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航空材料專家顏鳴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郎小兵 施宗燦 杭曉寧|文
顏鳴皋,材料科學家、金屬物理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級技術顧問。他是我國鈦合金研究工作的開創者之一,領導創建了我國航空鈦合金研究室,熔煉成功了中國第一個重3000克的鈦合金鑄錠,在指導開展鈦合金和高溫合金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及疲勞斷裂與壽命預測研究等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筆者有幸采訪了從事國防科研五十多年而今已邁入耄耋之年的顏鳴皋院士。
走過九十四年漫漫人生之路的顏老,依然鐘情于他60載孜孜以求的事業。在采訪過程中,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心總是和時代脈搏一起跳動,與祖國航空事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隨著顏老打開話題,追憶往事,筆者捕捉到他60余年來學術生涯中一個個像金子一樣閃光的亮點。
顏鳴皋,浙江寧波慈城鎮人,1920年6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定興縣。1942年,他畢業于重慶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被分配到當時的國民政府經濟部中央工業實驗所任助理工程師。1944年,他獲得公派赴美實習一年的機會。為了多學些對國家有用的技術,他抓住一切機會去大學旁聽,并最終獲得在美留學機會,先后獲得美國耶魯大學冶金科學碩士與工學博士學位。1949年7月,他受聘于紐約大學工學院任副研究員,負責鈦合金實驗室的籌建工作,并指導兩名博士生從事鈦合金相研究工作,首次測定出純鈦的拉伸、壓縮和軋制織構及其形成規律,成為第一位研究鈦合金的中國學者。
1949年6月,顏鳴皋參加了留美科協在美國匹茲堡召開的全美代表大會,并被推選為協會監事和金屬專業組組長,參加動員留美同學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并組織翻譯了《金屬物理引論》,制訂了統一的冶金學名詞,后來成為我國第一部《冶金學名詞》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顏鳴皋歡欣鼓舞,激動萬分。他下定決心回到祖國的懷抱,參加祖國的經濟建設。

顏鳴皋在科研一線
1950年10月,顏鳴皋購買了回國船票。在臨行前10天被美國聯邦調查局以莫須有的所謂“非法留居”的罪名將其強行扣留,并被強行退掉船票。在拘留所里,以了解案情和傳訊為名,美方多次威逼利誘,以高待遇、接家眷來美等條件希望打消顏鳴皋歸國的念頭。威逼利誘撼動不了顏鳴皋報效祖國的決心:“我一定要回去,那里是我的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面對聯邦調查局的非法扣留,顏鳴皋義正詞嚴,提出了強烈抗議,經在美友人相助,聘請律師起訴。1951年2月勝訴后,他僅帶著少量衣物和幾大箱子書籍、零件,乘船取道香港輾轉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歷經坎坷歸國后,顏鳴皋積極投身國防科技戰線,受聘于北京工業大學(現北京理工大學)冶金工程學系任教授兼金屬材料教研組組長。1954年,其改任機械工程二系(彈藥系)系主任,創建了我國武器彈藥專業,還兼任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研究員。當時他的工資待遇只有在美國的三十分之一,而他毫不在意。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下,顏鳴皋參加了中國《1956~1967年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由于國家重視發展國防尖端技術,鈦合金研究在這一規劃中被列為我國未來12年建設中572項科技攻關中的72個重點攻關項目之一。
1956年6月14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懷仁堂親切接見了參加全國科學規劃工作的數百名科學家。顏鳴皋深感責任重大,更加堅定了對事業的選擇和對人生目標的追求。一定要攻克尖端技術的難關,搞出中國人自己的鈦合金,這就是顏鳴皋的骨氣。
牢記黨的重托,顏鳴皋來到北京西山腳下的冷泉村,來到剛剛組建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現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率領十多名青年科技人員,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艱苦奮斗,創建了我國航空領域的第一個鈦合金試驗室。當時一無材料,二無設備。他帶領科技人員白手起家,從學習資料入手,先后自行設計制造出3公斤非自耗電弧爐和7.5公斤自耗電弧爐,經過多少次“實踐—失敗—再實踐”的過程,終于熔煉出我國第一個3公斤銀光閃閃的鈦合金鑄錠。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鈦合金。
1958年赴蘇聯考察后,顏鳴皋又指導技術人員自制了兩臺25公斤真空自耗電弧爐,先期開展了蘇聯鈦合金的仿制工作。他指導開展高熔點合金研究工作,建立630噸測壓機,氫氣保護熔煉爐以及ДВП-1000自耗爐等,建立了供研究使用的整套熔煉和加工裝置,進一步提高了航空鈦合金的研制水平,并在實踐中培養出我國第一批優秀的航空鈦合金研究人員。
