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組織覆蓋”這個基礎。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實踐主體。在強化服務功能上,我們根據地域特征、產業布局、黨員職業特點等情況,加大了產業鏈、商業圈、樓宇等領域黨建工作力度,并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活動便利”的原則來整合服務資源,組建業緣型、地緣型、趣緣型等功能黨支部,從而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建在商圈樓宇里、建在經紀人出資人隊伍中,使黨組織設置由“組織履蓋”向“功能提升”上邁進。
把握“服務隊伍”這個關鍵。我們不僅完善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制度,實施農村、社區“領頭雁”工程,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務干部職業化管理,還通過“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三關愛六服務”、“黨員義工隊”、“黨員服務圈”等完善了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有效機制,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在服務隊伍建設中我們嚴把“入口”,突出政治上的先進性、素質上的全面性和標準上的嚴肅性,不斷提升發展黨員的質量。在黨員教育中守住“岔口”,從理論源頭和哲學基點上領悟黨的群眾觀點,并在思想和行動上得以踐行。與此同時,疏通“出口”,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以確保黨員隊伍的純潔性。
把握“服務內容”這個核心。踐行群眾路線、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不斷創新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這是基層黨建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內在要求。要在創新服務方式上提升服務水平。緊緊圍繞“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總要求和“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總目標,在開展“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三關愛六服務”、“城鄉互聯,結對共建”等活動中,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領導聯動、資源配置、人才流動以及考核激勵等協調聯動機制,通過送信息、送資金、送項目、送服務等途徑,引導城市服務資源向農村流動,推動機關工作重心下移。要在創新服務載體中提升服務水平。按照“六有”標準及“五務合一”的要求,優化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設施,規范實體服務陣地建設,切實把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打造成聯系服務群眾的綜合性平臺;針對目前服務對象面廣、量大,服務力量相對薄弱的情況,以供銷系統裕農電子商務平臺為依托,建立信息化便民綜合服務平臺,以黨建網、流動黨員手機平臺、遠程教育網等信息化資源為依托,搭建黨員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延伸到虛擬網絡,不斷增強基層黨員干部的素養,提高基層黨組織利用網絡宣傳政策、匯集民意、服務群眾、引導輿論的能力。
把握“完善機制”這個根本。完善的工作機制,是踐行群眾路線、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保證。要落實抓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責任制,以全面落實州、縣(市)、鄉(鎮、街道)三級黨委“聯述聯評聯考”制度為契機,健全州、縣(市)、鄉(鎮、街道)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三級聯動機制,推動各級黨員干部認真履行抓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職責。要著力構建城鄉統籌、支撐有力的服務保障體系。目前,基層黨組織執政資源、服務手段還相對不足。因此,我們尚需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引導政策、資金、項目向基層黨組織傾斜,將村、社區辦公經費、黨組織活動經費、干部報酬納入財政預算,以形成穩定可靠、逐步增長的經費保障機制。同時,著力構建民主開放、獎優罰劣的服務考核評價體系。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要求,建立以服務為導向、群眾滿意為標準的服務評價和考核獎懲體系,以促進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制度化。
(作者系恩施州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