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沒寫“我就壹說”,朋友們通過不同方式問我原因,這讓我很欣慰很自戀。想起以前供職的報社,有一次交給讀者的報紙只有三疊(共四疊),竟沒接到一個投訴,一度讓負責缺失那一疊的總監郁悶至極,我比他強多了。
上周沒有“我就壹說”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你不懂的。但我向關心《壹讀》的朋友們保證,以后不管什么原因,我都會堅持下去,除非你們不愿看了。
這次“我就壹說”準備聊聊寫作聊聊夢想,和大家分享點我的八卦,也許對熱愛寫作的人有所啟發,因為你能從我的經歷中找到自信,“看,這人笨成這樣……還能當主編……”
2001年我入行前,沒寫過一篇報道,甚至連一篇像樣的文章都沒有,在這之前因為寫作被表揚,得追溯到1993年的初中時代。當時班主任破天荒地把我的作文當范文讀給全班聽,我很高興,可是很快發現,他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連續讀了二十多篇其他同學的作品。
我還有很多毛病,這些毛病根本不適合入行,比如粗心大意。當年做編輯時,我居然把領導名字寫錯,“溫家寶”寫成“溫家保”,幸虧報社寬容,要不我的飯碗就沒了;沒幾天又把“八一建軍節”寫成“七一建軍節”,幸虧解放軍叔叔寬容,要不我就沒了;到最后不得不登“更正啟事”直面自己的“罪惡”,但報紙印出來后發現,“啟事”被寫成“啟示”……但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啟發:能不能干大事不好說,至少我可能干不了一部分小事。
多年之后我也有些困惑,對一個完全沒有寫作功底的人來說,怎么能在這個行業活得這么久,而且一待十年,不靠潛規則,沒有收黑錢?是因為我天賦太好,還是因為我雖然不咋地,但有同行的襯托……可能都不是。
2000年,別人都在跨世紀,我從公職跨進一家著名報館。去了之后才發現自己很傻,要多傻有多傻,于是失敗地離開,要多失敗有多失敗。我在北上的火車上悲傷地想著未來??最后選擇了“媒體人”。
后來我跟朋友們說,我之所以選擇當媒體人,是因為我發現,從商做不到比爾·蓋茨,從政當不了主席總理,這兩條道好不好走,一個靠數錢能數出來,一個看級別能看出來。而“媒體人”不一樣,這個行業沒標準,你可自封世界第二,如果足夠二,也可自封世界第一。
當然,這是玩笑。能堅持做這么久,套用以前我寫的雞湯:“支持你從事一個行業最大的動力,應該是熱愛。你有興趣做,在做事期間,你不會被其他的誘惑裹挾而偏離你當初的道路,哪怕到頭來,你只過著很普通的生活,依然會覺得自己很成功。”前幾天一個叫崔瑾的女孩寫的話也很不錯,“經驗不足,讓你做決定的時候不知對錯,唯一依靠的是你信仰什么。”
如果說我有信仰的話,應該是為這個世界提供快樂,看到別人歡笑我就開心。從有記憶以來都是如此,和大家一起開會,一起吃飯,一起共事,我最愿意做的是提供給別人歡樂,當然,我有時候也很困惑自己怎么這么可笑……
在現階段,“媒體人”是實現這個信仰的最好工具。假如我一生只能選擇一個標簽,我只會選“媒體人”。
我就壹說,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