1962年,顏鳴皋擔任金屬物理和理化檢驗研究室主任,領導高溫合金和鈦合金的應用基礎研究工作。他在《鎳基合金的強化》論著中,預測了各種元素在合金中存在的狀態和強化系列。為了使航空用鈦合金立足于國內,60多年來,他不懈探索,銳意進取,成就事業,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他所建立的航空鈦合金研究室目前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設備齊全、技術領先的航空鈦合金研制與應用科研中心,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在鈦合金研制方面長期以來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先后研制出十幾種鈦合金,被成功地應用于殲7、殲8、殲10、運7、運8、強5等軍用和民用飛機。
20世紀70年代,善于觀察和分析的顏鳴皋發現,由于當時宏觀力學與微觀分析缺少有機結合,以至于金屬疲勞與斷裂方面的應用研究在我國基本還是空白。
而顏鳴皋深知,開展金屬疲勞斷裂力學這門新興學科的研究,對于飛機發動機和飛機的使用期限的預測、確定、延壽,對保證飛行安全、確定檢修周期以及合理選材、控制和提高產品質量等,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開展疲勞斷裂力學的研究和應用,是時代的需要,更是一個航空材料科學家的責任與使命。
顏鳴皋親自組織和領導固體力學和物理冶金兩支科技隊伍,采取宏觀力學和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指導題目組對金屬材料的疲勞裂紋擴展過程、物理模型、力學方程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作了相當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系統性、獨創性的科研成果。他對第一、第二階段裂紋擴展的物理模型,首次歸納為雙滑移、裂尖鈍化和再生核機制,得出了疲勞裂紋擴展的一般表達式,并闡明了組織結構、應力比、表面狀態和環境介質等因素的影響規律。
他還和同事通過對幾種合金匹配斷口的仔細觀察和深入分析,首次發現兩個匹配斷口上的微觀形態,是非對稱的,并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通過實驗證明,疲勞裂紋在構件和試樣中的擴展,是一種非平坦的交替切變過程。對實際工程材料的斷口形貌,根據應力狀態和第二相、夾雜物以及環境影響,做出了合理的解釋。
1978年,顏鳴皋根據研究成果撰寫出了《金屬疲勞斷裂微觀機制》一文,除了在全國“第一屆斷裂力學與斷裂物理會議”上作為大會主報告之一外,還由中國航空研究院選為航空科技文獻資料,以單行本出版發行。這是我國首次發表的一篇有分析、有獨立見解、系統地闡明有關疲勞與斷裂微觀機制的論文報告。
顏鳴皋應用斷裂力學分析與位錯模型,首次推出了預測疲勞裂紋擴展門檻值的理論計算方程,其計算值與三種主要晶系金屬及其合金的實驗值相吻合,在世界疲勞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顏鳴皋作為我國航空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的先行者,為了配合飛機設計部門進行損傷容限設計,對大量國產材料進行了斷裂數據與成活率的測定,出版了多種手冊與數據匯編,為飛機安全設計、合理選材提供了大量數據和理論依據,并建立了較完整的試驗裝備,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技術骨干,使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在材料疲勞與斷裂應用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他先后當選國際材料力學行為大會的主席和名譽主席,在國際疲勞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為了表彰顏鳴皋對我國航空工業做出的卓越貢獻,1991年4月,在航空工業創建40周年之際,他被授予“為航空工業做出杰出貢獻者”稱號,并榮獲航空航天部的最高獎勵——“航空金獎”。1991年11月顏鳴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1年又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他常與年輕科技人員說,作為航空科技工作者必須樹雄心、立壯志,勇于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航空工業必須注重科研,注重應用研究,特別要努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絕不能總跟在別人后邊跑。
顏鳴皋曾經這樣說過:“科研作風體現一個人的品格。只有無私無畏,勇于獻身,才能獲得真知,激勵后輩。祖國的未來,科學的未來,在年輕人身上。”
顏鳴皋幾十年來不僅見證了共和國的風風雨雨,而且深深體味到建設一個強大的國防和強盛的航空工業是多么的重要。他把振興祖國航空工業的希望寄托在年輕人身上,并傾注心血培養和造就一批新世紀技術骨干和學術帶頭人,甘當年輕人的鋪路石。作為國家首批博士生導師,他在航材院創建了材料學的博士點和博士后工作站,親自培養了15名碩士、23名博士和9名博士后。這些學生不乏出類拔萃者,在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嶄露頭角,成為本專業的技術骨干、學科帶頭人。
