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半個月過去了。這期間,小獼猴皮皮除了單獨找過山羊老師兩次外,還和乖乖兔和笨笨熊一同去找過兩次。山羊老師呢,像是人間蒸發了似的,一直不見人影。
這天下午,三個小家伙又一同來碰運氣了。別說,還真讓他們給碰上了。
“山羊老師,你去哪兒了呀,我們都想死你啦!”皮皮說。
“哈哈,什么時候學會想我啦?走,我們到小樹林里去。”這回,三個小家伙可是精神抖擻地跟著山羊老師向小樹林走去。他們知道,山羊老師這回該細細講解了。
“上回我們說到——”坐在上回的那個樹墩上,山羊老師捋了一下胡子,慢條斯理地說。
“說到如果只用‘粗詞’,不用‘細詞’,句子就不會生動。”快嘴乖乖兔接過話說。
“對,該舉例了。”笨笨熊摸摸自己的后腦勺說。
“‘他的眼睛大大的,個子矮矮的。’你先來告訴我,這個句子里哪些詞是‘粗詞’?”
“‘他’。”這回,笨笨熊沒有摸后腦勺就說出來了,樂得山羊老師的胡須都跟著抖動了。
“我上次說籠統描繪事物的詞就叫粗詞,你忘了?”
“籠統描繪事物的詞叫粗詞。”皮皮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說:“‘大大’和‘矮矮’應該是‘粗詞’。”
“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沒想到,皮皮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山羊老師開了一句玩笑,接著說,“他的眼睛怎么大?個子怎么矮?作者在原句里并沒有進行具體描繪,只偷懶地用了兩個‘粗詞’,又怎么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呢?”
“‘他的眼睛像核桃那么大,個子比課桌稍稍高那么一點。’我這樣改行嗎?”皮皮虛心地問。
“都說群眾的腦袋是聰明的。沒想到,皮皮的腦袋也是聰明的。”山羊老師又開了一句玩笑,解釋道,“看,你用了‘核桃’‘課桌’‘稍稍’這些‘細詞’來代替原來的‘粗詞’,這才是我們想要的好句子。”
聽了山羊老師的解釋,三個小家伙都認同地點點頭。
這時,夕陽的余暉灑在師生四人身上,像給他們每人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和這濃綠的小樹林一起,構成了這個夏日—道美麗的風景。
練一練:
先找出下面句子里的“粗詞”,然后用你滿意的“細詞”把它替換掉。
1.他擦的桌子很干凈。
2.聽阿華這么一說,他就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