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扼要分析了四川省井研縣千佛鎮當前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現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對策;四川省井研縣千佛鎮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6-025-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725.1508.01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7/25 15:08:33
位于四川省樂山市東部的千佛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常年因農作物病蟲害造成的產量損失達100萬kg以上,這直接影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安全,因此,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是十分必要的。在當前全社會對農產品安全不斷重視的形勢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既是確保農產品產量、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手段,又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應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實現農作物病蟲害可持續治理。
1千佛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
千佛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地處淺丘山區。全鎮幅員面積41.9 km2,9個村,現有耕地0.17萬hm2,農業人口20057人,占總人口86.8%。農作物常年總產可達 4500萬kg。農業生產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糧食比重較大,常年種植水稻0.09萬hm2,玉米0.07萬hm2,紅苕0.08萬hm2,油菜0.05萬hm2,柑橘0.05萬hm2(其中臺柚0.03萬hm2)以及各類蔬菜0.04萬hm2。常年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1.26萬公頃次以上,防治0.90萬公頃次以上,挽回產量損失達500萬kg。
近年來,千佛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主要圍繞水稻、玉米、紅苕、蔬菜、果樹等主要農作物的主要病蟲害開展,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指導農民采用各種措施使農作物主要病蟲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損失維持在了較低水平。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主推措施有生態調控技術、理化誘控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以及科學合理并精準使用化學農藥技術。2013年,全鎮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0.70萬公頃次,其中糧油作物0.41萬公頃次,蔬菜及其它經濟作物0.29萬公頃次。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節約成本,提高了農產品質量,起到了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體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2千佛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示范效果
2.1生態調控技術方面
主要對玉米實施軟盤育苗地膜覆蓋移栽技術。近年來每年全鎮地膜玉米達0.06萬hm2,占玉米種植面積的81.8%。此項技術不但節水抗旱防鼠鳥,還能抑草抗病蟲壯植株,土壤保墑增溫,有效縮短生育期,早熟高產,每667 m2增產50~100 kg以上。
2.2理化誘控技術方面
使用昆蟲性信息素誘殺水稻二化螟。2013年6月由縣農業局統一組織并免費向現代農業示范片瓦子壩村20個小組農戶集中成片發放性引誘粘板1000套,對近66.67 hm2水稻二代二化螟成蟲進行了成功誘殺,每667 m2誘殺到飛蛾近千只,大大減少了為害稻株的螟幼蟲蟲口基數,也就大大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深得農民的認可。
2.3循環立體農業方面
即種養殖有機結合模式,多年來在全鎮普遍推廣稻鴨共育治蟲控草肥田技術。經過多年探索,稻田灌水結合放養群鴨不僅能控制或減輕稻飛虱、螟蟲、紋枯病和雜草等病蟲草的發生為害,(鴨糞肥田)還能增加稻田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在中稻移栽后7~10 d扎根返青、開始分蘗時,將15 d左右的雛鴨放入稻田飼養,每667 m2放鴨10~20只,水稻破口抽穗前收鴨。據調查統計,采用稻鴨共育技術的水稻田比大面積平均減少中耕除草1次、少施農藥3次,每667 m2可節約化學農藥和人工費100元,每667 m2可挽回及增加產量50~100 kg,挽回及增加產值100~200元,每667 m2放鴨20只左右,價值可達600元,這樣每667 m2凈節支增收總共可達450元以上;其次,控害效果顯著,雜草防效達83.5%,二化螟、稻飛虱及稻縱卷葉螟防效均達85.0%以上,紋枯病防效達89.6%;再次,生態效益突出,每667 m2比大面積平均減少氮肥施用量5 kg,蜘蛛、寄生蜂等天敵和中性昆蟲上升明顯,稻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2.4專業化防治隊伍方面
不斷改進施藥方法和施藥器械,推廣組建。在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分別于2011年、2012年配備了機動噴霧器、電動噴霧器各100臺,并免費在現代農業示范片集中成片發放到村組與科技示范戶,實施統防統治。近年利用農業機械化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綠色防控達到了每年0.07萬hm2次以上,不但省工、省時,還大大提高了化學農藥的施藥質量及防治效果,與手搖式噴霧器相比,每667 m2能增產50 kg左右。
3千佛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存在 的問題
3.1農民思想認識不高
受當地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齡普遍偏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桎梏,要么濫用化學農藥(任意加大劑量或使用高毒、高殘留的禁用農藥),要么盲目排斥化學農藥。對綠色防控的概念不清晰,極端思維,認為綠色防控就是用非化學農藥的措施控制病蟲害,盲目排斥化學農藥。
3.2技術儲備有待加強
受當地經濟發展滯后的影響,各級黨政領導對農業生產重視不夠,技術儲備也不夠。可操作性強且經濟、實用的綠色防控關鍵技術還不多,綠色防控工作發展后勁不足。
3.3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
受當地耕種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由于開展綠色防控工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不夠有力,所需資金較多,農民認為不如使用化學農藥簡單易行,因此普遍積極性不高。
4千佛鎮深入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 防控技術的對策建議
4.1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
各級黨政領導要加大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資金、政策的支持力度。要真正提升對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認識與重視力度,逐步建立“政府補貼、技術干部服務、生產者投入”的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長效機制。加大對綠色防控的資金投入,多渠道籌措資金,組建專業化防治隊伍,大力做好綠色防控技術的技術集成、試驗示范、推廣普及和宣傳培訓等工作。要積極創新機制,制定相應扶持政策,合理利用相關病蟲防治經費,探索綠色防控技術補貼和物化補貼模式,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
4.2加強綠色防控技術培訓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培訓力度。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開發、研究和成果轉化力度,不斷擴大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要圍繞水稻、玉米、蔬菜、水果等產業化發展,辦好綠色防控示范樣板,典型引路。結合各地實際,創新推廣使用模式,充實基層農技人員,加強各種新型技術培訓,提高基層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一批批技術水平高、操作規范的綠色防控技術骨干人員。
4.3提高綠色防控理念認識
農業科技工作者要加大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理念的宣傳力度。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進村入戶,大力宣傳綠色防控理念和技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讓全社會都著力提高對綠色防控及無公害農產品的認知度。同時,通過舉辦農民田間學校、陽光培訓等宣傳講解綠色防控技術,做到學習和實踐相結合,促使農民轉變觀念,培養新型農民。
4.4推廣綠色防控綜合技術
基層農技員要與農戶通力合作,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技術措施的應用推廣。要充分利用生態的自然控制因素,探索不同作物健身栽培技術。在農作物田間管理上,再結合理化誘控技術與生物防控技術,并科學、合理、精準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化學農藥,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其造成的毒副作用,創造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和天敵繁衍的農田環境,抑制有害生物,增強農作物抵抗力。推廣應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技術,發展無公害農產品,能夠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把食品安全問題遏制在源頭,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