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48歲的張存如被棗陽市平林鎮新莊村全體共產黨員、村民代表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鎮人大代表。他知道,當務之急就是要讓村民富起來。
經過分析,張存如決定將發展壯大養豬產業作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骨干項目。可大多數村民怕賠本賺吆喝,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存如說,農民最講“眼見為實”,要消除群眾的顧慮,還得靠人大代表、干部去示范、去引導、去服務。為此,村里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人大代表、黨員干部帶頭。當年,張存如就帶頭擴建了豬舍。二是成立養豬協會。由張存如、趙勇、周現國牽頭成立了養豬協會,積極開展仔豬購買、飼料的收購和配制、疾病預防、聯系銷路等一系列服務,為養殖戶排憂解難。三是協助農戶貸款。張存如多次與鎮信用社溝通協商,積極爭取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小額貸款。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農戶投入到建豬圈、買仔豬的熱潮中。村三組周宗林、周宗明、周宗華三弟兄同時擴建豬舍,一次性投放仔豬30多頭,一年下來,純收入超萬元。
養豬的人多了,張存如更忙了,他走東家串西家,誰有困難都找他。有的人不懂技術,他言傳身教直到教會為止;有的人缺少資金,他幫助聯系貸款。2013年春,五組農戶劉明海一欄豬12頭突然生病,他硬是不顧白天黑夜,守護在豬欄邊,醫好了豬病。
如今的新莊村,發展“150”養殖模式的農戶有5戶,“100”養殖模式的農戶有51戶,全村年出欄生豬達2萬頭,已有160多戶群眾通過規模養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