香水等儀式上,都會用到上等的沉香。清凈脫俗的蓮花也是佛教中常見的吉祥物,是佛教藝術表達的重要題材。以溫潤高潔的白玉做成蓮花狀的熏香器具,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因素的相互交流與包容。
4. 清 白玉朝冠耳透雕纏枝蓮蓋爐
通座高15.5厘米、爐高11.6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8.1厘米、最寬16.1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白玉質,玉質溫潤。仿古銅彝式,朝冠耳。器身浮雕獸面紋及小夔龍紋,以幾何回紋為地。頂蓋鏤雕西番蓮花紋,鏤雕蟠龍捉手,龍長須卷翹,雙角,胡須下連著盤座,火焰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