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全球視野里,最有權力的選票某個地區的每個人都有一張,當贊成“獨立”的票數足夠多,并經過一定程序,就能“制造”一個新的國家。
據不完全統計,1900年至今(包括此次從烏克蘭分離加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世界范圍內進行了36次(由相應國家機關組織,而非由民間組織進行)針對主權問題的全民公投,誕生14個新國家。
其中八個的出生年份集中在1990年和1991年。前南斯拉夫分離出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烏克蘭、格魯吉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從另一個聯邦前蘇聯獨立出來。
隨著兩個大聯邦的解體,這樣的年份后來再沒有過,1991年是過去100多年里公投次數最多的一年。
另外六個由公投產生的國家,有三個曾經是被殖民或入侵之地,1905年的瑞典—挪威聯合解體公投獨立出挪威,1958年法國的殖民地幾內亞獨立,1999年東帝汶從印尼分離,都屬于這種情況。
除此之外,這張“最有權力的選票”,真正發揮作用的機會并不多。權力被兩個“閥門”禁錮住了贊成“獨立”的票數未達到規定數目,以及公投結果沒有被該地區的主權國承認,這些也是過去多數獨立公投失敗的主要原因。
對主權問題最執著的地區,是波多黎各。它是美國一個自治邦,當地人出生即為美國人卻沒有選舉權,被形容為“二等美國公民”。是成為美國的一個州,還是干脆獨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波多黎各進行過四次公投但其中三次,這兩個選項的票數都沒達到要求,所以結果是維持現狀。直到2012年的公投,六成波多黎各人想成為美國的一個州,這一申請才被上交到美國國會,等待批準,但目前結果還沒有公布。
至于美國的其他州想獨立成國,則完全不可能。去年德克薩斯州的民眾在白宮請愿網要求脫離聯邦,得到的答復是,早在南北戰爭剛結束不久,美國的最高法院就規定,“本國憲法的所有條款,均以不可撼動的各州組成不可撼動的合眾國為準?!币簿褪钦f,所有的自由,都在美國聯邦之下。

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區的情況也類似,1980年和1995的兩次公投,統派都戰勝了獨派,后來加拿大的最高法院索性出臺“公投獨立的詳細程序”也是目前主權國家唯一規定國內地區合法分離的程序。這個程序簡單來說就是:必須經過加拿大聯邦的批準。
不過這其實也是國際社會的慣例,沒有一個國家愿意分裂。比如說,科索沃在未獲得其主權國塞爾維亞的承認,單方面宣布獨立時,西班牙就持反對意見,因為該國的加泰羅尼亞地區一直蠢蠢欲動。
所以在對魁北克問題上,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曾說:“百分之五十加一票就可以分裂一個國家?這不是民主!”這便是大多數主權國對公投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