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籠罩的馬航事件中,記者前往馬來西亞采訪,還原亂象源頭—沒有災難大事應對經驗的馬國,用慣有的手忙腳亂的治理內政邏輯處置這一事件,于是,亂,經過“放大鏡”暴露在全球面前。
“我知道是誰在英國媒體那兒把我與MH370事件聯系到一起的。”在一次公開集會上安瓦爾(編者注:安瓦爾系馬來西亞反對派領袖,在失事飛機起飛前夜被追究雞奸罪,飛機機長亦為反對派成員,有分析認為,機長是為表達政見而故意制造事故)指責執政的巫統(執政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的簡稱)領銜的國民陣線,“那篇捕風捉影的報道一出來,巫統旗下的博客、水軍就開始一股腦攻擊我。”
安瓦爾的一位助手告訴記者,馬來西亞國內大部分民眾都認為,執政者再次將雞奸罪名扣在安瓦爾身上,是要限制他參與政治,而英國媒體爆出MH370機長系反對派忠實支持者一事,可能也是執政者的計策。安瓦爾承認,機長是自己兒媳的遠房親戚,但否認與其有任何私下交流,更明確駁斥機長因他獲罪而劫機要挾的說法。
馬方幾乎從未承認在后續處置中存在過失。國際貿易與工業部副部長薩姆里的樂觀更出乎人們意料,他說,既然確定失聯客機因人為因素偏離航道,投資者就沒有理由對馬來西亞的安全失去信心。
“馬來西亞政府對內如何對待馬來西亞人,對外就會如何對待媒體、鄰國,這是一體兩面,所以你會不斷看到政府官員回避、說些漂亮話。”蔡添強(反對黨“人民公正黨”副主席)批評說。
曾經的政府公務員、現在的經濟學家納瓦拉特納姆就對記者指出,從細節上看,失聯事件可能在整個民航史上都不多見,“馬來西亞是一個相對較少承受災害襲擊的國家,應對危機的經驗確實比較少”。
2006年舉行的太平洋海嘯演習中,多個國家的預警體系出現問題,馬來西亞的傳真機也名列其中;次年,馬來西亞氣象部門竟錯發海嘯警報。這條舊警報提示的是2004年年末的災情,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年受災的檳榔嶼州卻沒有收到這條錯誤警報。更有消息稱,時隔十年,馬來西亞方面對于當時部分難民的安置仍未完成。
因版面需要,原文摘錄時略有改動

行走在馬來西亞街頭,我卻一直想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一樣,菲律賓由殖民地獨立而來,將西方國家留下的制度延續至今,眼下看起來都實行一套民主制度,卻因為細節上的不同而導致大相徑庭的結果。
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盤桓20天的我,很難不注意到公共服務的缺失。富人建起自己的龐大街區,以一己財力提供其中的安保、基建,貧民區則堪比地獄。一個細節是,整座城市少有公交線路,只有私人運營的美軍吉普改造的“吉普尼”供大眾乘坐。美國生硬植入的民主制度,在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的破落街區和鄉鎮,水土不服,淪為“恩惠政治”。
“馬來西亞的管理似乎要好得多”,我對該國知名的反對派蔡添強談起我的看法,并很快在他的分析中意識到了歷史中的差異。
馬來西亞被殖民的時間要遠遠短于菲律賓,曾經的王國閃耀過整個馬六甲海峽。和美國人直接設置選舉制度不同,英國殖民者在此培育了一套行政系統,這種行政習慣從百余年前就打下基礎。
歷史淵源的差異,也塑造了社會控制系統的不同。菲律賓如一盤散沙;馬來西亞巫統(執政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的簡稱)領銜的民聯上世紀中葉當政后,依靠良好的經濟發展獲得合法性,長期管理著這個復雜的國家。
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和豐滿,無論執政數十年的巫統,還是在位二十多年的前總理馬哈蒂爾,都難免受到威脅。
馬來西亞出口型的經濟遇到了越來越多困難,原先完全突出馬來人特權的政策也受到越來越多質疑,反對派正是利用這樣的局面,提出拋棄族群特權政策、提高薪酬發展消費、打造福利型國家的路線,以此獲得支持。
隨著反對派的日益擴張,獲取國會席位,甚至成為多個州的管理者,反對派的頭面人物蔡添強成為國會議員,并和同伴們推動了內安法令的廢止—它曾是當政者管理社會的利器。
“執政黨的壟斷已經開始松動了”,蔡添強自信地告訴我—盡管前一天,他剛因一條略顯過激的推特信息被請去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