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10日的蘋果發布會上,第一次同時推出兩款iPhone新品,如此做法也正是蘋果在產品方面的第一個改變——iPhone 5c與iPhone 5s。說至1iPhone 5c,則有Cheap和color的兩種爭論,而這款出于真正意義上的全新產品線的產品,雖然表面上看是塑料版的iPhone5,但實際的意義遠比短命的蘋果iPhone 5更加重大。
在發布會上,蘋果iPhone 5c的問世,也同時宣告蘋果iPhone 5的停產這也讓iPhone 5成為最短命的iPhone。也許有人覺得蘋果這樣太過激進,但是追求完美的蘋果,似乎不能容忍掉漆、in-cell面板的缺陷,毅然決然地停掉在售的蘋果iPhone 5,甚至在蘋果官網上也找不到蘋果iPhone 5的任何消息,除了與iPhone 5s的通用配件。這背后除了蘋果對產品苛求完美之外,就是其對經典的重新審視一R有經過時間的洗禮后仍被人們所認可的,才是真正的經典。很顯然,蘋果iPhone 5并沒有做到這點,至少對蘋果來說,即便銷量再好,它仍舊是“瑕疵品”。
大數據下的蘋果
在云計算中走在最前沿的是谷歌,顯然它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服務體系,從全球Android設備超過10億部的激活量,就能看出谷歌巨大的優勢。而反觀整個市場,對于現在的大數據概念仍舊很模糊;現在各個企業、機構之間的數據都好比是“孤島狀”,沒有看到整個大數據的生態產業鏈。從數據的采集、整理與挖掘應用,整套生態鏈看上去已然蒼白無力,而蘋果在未來所要做的就是將現在的資源做合理的整合和調配,尤其是擁有可觀的用戶數量級之后,蘋果更需要依托強大的資源優勢去做些什么大數據與智能穿戴概念不同,它不像后者那么“概念化”,小到個人,大到企業與國家,都時刻處于大數據化時代。從某種程度上說,大數據是數據分析的前沿陣地。從各種各樣的事情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是大數據的核心思路。而蘋果則更應該從可觀的iWork、iCloud等云服務用戶中捕捉新的機遇,構建蘋果式大數據時代,從而走出困境,繼續向前發展。蘋果在未來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不過總結來說最核心的還是要留住用戶
只要有龐大的用戶資源儲備,蘋果就可以度過任何難關,而這也是重新塑造品牌價值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