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五大挑戰”,存在“六大問題”。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把中國夢化為農民自身的目標追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農民自身的價值準則,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化為農民的生動實踐,把精神文明建設化為農民自身的迫切需要。新思路:搞好“四個結合”,即要與宣傳貫徹“三農”政策相結合、與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相結合、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相結合、與轉變干部作風相結合。新舉措:即解決“四個問題”,(1)健全組織領導體系,解決“誰來抓”問題;(2)增強工作的針對性,解決“抓什么”問題;(3)創新方式方法,解決“怎么抓”問題;(4)豐富教育形式,解決“抓到位”問題。
關鍵詞 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思路;舉措;創新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3-001-04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704.2038.00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7-4 20:38:00
思想政治工作歷來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面對新時期農村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尤為重要和迫切。去年底,中央下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為我們搞好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為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凝聚了價值共識。
1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五大挑戰”,存在“六大問題”。
1.1五大挑戰
(1)利益主體多元化。既有作為主體的農戶,又涌現了大批私營企業主、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等新的社會階層,不同利益主體有著不同的思想狀態和利益訴求。
(2)生活方式多樣化。改革開放使大批農民沖破“土里刨食”的局限,實現轉移就業,活動空間空前擴大,現代生活方式進入農家,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的思想認識、政治態度帶來了影響。
(3)信息獲取多雜化。隨著電視、手機的普及,電腦進農家,走南闖北務工經商者大量涌現,農民信息來源已不再是傳統的“口口相傳”,接收的信息也可謂五花八門、泥沙俱下。
(4)思維方式多變化。各種思潮相互碰撞,各種觀念相互激蕩,農民思想空前活躍,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現了“土地分到戶、不要村干部”,“只想發家、不管國家”等消極思想。
(5)價值取向多極化。市場經濟的趨利性沖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抬頭,不關心政治,信仰缺失,缺乏主流價值觀支撐。
1.2六大問題
(1)認識不夠。個別地方政績觀出現偏差,片面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形式主義”、“無效勞動”、“花架子”,干了也白干,重物質輕精神,存在“有人管、無人抓”現象。
(2)方法不多。一些地方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與時俱進,感到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管用。
(3)感召力不大。少數干部對思想政治工作不敢說、不愿說、不會說,與新社會群體說不上去,與青年人說不進去,與困難群眾說不下去,與老同志說給頂了回去。
(4)覆蓋面不寬。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分工分業加快,人員流動性大增,思想政治工作對流動人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空白。
(5)貼近時代不緊。思想政治工作本應引領時代潮流,但在一些地方往往被各種新思潮、新觀念推著走,方法老一套、內容老花樣,難以滿足農民群眾的需要。
(6)針對性不強。習慣于“一刀切”、“一鍋煮”,不能從農民所想、所急、所需、所盼出發,與農村發展、農民致富愿望結合不緊,自說自話、“兩張皮”,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好。
2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統一人們思想,引領人們行動,培養擁護黨的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2.1把中國夢化為農民自身的目標追求
中國夢是民族夢和個人夢的辯證統一,具體到農村和農民,就是要同步實現小康,過上富裕、體面、有尊嚴的生活,建設幸福美好家園。加強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培育有夢想、有追求的新型農民,是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要把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成農村全面小康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到農民發展生產、改善環境、創業致富的生動實踐中,體現到農民的致富夢、小康夢等樸素思想當中,激發農民的創業熱情,點亮他們的圓夢之光。
2.2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農民自身的價值準則
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其目的就是要培育和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制定農村發展規劃,出臺經濟社會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都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形成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和社會環境。要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道德誠信建設,完善村規民約,保障農民的各項民主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褒獎善行義舉,懲戒失范行為,用法律和制度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要深入開展農村“三留守”關愛、各種便民利民服務、鄰里互助、敬老愛幼、“三下鄉”等活動,涵養農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3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化為農民的生動實踐
農民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參與主體和受益主體,要以農民為本深化農村改革。一方面,要加強調查研究,了解農民所想、所需、所盼、所急,以問題為導向,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做到改什么、怎么改都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所有改革方案都從農民群眾中來、到農民群眾中去。另一方面,要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多形式加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宣傳力度,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增強主體意識。人民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要鼓勵基層和農民大膽試、大膽闖,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匯聚起強大的力量源泉、廣泛的群眾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
2.4把精神文明建設化為農民自身的迫切需要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要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根本,持之以恒抓好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宣傳教育,抓好艱苦創業精神、民主法制、社會新風宣傳教育,抓好科學文化知識宣傳教育。要以提升鄉風文明水平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豐富農民文體生活,培育勤儉持家、尊老愛幼的家風,鄰里和睦、互幫互助的民風,移風易俗、科學文明的村風。要以文明創建為抓手,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文明戶、文明村鎮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破除陳規陋習、崇尚科學、抵制迷信,樹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要以改善條件為載體,抓好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文化中心戶、農家書屋等陣地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
