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引進林業大戶,全鎮流轉林地面積達0.5萬畝,2013年春季大造林達1500畝,占全鎮造林總面積的65%;他鑒于該鎮森林火災的高發態勢,緊緊抓住防范、撲救、查處3個關鍵環節,森林火警發生率由原來的每年10余起下降至3起以下,破案率由原來的10%提升到60%。人們稱他為夫子河的“林業保姆”,他就是麻城市夫子河鎮林業站站長凌敏。
“要管行,須懂行。”為獲得第一手數據,他總是扎進山中,一支鉛筆、一個記錄本、一個計算器,白天觀察、記錄,夜晚分析、研究,寒來暑往,風餐露宿。多年的跟蹤造林、森林調查、調查作業設計等艱苦工作,把他練成林業的一本“活電腦”,每一片林地都烙印在他腦海中。
在夫子河鎮十幾萬畝山林中,荒花山、低產低效雜灌林山接近一半,如何開發利用是多年未曾破解的難題。凌敏進村入戶,與村干部探討原因,向林農探詢想法。凌敏調查后認為,必須優化山林經營主體,實行集約經營。他引導投資造林,鼓勵流轉林地、合作造林,半年時間吸引了劉晏生等十幾人回鄉購置荒山、組建林場。新洲區潘塘鎮巴宗傳雇請當地留守老弱人員造林,成本高,進度慢。凌敏巡查時,為其聯系一支造林專業隊伍,實行承包造林,為他節省勞務費5000多元。
夫子河鎮毗連三縣區,流動人口多,易發森林火災。凌敏在防范、撲救、查處上下力氣,加強特殊人群的管理,加強重點時段和重點地域的守護,做到森林火警“打早、打小、打了”。他說,守住了山林,就守住了林農的積極性,就守住了夫子河綠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