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脫烏入俄,并不是以一個“州”或“省”的身份,而是以一個“國”的身份從烏克蘭的唯一一個“自治共和國”,成為俄羅斯聯邦的第22個“自治共和國”。
自治共和國是前蘇聯的產物,它是為實現民族自治而成立的行政單位。蘇聯解體后,多數加盟共和國獨立成一個國家,而其境內的自治共和國則去除“蘇維埃社會主義”,稱為自治共和國。
到現在為止,俄羅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個國家仍有自治共和國這一行政區劃。俄羅斯的數量最多。在克里米亞公投之前,俄羅斯聯邦由83個聯邦主體組成,其中有46個州、九個邊疆區、二個聯邦直轄市、四個自治區、一個自治州和21個自治共和國。
在俄羅斯所有聯邦主體中,自治共和國擁有的國家法律地位最高根據《俄羅斯憲法》,自治共和國是民主單一制的法制國家,但不享有國家主權。
在相當程度上,自治共和國就像一個國家。它擁有自己的憲法,可以確定自己的官方語言,甚至可以確立自己的國籍,只是自治共和國國籍和聯邦國籍必須并存。它也有國徽、國旗和國歌。沒有自治共和國的同意,其領土不得更改。自治共和國甚至有自己的外交部,只是,它們無權實行獨立的對外政策。
更重要的是,各自治共和國沒有自己的常備軍隊,只有內衛部隊,一切對外戰爭,都由俄羅斯聯邦政府統一指揮。因此,在車臣戰爭時,車臣的武裝部隊被稱為非法武裝。
由于這些自治共和國很多都有自己的少數民族,所以自治共和國的民族分離運動成為困擾俄羅斯的一個重要問題。在蘇聯解體之后,韃靼斯坦共和國、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薩哈共和國、車臣共和國都曾發表主權宣言。但在俄羅斯族或其他民族已經占有很大人口比例的自治共和國,分裂勢力就沒那么強。

22個自治共和國的地位有所不同。比如韃靼斯坦共和國,它曾在1990年舉行過公投,想獨立于俄羅斯,公投結果被俄羅斯否決后,雙方簽署了一份特殊的協議,《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機關與韃靼斯坦國家權力機關之間關于劃分管轄范圍和相互授權的條約》。
這是一個以和平方式劃分利益和權限范圍的約定。根據這個條約的規定,韃靼斯坦共和國作為國家與俄羅斯聯邦聯合,可以參加國際關系和對外經濟關系,在稅收、財政等方面享有特權。
也就是說,它給予了韃靼斯坦超出俄羅斯一般自治共和國的“特權”。