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形態特性、生長習性和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紹百子蓮在重慶地區的引種栽培情況及其繁殖技術。
關鍵詞 百子蓮;引種;栽培;重慶地區
中圖分類號:S602.2;S68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3-027-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704.2038.00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7-4 20:38:00
百子蓮(Agapanthus praecox sp.Orientalis)為非洲百合科百子蓮屬多年生常綠草本,原產于南非,于2000年首次引入中國[1]?,F已憑借其種類豐富、花色明快、花姿優美、葉色光亮濃綠、花期長等優點,被作為觀賞花卉在國內進行栽培種植。本文主要介紹百子蓮在重慶地區的引種栽培情況及其繁殖技術。
1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株叢生。葉二列寬披針形,濃綠,近革質,長50~70 cm;具短縮根狀莖和多數繩狀須根;花葶由葉叢中抽出,直立粗壯,高60~90 cm;頂生傘房花序,著花約20~50朵,花漏斗狀,花瓣6枚,呈深藍色,也有白色、紫色、淡紫藍色的品種;花藥初為黃色,后變為黑色;花期6—8月;蒴果,縱裂,種子多數,具翅。
2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5~30℃。在重慶地區,夏秋高溫時節需對植株進行適當遮陰,避免強光長時間直射;冬季喜光照,可對植株進行全日照。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在肥沃、腐殖質多、排水良好土壤上生長良好。較耐寒,在重慶地區可露地越冬。
3栽培管理
3.1繁殖
以分株繁殖為主,亦可播種繁殖。本院于2009年引進百子蓮盆栽苗,2012年即可進行分株,分株于春季4月與換盆同時進行,將過密老株分開,每盆2~3叢,分株后先放在陰處過渡1周后再移至陽光下,翌年即可開花。據相關研究報道,百子蓮播種繁殖在種子成熟后隨即進行,但因種子發芽極為緩慢,播后15 d左右發芽,小苗生長慢,需栽培5年以上才開花,一般較少用。
3.2栽植
百子蓮盆栽采用園土、營養土按3∶1比例混合,土壤應富含腐殖質且排水良好,擺放密度為6~8盆/m2。
3.3水肥管理
百子蓮喜肥喜水,但不耐澇。定植時,在花盆基部鋪設瓦片,防止積水,并加入少量過磷酸鈣作為基肥。3—5月,全光照,澆水以濕潤為度,使用糞肥或者富含磷、鉀的稀薄液體肥料,每隔10~15 d施1次,施肥后用清水噴淋葉片。6—9月,由于重慶氣溫過高,光照強度大,需將百子蓮放在半陰濕潤處,或進行遮光處理,以免日光直射,灼傷葉片。在此期間,給予植株充足的水分,并對植株及周圍進行噴水增濕、降溫?;ㄩ_前增施磷肥,可使花色更加鮮艷。10月以后,控制澆水,保持盆土稍微濕潤即可,停止追肥。
3.4病蟲害防治
在重慶地區栽植不易出現病蟲害,偶有葉斑病發生,影響開花,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
4觀賞應用
百子蓮為多年生宿根常綠地被優良花卉,是歐式庭院中栽種的最為古老的南非花卉之一,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切花生產、園林觀賞、干燥花的藝術創作以及藥用成分提取[2]。在園林應用中,主要用于盆栽作室內觀賞,置于半陰處栽培,或作掩飾園和花徑的點綴植物,多用于混合式花境。
參考文獻
[1]卓麗環,孫穎.百子蓮的花部特征與繁育系統觀察[J].園藝學報,2009,36(11):1697-1700.
[2]孫穎,卓麗環.百子蓮種子發育生理生化特性[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5):57-59.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