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桃蚜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介紹了桃蚜在上海地區的發生規律及其防治技術。
關鍵詞 桃蚜;發生規律;防治技術;上海地區
中圖分類號:S43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3-010-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704.2038.017.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7-4 20:38:00
桃蚜(Myzus persicae)屬半翅目蚜科,別名桃赤蚜、菜蚜、煙蚜,主要為害薔薇科的桃、梨、櫻桃與桔,以及煙草、辣椒、番茄和十字花科的青菜、大白菜等蔬菜,為害最為嚴重的是十字花科蔬菜。成蚜和若蚜以群集方式在菜葉和果樹嫩莖上刺吸汁液,可使葉片卷縮變形,植株生長不良和萎縮,嚴重時全株枯死。蚜蟲的分泌物(蜜露)還影響作物光合作用,引發煤污病,同時還可傳播多種病毒病,直接影響蔬菜、果品等的光潔度和食用品質,并造成大量減產。
自2006年以來,通過對上海地區多個園藝場或果園的實地調查發現,上海地區桃蚜每年5—6月從桃(包括黃桃在內,下同)、梨、桔等果樹上為害后,可遷飛到菜株上,9—10月又從菜株遷飛至桃、梨、桔等果樹進行第2次為害,因而桃蚜是蔬菜及果樹生產上極為重要的蚜蟲類害蟲。為此,總結桃蚜的發生規律及其防治技術如下,希對防治桃蚜有所幫助。
1桃蚜的形態特征
1.1有翅雌蚜
體長1.8~2.2 mm,頭部黑色,額瘤發達且顯著,向內傾斜,腹眼褐色,胸部黑色,腹部體色多變,有綠色、淺綠色、黃綠色、褐色、赤褐色、腹背面有褐色的方形斑紋1個。腹管較長,圓柱形,端部黑色,觸角黑色,共有6節,在第3節上有1列感覺孔,9~17個,尾片黑色,較腹管短,著生3對彎曲的側毛。
1.2有翅雄蚜
體長1.5~1.8 mm,基本特征同有翅雌蚜,主要區別是腹背黑斑較大,在觸角第3、第5節上的感覺孔數目很多。
1.3無翅雌蚜
體長2 mm,近卵圓形,無蠟粉,體色多變,有綠色、黃色、櫻紅色、紅褐色等,低溫下顏色偏深,觸角第3節無感覺圈,額瘤和腹管特征同有翅蚜。
1.4若蚜
共4齡,體型、體色與無翅成蚜相似,個體較小,尾片不明顯,有翅若蚜3齡起,翅蚜明顯,且體型較無翅若蚜略顯瘦長。
1.5卵
長橢圓形,長約0.5 mm,初產時淡黃色,后變黑褐色,有光澤。
1.6與相似蟲害的比較
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蟲很多,主要有蘿卜蚜(Lipaphis erysimi)、甘藍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桃蚜。這3種菜蚜成蟲(有翅雌蚜,無翅雌蚜)的區別見表1。
2桃蚜的生物學特性
2.1發生世代
桃蚜在上海地區每年發生20~30代,世代重疊嚴重。以卵在植株枝條的芽腋內(菜心)、分枝或枝梢的裂縫中越冬,還可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風障地菠菜或作物根際處越冬。桃蚜除在菜株之間越冬外,還可在桃、梨、桔等果樹上產卵越冬。越冬卵翌年3—4月孵化,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幾代后再產生有翅蚜遷回蔬菜田為害。在上海及其以南地區(或北方的加溫溫室內),則終年或營孤雌生殖,無越冬現象。上海地區桃蚜的發生盛期為4—6月和9—10月,在蔬菜作物上主要為害青菜、大白菜等十字花科及其他根菜作物如蘿卜等。桃蚜每年5—6月從桃、梨等果樹為害后,可遷飛到菜株上,在9—10月又從菜株再次遷飛到桃、梨等果樹上進行第2次為害的規律。
2.2生活習性
桃蚜有翅蚜對黃色有較強的趨性,對銀灰色有忌避習性,且具有較強的遷飛和擴散能力。在適宜條件下,其壽命可長達10 d以上,平均每頭有翅和無翅雌蚜胎生仔蚜60頭左右。受溫度及環境制約,在上海地區十字花科蔬菜上菜蚜(桃蚜和蘿卜蚜)年發生呈春秋雙峰型,分別出現在5—6月和10—11月前后,隆冬低溫季節和盛夏高溫季節發生量都很低。由于桃蚜較蘿卜蚜耐低溫,而蘿卜蚜較桃蚜耐高溫,故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5月田間發生的菜蚜優勢種主要是桃蚜。每年7—10月上旬田間發生的菜蚜優勢種主要是蘿卜蚜。而6—7月及11—12月是桃蚜與蘿卜蚜2種蚜蟲比例結構的變換時期。