顏鳴皋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在他領導和關心下,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當前有材料科學工程一級學科、固體力學二級學科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滿足了該院的招生需求。同時,他還擔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福州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兼職教授或顧問教授,中國科學院疲勞與斷裂國家實驗室、先進復合材料國防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席等職。
顏鳴皋甘做人梯,扶掖后輩。他總是把年輕人往前推,往上推,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能的機會。參加國際交流,他常把在國外宣讀論文的機會讓給學生;年輕人向他請教、討論學術問題,他毫無保留地把平生所學傾囊傳授;在幾十年的時間里,他精心收集的幾大柜子的寶貴資料,永遠都向年輕人敞開……
顏鳴皋成果豐碩、貢獻卓越。他曾編輯出版過《航空材料學》、《鎳基高溫合金的強化》、《金屬的疲勞與斷裂》、《金屬疲勞損傷》等專著和譯著,先后發表各種科學論文200余篇。他還曾任全國《材料科學與測量》叢書副主編,主持編撰《中國航空材料手冊》、《第五屆國際材料力學行為會議論文集》等專業圖書和多種力學性能手冊,為生產、科研、教學等提供了有價值的數據、資料,為傳播新技術和新材料做出了出色成績。另外,他還曾擔任過《航空材料學報》的主編,《金屬學報》、《航空學報》、《國際航空》等報刊的編委。
耄耋之年,顏鳴皋依然給自己不斷地加壓,密切關注著世界航空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仍然默默執著地耕耘在國防高科技領域里,仍然不遺余力地探索我國航空材料技術的發展體系和發展平臺,仍然壯心不已、不遺余力地指導著數項國家“863”高科技重點課題,依然進行著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為我國材料科學研究“出成果、出人才”和航空工業的騰飛繼續作貢獻。進入新世紀之后,顏老在題為《航空材料技術的發展現狀與展望》這篇論文中提出要在2020年使我國的主要航空材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為加快我國航空材料的發展速度提出多項建議。
“文革”時期,由于有留美經歷,顏鳴皋受到了沖擊。而顏鳴皋卻無怨無悔地說:“如果有來生,我還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這是生我養我的祖國啊!”

顏鳴皋在授學位儀式上宣讀獲得博士碩士學位名單
顏鳴皋心系祖國,幾十年來始終表現出他對祖國和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雖然歷經磨難而癡心不改。在工作上、事業上,他殫精竭慮、孜孜以求,為新中國的航空事業做出了諸多重大貢獻。他還為祖國航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積極向中央有關領導提出建設性建議。2004年6月,顏鳴皋與兩院院士師昌緒、顧誦芬,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中國工程院院士才鴻年、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吳學仁等人聯名寫信給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對中國的航空工業的發展和先進材料的研制提出意見,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005年12月,顏鳴皋又與曹春曉、陳一堅、張立同、傅恒志、馮培德、顧誦芬一起,寫信給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我國與歐洲進行航空合作提出建議,供國家決策時參考。
2003年,顏鳴皋和親屬們商量,決定將400余平方米的祖居捐贈給慈城人民政府。2007年,慈城鎮政府將其整修后,命名為“慈城院士陳列館”。里面陳列了慈城十多位兩院院士談家楨、馮定、顏鳴皋等的人生經歷和先進事跡。
2009年7月,第八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宣布了表彰全國僑界“十杰”的決定。顏鳴皋作為全國3000多萬歸國華僑中遴選出來的“十杰”之一,既是對他畢生愛黨報國的肯定,也是全體航空材料科技工作者的自豪與光榮。
顏鳴皋的人生已經向著九十五歲高峰邁進,可他卻似乎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仍舊一如既往地動情地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我靈魂里點燃的是信仰的火炬,我知道自己擔承的責任,我要為我們的祖國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鑄就祖國空中神鷹的鋼筋鐵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正是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航空事業、繼續奮進在航空材料科研前沿的顏鳴皋最生動、最光鮮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