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
《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是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來確定的。
從歷史的角度說,全面深化改革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屆三中全會的主題都是改革。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步伐的重要法寶。35年改革的直接結果是,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在國際社會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現實的角度說,改革是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當前,我國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國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的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同時,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實現“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也必須全面深化改革。
一個一般與個別相結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
一般性指導,是指我們黨和國家的行動指南,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這個行動指南是各行各業各項工作的指導,當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
個別性指導指全面深化改革的專項指導,包括如下內容: “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告訴人們必須充分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艱巨性,要順利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因為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每項改革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重申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依然是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引航之燈,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前35年重點是做蛋糕,把蛋糕做大。今后在繼續做大蛋糕的同時,重點是分蛋糕,把蛋糕分好就需要強調公平正義。黨的宗旨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最終必須讓全體人民受益。“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是要“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一個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求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特色鮮明、富有效率,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需要不斷完善。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決定》的創新。《決定》從“管理”到“治理”,意味著我們黨的治國方略總體思想的新提升,即更加強調多主體結構。管理的主體比較單一,主要是國家或政府。而治理的主體體現了多元化,是政府、市場、社會組織,黨、人大、政府、政協、公民等多元主體一起進行國家的治理,不是僅僅依靠一種力量。這是民主的一種表現。這樣一來,人民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就有了更多的發言權。當然,“治理”并不意味著否認國家或政府的權力,而是意在達成國家與社會組織、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形成多元共治的良性互動局面。
一個整體與重點相結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布局
《決定》提出的“六個緊緊圍繞”和“重點”、“核心”,實際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思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和聚光點。一方面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內容,突出體現了改革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明確了改革的重點和主軸,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優先順序、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一目了然,有利于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相促進。
“六個緊緊圍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分別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建六個領域的改革主線,反映著六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以經濟領域改革為例,《決定》提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意味著基本經濟制度、市場體系、財稅金融、土地制度、宏觀調控等所有經濟領域的改革,都要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主線來展開和推進。《決定》提出的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主線和方向,不僅全面深化改革總的方向不會迷失,每個領域的改革也不會偏向。
“重點”與“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聚光點。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目的是發揮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領域改革的牽引作用。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抓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可以促進其他領域深層次矛盾的化解,促進其他領域改革的協同深化。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作為核心問題,目的是要更好地發揮兩只手的作用。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過去,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而起決定作用的是政府,帶來了不少問題。將“基礎性”改為“決定性”,是《決定》的最大亮點,將對我國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弱化或否定政府的作用。因為,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不是對立關系,而應優勢互補、各揚所長、相輔相成,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作用同樣重要。
一系列眼前與長遠相結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務
《決定》16個部分、60條、300多項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務。這些新任務的完成時間是不一樣的,是既立足當前又兼顧長遠的新任務。
《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一致,表明我們黨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反映了我們黨自我加壓的政治自信和勇氣,也體現了人民對改革的期待與要求。這意味著剩下的7年時間必須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這一時間表為各部門和地方設定了改革最后的邊界和底線,表明這些改革任務是可檢查、可評估、可落實的。把握好這個時間表,目的就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發揚只爭朝夕精神,以明確時間的倒逼機制,來抓好各項改革舉措的落實。
當然,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不是絕對的,有的改革任務必須即時完成,如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有的改革任務的啟動時間全國不設置統一的時間表,如“單獨二胎”的啟動時間由各省市自治區人大決定。有的在2020年后還需繼續努力,如“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
(作者單位:中共黃石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