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實名舉報逐步成為一種常態,越來越多的舉報人實名舉報貪腐官員,并通過網絡等平臺向社會公開;同時,相關部門也越來越多地主動予以回應,及時向社會通報案件調查進展和查處情況。
如何為實名舉報撐起“安全傘”,解決群眾的監督之憂,也在考量黨和政府反腐的氣魄和決心。從國外既鼓勵實名舉報、又嚴密保護舉報人的實踐中,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
立法保護。世界上多個國家都出臺了保護舉報人合法權益的法律規定,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更是制定了專門的舉報人保護法。美國早在林肯時代就制訂了《反欺詐法》,鼓勵個人揭發檢舉政府的欺詐行為。該法案規定,司法部如果在收到舉報人投訴、告發并決定作為原告或證人參與起訴,舉報人可以分到賠償額的13%至25%;如果司法部不參與,舉報人可以自行調查、起訴,則可分到罰款的25%至30%。a
專門機構保護。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還設立了專門的舉報人或證人保護機構,對包括舉報人在內的證人予以“特殊保護”。如英國的文官委員辦公室、加拿大的公共服務廉政專員和公務員舉報保護特別法庭都屬于此類機構。
安全保護。保護公民舉報權是國家的責任,建立一套完整的舉報人合法權益及人身安全保護體系十分必要,而且必需。在英國,當證人在法庭上作證時,可以通過設置屏障或其他遮蔽方式使證人與被告人不能相互看見,但必須保證法官、陪審團、律師和其他幫助證人的翻譯人等人可以看到證人。
信息保護。倡導實名舉報不僅要健全完善相關的法律和制度規則,而且要強化舉報受理機關對舉報人信息的保密責任。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規定不得披露舉報人個人信息或任何可能導致舉報人暴露的事項。比如,1972年美國“水門事件”中的關鍵線人“深喉”,由于保密措施嚴密,30余年都無人知曉其真實身份,直到2005年5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費爾特臨終前才承認自己就是“深喉”。
救濟保護。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證人在履行舉報或作證義務后可以得到專門的救濟,甚至合理“消失”。在英國,舉報人因舉報被解雇后有權要求雇主補償工資和其他損失,英國的被害人援助組織,經常派出志愿者為證人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