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1年11月,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與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首次引進藍莓在拉薩進行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在西藏拉薩的溫室條件下,通過嚴格的管理、人工調控、人工輔助授粉及放蜂等措施,能夠使藍莓正常生長并開花結實。藍莓在拉薩引種栽培獲得初步成功。生根劑試驗初步表明,進口海藻素對‘北陸’藍莓營養生長效果最好。建議在西藏特殊的土壤環境下不僅要多施有機肥,而且有機肥要充分腐熟。
關鍵詞 藍莓;引種栽培;西藏拉薩
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6-023-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725.1507.013.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7/25 15:07:00
藍莓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推薦的“第三代水果”,果實中除含有人體所需的糖、有機酸、Vc 及礦物質外,富含花青苷、SOD、黃酮、鞣化酸等抗氧化物質,具有改善視力、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能。我國自20 世紀80 年代初開始從美國等國家引種、試栽成功后,已經進入生產種植階段,市場上已可看到本土自產的藍莓銷售并備受消費者歡迎。與露地栽培相比,設施藍莓不但可以解決越冬問題而且售價較高。設施藍莓定植后第二年見果,第四年可豐產,667 m2產量650 kg左右,在拉薩市場銷售價格可達270~300元/ kg,667 m2產值達15萬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2011年以前西藏還沒有藍莓的生產栽培。2011年11月,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與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首次引進藍莓在拉薩進行栽培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地在拉薩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設施栽培位于41號高效日光溫室1棟,60 m×8 m,面積480 m2;露地栽培位于園區28號溫室前,面積約200 m2。砂壤土,平均pH值6.50,土壤電導率(EC)1.61 mS/cm,土壤鹽度0.78 g/kg。供試材料為美國藍莓品種“北陸”4年生大苗262株和“兔眼”、“藍鳥”2個藍莓品種的1年生小苗各10株。
1.2方法
1.2.1 土壤準備
2011年9月24—25日將4車牛糞和1車羊糞共45 m3均勻撒在實驗地,澆透水后悶棚約30 d,10月28和11月6日分別均勻撒硫磺粉50 kg和75 kg,再均勻撒施防治地下害蟲的地蟲殺星6 kg,殺菌劑多菌靈2.5 kg。用旋耕機將土壤深翻20 cm,重復2次。
1.2.2 生根劑處理
用5種生根劑處理藍莓33行,共198株,見表1。
1.2.3 修剪
定植、澆水后提前進行花前修剪。主要采用短剪、疏剪法,每株約留15個結果枝保證初步掛果,其余的短剪成為營養枝,剪去過密枝、病枝、弱枝、受傷枝。
1.3測定儀器
意大利產便攜式EC/TDS測定儀HI993310,測定土壤電導率和鹽度的儀器;檔案用溫濕度計,測定溫度。
1.4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2和EXCEL 2003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2小結與討論
2.1栽培模式及技術要求
2.1.1 栽培模式
利用大苗移栽方式,選用4年生藍莓苗進行定植,分別采用溫室高畦和盆栽模式。
2.1.2 技術要求
(1)苗木定植
2011年11月12日定植,南北做高畦,畦間距按種植畦寬0.8 m、作業道0.7 m打點,畦高0.35~0.40 m,將藍莓苗定植在畦中間。按株行距1.0 m×0.6 m,每畦定植6株,共198株(北陸),定植后灌透水1次,覆蓋黑色地膜,同時蓋棚膜。
(2)休眠期管理
苗木定植后,將塑料棚用保溫被覆蓋休眠,保證7.2℃以下溫度天數達35~40 d,時間為2011年11月12日至2012年1月15日,期間根據墑情分別澆透水3次。根據監控結果,控制白天溫度為8~18℃(記錄時間為13: 00—14: 00),夜間溫度2~6℃(記錄時間為20: 00);12月19—23日出現過零下低溫3次,分別為-2℃、-1℃和-3℃。
(3)升溫時間及溫、濕度控制
升溫從2012年1月15日開始,每天根據天氣狀況在9: 00—10: 00較暖和時候揭開保溫被,看溫室內的溫、濕度狀況調節天窗和腰窗。保持萌芽期晝溫在23~25℃,夜溫10℃以上,空氣相對濕度60%~80%;開花期晝溫在20~22℃,不超過22℃,夜溫8℃以上,空氣相對濕度50%~60%;果實發育期晝溫在22~25℃,夜溫10℃以上,空氣相對濕度60%~70%。
(4)施肥及灌水
施肥以追肥為主。尿素+復合肥+骨粉按1∶1∶1混合,株施50 g,分別在初花期、果實膨大期各施1次。同時根據葉色和植株長勢,葉面噴施0.1%磷酸二氫鉀2次。花期小水勤澆,果實膨大期保證充足供應,并根據墑情增減澆水次數。每15 d中耕除,1次。
(5)提高著果率的措施
3月花期時拉薩沒有小昆蟲活動,因此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別間隔7 d進行3次葉面噴施98%高硼(西安德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0~1200倍。3月7日人工輔助授粉1次;3月10日開始,放養的1箱中蜂適應溫室氣候開始采蜜后主要依靠蜜蜂的授粉來提高著果率。
2.2物候期
2012年1月25日升溫,2月9日芽開始萌動,初花期2月29日至3月7日;盛花期3月10—18日,末花期3月20—22日。3月25—30日果實開始膨大,4月8日出現生理落果,5月10日前后果實開始轉色,分別在5月14日、19日、23日和6月15日分批采摘成熟藍莓果實,成熟期持續約30 d。共采摘藍莓約10 kg。新梢停長時間為6月25日。
2.3不同生根劑處理對‘北陸’藍莓生長的影響
于2012年7月24日對溫室內用5種不同生根處理的藍莓株高和新梢生長量進行測定,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5種生根劑對北陸株高和新梢長度的影響差異極顯著,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以進口海藻素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為最優選擇。
2.4地栽和盆栽情形下土壤EC值的差異
‘北陸’藍莓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長有差異,4月,地栽藍莓普遍生長勢強,而盆栽藍莓則表現有強有弱,長勢弱的植株出現了一定的生理障礙(未見病蟲害特征),表現為葉片邊緣呈焦枯狀,葉色不正常,植株開花過多或者過少,生長弱。分別測定了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藍莓長勢的土壤EC值(表3),結果表明地栽正常藍莓的EC值極顯著低于盆栽藍莓,而盆栽藍莓中長勢強的EC值極顯著低于長勢弱的,一方面表明造成溫室藍莓生長障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土壤電導率過高,另一方面也可能說明盆栽條件下如果沒有好的土壤基質或栽培管理方法藍莓極容易出現生長發育不良。在藍莓果實成熟采摘后,部分地栽藍莓植株也出現了生長障礙,從表3和可見7月的EC值極顯著高于4月。
植物生長發育都有適宜的土壤EC值,西藏拉薩的土壤鹽度一般偏高,增施有機(復混)肥,不僅可以改良土壤,而且提供養分全面,是補充各種營養元素的有效途徑,有試驗表明,合理施用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有降低土壤鹽分的作用。西藏現有的有機肥主要是羊糞和牛糞,沒有充分腐熟后就作為基肥和土壤基質施于土中,因此,建議在西藏特殊的土壤環境下不僅要多施有機肥,而且有機肥要充分腐熟。
綜上所述,在西藏拉薩的溫室條件下,通過嚴格的管理、人工調控、人工輔助授粉及放蜂等措施,能夠使藍莓正常生長并開花結實。藍莓在拉薩引種栽培獲得初步成功。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