3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思路
農民是最講現實的,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教育內容的綜合性、教育形式的直觀性、教育過程的漸進性、教育效果的求實性等特點。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變傳統的“說教”為“言傳身教”,才能事半功倍。具體講是要搞好“四個結合”。
3.1要與宣傳貫徹“三農”政策相結合
“三農”政策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集中體現。不折不扣宣傳貫徹落實好“三農”政策,是農村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要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多渠道把黨的聲音傳送到農民中去,把農民的思想凝聚到黨中央的精神上來。要嚴格落實兌現政策,加大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克扣截留等各種違紀違法行為,嚴防“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湯”。
3.2要與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相結合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豐而知榮辱。要把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幫助農民發展生產、增收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上,落實到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美麗鄉村中去,落實到辦好農村教育、文化、衛生、扶貧、社保等民生工程及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等具體民生實事中去。從某種程度上講,只要農民富裕了、農村變美了、民生有保障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做好了一大半。
3.3要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相結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教育人、塑造人,凝聚人心。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因此,他們既要有“技”,還要有“智”;既要有“才”,更要有“德”;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要加大新型農民培訓力度,改變過去單一的技術培訓方式,增加農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政策法律知識和道德誠信等內容,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使其從普通農民變為技術農民,從技術農民成為文化農民、責任農民、創新農民。
3.4要與轉變干部作風相結合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群眾看干部。”干部的一言一行不僅影響黨群干群關系,而且對農民群眾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作用,因此,要正人先正己。各級干部尤其是農村基層干部要加強自身政治思想修養,嚴格規范自身言行,發揮好表率作用。要深入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反對和糾正“四風”,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做工作,與群眾打成一片,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要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廉政紀律,堅決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行為,以良好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
4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舉措
當前,農民外出多了、要求高了、懂的多了、思想活躍了,以往那一套不管用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時俱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4.1健全組織領導體系,解決“誰來抓”問題
宣傳思想工作,各級黨委負有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要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切實糾正個別地方重經濟輕政治、重物質文明輕精神文明傾向,進一步明確基層黨組織的首要責任,完善工作績效考核評價機制,真正做到兩手抓、兩手硬。要構建以鄉鎮黨委為領導、農村黨支部為核心、黨團員和干部為主體、先進分子為骨干、群團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為橋梁,多位一體地組織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確保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加強對農業部門、鄉鎮、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基層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做好農村宣傳思想工作的能力。
4.2增強工作的針對性,解決“抓什么”問題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有的放矢,切忌脫離實際地空講、空談、空教。要把握農民的思想動態,掌握農村政治思想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以群眾喜聞樂見方式加強引導。重點加強對農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政策形勢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民主法制教育、道德誠信教育,把農民的思想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行動統一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上。要加大“三農”宣傳工作力度,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抓好政策宣傳解讀,大力宣傳發生在農民身邊的致富典型、道德模范、好人好事等,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4.3創新方式方法,解決“怎么抓”問題
總的來講,要做到“四個貼近”:(1)貼近農民感情,帶著真情實感做工作,當好農民群眾的“引路人”、“自家人”、“貼心人”、“知情人”、“維權人”。(2)貼近農民生活,尊重農民生產生活習慣,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把工作做到村間院壩,采取快板書、“四言八句”、地方戲劇等生動直觀形象的形式,讓農民看得懂、接受得了、理解得快。(3)貼近農民實際,用發生在農村、農民身上比較有影響的經典案例、正反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引導農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切忌“上政治課”、“講大道理”。(4)貼近農民愿望,關心農民冷暖,幫助農民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以實際行動來做好宣傳思想工作。
4.4豐富教育形式,解決“抓到位”問題
各地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經驗,要認真總結、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和發展。要善用典型,樹造好典型,宣傳好典型,用先進典型現身說法的直觀形式,讓農民自我教育;要善謀活動,策劃開展一些適合農村農民特點、群眾樂于參與的文體活動,寓教于樂;要善抓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農村改革發展的各項具體工作中,避免就思想政治工作抓思想政治工作,變“空洞說教”為“潤物細無聲”;要善借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城鄉結隊共建活動,抓好送電影、送戲劇、送報刊等活動,加快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