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薛璇|文
“千園一貌”的各類工業園區今天在各地大行其道,新金屬材料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鋁深加工產業園等,名稱五花八門,占地大小不一,招商風生水起,而運營模式卻大體相同,劃一個大圈,征一片土地,成立一個管委會,組織一幫人馬,打了雞血一般游走于全國各地,舉辦推介會、洽談會、招商會、簽約會,景象如此繁榮,忙得不亦樂乎。
不可否認,“園區模式”對于促進有色金屬產業上下游無縫對接、縮短生產工藝流程、推動產業聚集、促進節能減排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某種事物一旦泛濫起來,勢必失去原有的意義,事實上,“坑爹”的園區并不少見。
在規劃了已有數年的沈陽市蘇家屯金屬新材料產業園區,筆者看到,偌大的園區內,主打企業只有中鋁旗下的沈陽有色金屬加工有限公司一家,廠房孤零零地坐落在周圍油旺旺的莊稼之中,寂寥無人的園區內,也并不像花花綠綠的招商手冊上所說的“七通一平”,汽車跑過沙石道路,揚起一片塵土,除此之外,其他像模像樣的有色金屬企業還真找不到。
招商之事,不可當成兒戲,絕非圈一片地、立一塊牌、招一批人、修幾條路這么簡單。要想有鳳凰飛來,必須種好梧桐樹。地方政府要設立園區,必須與這片土地的發展歷史、技術沉淀、產業基礎息息相關。園區的硬件首先要齊全完備,要有基本的道路、電力供應、污水處理、勞動力以及餐飲、醫療、百貨等配套生活設施。與硬件相比,政府的服務和管理更為重要。然而,有的園區根本不具備有色金屬企業運行所需的基本軟硬件,沒有上下游配套、沒有產業基礎,對于產業發展、產能化解、結構調整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再加上管理人員純屬外行,但卻倉促劃圈,招商引資,這難道不是炒作嗎?

園區在招商引資時,口若懸河,優惠政策能拉一馬車。真是瞌睡給了枕頭,有的企業原本面臨淘汰關停,正愁著沒有出路,面對園區的熱情召喚,企業換個名稱,堂而皇之地被當做貴客,繼續從事著與國家產業政策躲貓貓的游戲。你邀請有色金屬新材料企業入駐,我就按要求注冊一個有色金屬新材料企業;你要求高科技企業入駐,我就按要求注冊一個高科技企業,雙方你情我愿,皆大歡喜。管委會利用手中控制土地、稅收和財政支持的“公權力”,為特定的產業和企業吃偏飯,其背后的利益圈和不可告人的交易我們卻無從可知。很多公司入駐園區,本身對政府、對企業自身來說就是一筆大買賣,政府招了商,引了資,企業以便宜的土地和優惠的稅收,藏進園區內,貸了款,建起工廠,大膽干起來,做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把戲。當然,我們也不能對入駐企業全盤否定,但不難預測,某家企業真正符合招商引資條件,奔著優惠政策入駐園區,誰又能保證,招商部門當初的承諾一定會兌現,原本的“餡餅”絕對不會變成“陷阱”呢?
待到向上級匯報時,招商部門底氣十足地發言,園區今年引資N億元,入駐企業增長多少家,引入海歸的高科技人才若干。于是,上級很滿意,高度贊許園區招商人員業績斐然,大家的官職便不斷擢升……
難怪現在的園區如此火爆。
一切都是在玩數字游戲,虛假的土地、虛假的稅收、虛假的成績,而帶來無窮無盡的副作用卻一點也不虛假,最終,坑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損的是政府的公信,肥的是極少數的利益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