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慶龍(生命學院2008級本科生、公管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
時間: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
足跡:恩施州來鳳縣
在市場中和村民們打交道,在維權中為他們奔波服務。劉慶龍說自己支西的這一年過得挺踏實,“基層和我原來想的不一樣”。
2012年11月,剛到來鳳縣不久的劉慶龍便接到了一起維權案。一位村民在當地一家超市購買了一個暖水袋,使用時,暖水袋突然爆炸,家中幾個月大的孩子被燙傷,腦后和后背大片皮膚需要進行植皮手術。
為了維權,暖水袋先得送到質檢中心進行檢測。那天恰巧是周五,當地沒有去恩施的火車,劉慶龍和來鳳縣工商局負責人只能驅車趕往質檢中心。好不容易趕到恩施,他們卻被告知質檢中心的設備無法檢測這個暖水袋,具備檢測條件的最近檢測站在重慶。
劉慶龍等人來不及休息,只能又驅車趕往重慶。在車上顛簸了6個多小時后,他們終于在半夜抵達。然而,重慶質檢中心周末不上班,劉慶龍等人只好聯系重慶市工商局幫忙,幾經周折終于完成了檢測。
回到來鳳縣后,接下來的1個月里,劉慶龍每天完成工作后就與來鳳縣工商局負責人一起找出售熱水袋的超市協商賠償問題。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劉慶龍說:“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就這樣,天天上門勸說,天天做工作,超市和受害者雙方終于達成了協議,村民得到了賠償款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