2.3氣候(溫度)影響
桃蚜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5~29℃,最適環境溫度16~25℃。桃蚜有翅型和無翅型的發育起點溫度分別為4.3℃、3.9℃,自胎生至羽化為成蚜的有效積溫分別為133℃、120℃。在日均溫17~20℃條件下,胎生至羽化為成蚜的歷期為7~12 d;在26℃條件下,整個若蟲期只需5~7 d,若蟲2 d后即可直接為害果樹及蔬菜作物上的嫩莖或幼葉。
上海地區是屬海洋性的亞熱帶氣候。一般情況下,每年盛夏7—8月35℃以上連續高溫日在28~32 d,2013年這個特殊的年份35℃以上的高溫日達47 d(6月2 d、7月25 d、8月20 d)之久,這樣連續高溫可以抑制蘿卜蚜害蟲的有翅雌蚜和無翅雌蚜胎生仔蚜的發生與為害。2013年7—8月上海地區沒有發生過大的臺風暴雨,但在10月7—8日受“菲特”強臺風的邊緣影響下了一場特大暴雨。據上海徐家匯中心氣象站測定,降雨量為183 mm,為該年入夏以來最大的降雨量。3種蚜蟲受特大臺風暴雨沖刷的影響一下子死光,因而適宜(當)中等雨量或臺風暴雨的沖刷促使菜蚜類害蟲的大量或全部死光。
3桃蚜的為害特點
桃蚜的發生盛期在4—6月、9—10月。以成蚜和若蚜群集方式在蔬菜葉子、果樹幼葉與嫩莖上刺吸汁液,可造成葉片卷縮變形、植株生長不良和萎縮,嚴重時全株枯死,蚜蟲的分泌物還影響蔬菜作物的光合作用,引發煤污病,污染蔬菜光潔度和品質,并可傳播多種病毒病。桃蚜同蘿卜蚜、甘藍蚜的為害方式和為害癥狀相同,且蘿卜蚜常與桃蚜等混合發生。具體認識還應根據形態、發生區域、喜食性(表2)等特征。
4桃蚜的防治技術
4.1蔬菜上桃蚜的防治技術
4.1.1農業防治
有條件的地區,在菜田內間作種植玉米等高稈作物,能阻擋蚜蟲的遷飛擴散。
4.1.2物理防治
銀灰色薄膜避蚜,苗床四周鋪17 cm寬銀灰色薄膜,苗床上方每隔60~100 cm拉3~6 cm寬銀灰色薄膜網絡,避蚜防傳病毒效果好。夏季可不種或少種十字花科蔬菜,以切斷或減少秋菜的蚜源和毒源。
4.1.3生物防治
蔬菜保護地栽培中,可以在桃蚜發生初期釋放蚜繭蜂,進行生物防治。
4.1.4化學防治
在田間蚜蟲點片發生階段要重視早期用藥防治,連續用藥2~3次,用藥間隔期為10~15 d。防治期間采用綠色防治用藥與常規防治連續交替使用,這樣防治效果好。(1)綠色防治用藥。每667 m2田塊可用24%螺蟲乙酯懸浮劑(畝旺特)30 g,3000倍液;或用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更猛)40 g,35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2)常規防治用藥。每667 m2田塊可用70%吡蟲啉水分散劑(艾美樂)8 g,8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劑(功夫菊酯)60 g,25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
4.2桃、梨、桔等果樹上桃蚜的防治技術
在田間蚜蟲發生時段內重視早期用藥防治,5—6月和9—10月可用20%殺滅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用2.5%功夫菊酯水劑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連續噴霧2~3次,防治間隔時期為10~15 d。11月初,桃、梨等果樹葉子(未落葉之前)即將衰老時,桃蚜又轉移到果樹下面幼嫩的雜草上為害時,再次噴霧防治1次,這樣可減少越冬蟲源的基數。
以上對蔬菜作物及桃、梨、桔等果樹上的化學防治,為減少農藥殘留量,在采收上市之前10~12 d,必須停止用藥,以確保蔬菜及果品品質與食品安全性。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