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明|文
中國鋁工業在過去十年的瘋狂發展中,成為世界第一產鋁大國,電解鋁、氧化鋁分別約占全球47.1%和48.5%。但實際上,行業正陷入發展的困境,企業虧損面在加大,產能利用率和開工率下降。
中國鋁工業在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有著很復雜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供過于求,庫存增加,鋁價持續下跌;產業鏈出現全面的產能過剩,開工率下降;鋁行業經濟效益不佳;企業資金短缺,嚴重成本過高,債務風險加大;在建擬建項目將對市場造成新的壓力;鋁資源進口比例增大,未來面臨不確定性;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等。
筆者認為,鋁工業要想通過產業調控、結構調整擺脫困境實屬不易,因為造成產業今天的局面的成因,更多的是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過多的虛假繁榮和經濟泡沫,高風險的信貸和投機,資源環境過度消耗,正在透支著鋁產業乃至中國經濟和未來。
地方政府出于財稅收入和政績考核需要,以土地、資源、稅收以及財政補貼等優惠手段鼓勵投資,超前發展地方經濟。
銀行超量印鈔貸款給地方政府、國企和特殊利益群體用來投資,滿足這些群體其他的訴求,但是投資效益不佳,有很多根本無收益,他們只有過分依靠不斷出賣土地和資源應付債務。

影響鋁產業發展的外部因素
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熱衷于理財、票據、信托、發債、租賃等業務,可以避開央行的金融監管。大型鋁企業和新項目由此可以多渠道獲得成本相對較高的資金,用來進行產能擴張。實際上,很多項目高成本融資實屬無奈,因為既已上船,難以下船,只能被動選擇各種可能的融資途徑。盡管貨幣發行量很大,但是,大多數被投入到上述領域或者“有辦法”、“有故事”的企業中。即便如此,資金依然不夠,銀行就開始濫發承兌匯票給實體經濟周轉,而將實體經濟中的現金抽走用于投資所謂有“更高回報率”、“更小風險”的領域,并且還能獲得額外的存款和資金利息,這等于說是抽走了實體經濟的血液。而工業企業則增加了資金成本,資金流動性下降,周轉出現困難。
國內外利率差距太大以及人民幣升值,導致外資熱錢以各種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套利,鋁業成為可利用的投資平臺,鋁錠及部分鋁產品成為套利工具。一部分鋁材出口就是由于利用出口貿易將外匯流入套利,或者通過隱蔽手法額外賺取出口退稅,甚至在出口環節逃避增值稅。
電解鋁工業因電而起,又為電所困。工信部明確表示:“不公平的電力體制是電解鋁產能無序擴張的主要誘因。”目前,鋁廠無奈辦電廠,電廠又要辦鋁廠。但是,由于煤炭價格和電力供求關系及電價經常處于變化和不確定之中,煤電鋁聯合又面臨新成本、供電體制的制約。各地方電力條件差別大,執行電力法的尺度也不同,發展鋁工業的條件自然也不相同。
在鋁土礦方面,沒有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國家戰略與相應的實施能力,國內的資源開發缺乏秩序和協調機制,海外資源開發沒有及早行動,導致進口鋁土礦、氧化鋁的風險加大,鋁材出口退稅政策和鋁資源進口稅收有待進一步調整。
上述因素既是中國鋁工業發展的驅動力,也是加劇鋁工業困境的影響因素。多種利益常年累月交織在一起,使得中國鋁工業在變大的同時,也使得整個行業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危機。因此,在外部環境和影響因素沒有根本變化的背景下,未來中國鋁工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鋁工業的困難期還要持續更長時間。
當務之急是,期待新一屆政府能以法為據,以社會穩定、生態安全、資源效率為重,整肅經濟秩序,找到維護市場體系建設和重塑政府公信力的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