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孝昌縣鄒崗鎮二劉村黨支部書記閔漢英。自2001年起擔任二劉村黨支部書記,已經有13年了。
目前二劉村以種植泥山茶為支柱,種植業、養殖業初具規模。2012年創產值達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過萬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昔日“亂村”、“窮村”如今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平安幸福村”。二劉村先后被市委評為文明村,被縣委評為經濟發展“雙十強”村、“五好”村黨支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先進村;我個人也連續幾年被孝感市委、孝昌縣委、鎮黨委評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
二劉村緊鄰中心集鎮,土地資源豐富、交通條件優越。但在2001年前,由于村級黨支部班子渙散,戰斗力不強,導致村里矛盾十分尖銳,村級經濟收入基本為零,是典型的“空殼村”。當時鎮黨委政府派駐村干部時,二劉村是誰也不愿意去的村。
2001年底,鎮黨委多方考慮決定派我回二劉村任村支部書記。當時我的家人堅決反對。經過多次思想交鋒,我終于下定決心走馬上任,好好干出個樣來。
我深深知道,要甩掉貧窮的帽子,村集體經濟要發展,就必須有堅強的組織保障。上任伊始,我多次到黨員、群眾家中調查走訪,摸清黨員群眾的所思所盼,最終把有能力、樂于辦事、在群眾中有威信的人選進村支部班子。
村級要發展,必須有民主公開的財務管理制度。經過多次開會討論,我會同村委會、村民主理財小組制定了一系列的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制度執行。村級財務關系終于理順了,消除了干部之間的隔閡,班子成員之間更加團結。
2005年,在村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我不等不靠,積極通過申請項目支持、向村“五有”人士募資等形式,籌集資金30多萬元,興建了300多平方米的村綜合辦公樓,添置了辦公設施,安裝了文體設施,解決了村黨員群眾活動無場所、干部辦公無設施的窘況。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二劉村的黨支部班子戰斗力明顯加強,村級財務管理逐步理清,民主自治管理秩序逐步走向正常。
如何帶領群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我通過與村“兩委”一班人認真分析,確定了“以特色農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思路。經過不懈努力,二劉村由原來的落后村一躍成為鄒崗鎮乃至全縣經濟強村。
2003年初,我利用村級80畝崗地和從農戶手中租來的20畝地建設茶葉基地。建設初期,連續兩年失敗。但村支部一班人不氣餒,而是積極想辦法。村黨支部一班人先后10余次到省農科院咨詢,請技術員現場指導,終于使光禿禿的荒山變成綠油油的茶山。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市場占有率,村里2009年又投入幾萬元資金更新了制茶和包裝機械設備,注冊了“泥山太子茗”商標,并申請QS食品生產安全標志,提高了茶葉的知名度,提高了“太子茗”市場占有率,增加了村級集體收入。目前,泥山茶葉基地面積達180畝,年產茶葉1600斤,銷售收入達60萬元,已成為孝昌縣茶葉合作社的核心基地之一,年創純利潤15萬元,基本實現了本村和鄰村30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群眾人均增收1300元。在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觸動下,不少村民紛紛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改種茶葉。
2005年,我通過多次做工作,引進本村吳姓老板投資開發預制板廠。板廠占地面積6畝,年收入近8萬元,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000元,同時安置富余勞動力就業20人。除此之外,我還引導和鼓勵農戶從傳統農業中走出來發展特色養殖。截至目前,二劉村共有養豬大戶10家,養魚大戶6戶,蔬菜大棚種植面積150畝。養豬專業戶閔漢超年出欄豬達300頭,可獲利10余萬元;養殖戶劉德林精養魚池面積達40畝,產值達30余萬元。
我利用村級辦公樓的閑置房屋和院子,興辦了“小精靈幼兒園”,安排或聘請農村富余勞動力10余名,解決了本村兒童入園問題,并在2012年擴建了“小精靈幼兒園”,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環境,同時也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
“我要么就不當這個書記,要當就要把事搞好,再說二劉村自然資源條件不差,地理位置也不偏,我就不信這個村搞不好?!边@就是我的動力。就是憑著這份執著,原來的二劉村變成了如今的“一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