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先生:
你好!我們一起討論“南轅”(yuán)北轍(zhé)”這個故事的結局,我的兩個小伙伴竟然打起來了。童童說南轅北轍最終還是可以到達楚國的,因為地球是圓的,而何偉說不可能,傻子才趕個破馬車環(huán)球旅行,后來就打起來了。我當時拉架了,可是現(xiàn)在他們兩個人都要我和對方絕交,否則就不理我,唉,我該怎么辦?這個故事,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啾啾先生,你是怎么看的?
顧聰:
你好!哈哈,你的小伙伴對問題的答案太“執(zhí)著”了!既然你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那你就可以勸和,而不是被他們牽著鼻子走,不一定要站在哪一邊反對誰啊。
“南轅北轍”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距離現(xiàn)在兩千多年了。這個故事是說,魏王想攻打趙國的邯(hán)鄲(dān),想和楚國聯(lián)手。但是魏國和楚國之間的小國隨國的大臣季梁反對他們聯(lián)手,因為他們聯(lián)手的話隨國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他們給消滅了,所以季梁就去游說魏王,說:“你去找楚國來幫忙,完全搞錯了方向。”魏王說:“沒關系,我們的馬跑得非常快,而且我們趕馬的技術非常好,糧食非常多,不愁到不了楚國。你不要再說了。”季梁非常無奈,還想說“你這樣打打殺殺不對”,最后沒開口。他們不可能想到,幾千年后的小朋友用地理學知識討論這個故事并且打起來了。那時候還不知道地球是圓的,所以“南轅北轍\"的故事一直是說,如果方向是錯的,條件越好,那么離目的地會越來越遠!理想狀態(tài)下,南轅北轍確實可以到達楚國,童童是對的,但是現(xiàn)實條件是不允許的,因為一直往北,馬可能會凍死、累死在路上,即使不凍死、累死,要跋山涉水也很困難,馬車要漂洋過海很不容易,所以,何偉說得也有道理。
我們談論問題,還是要心平氣和的。所以啾啾先生建議你組織他們再心平氣和討論一下如何友好相處,千萬別說臟話、打架哦。祝你們開心!
啾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